查看原文
其他

『书影岁月』第二期

2016-12-11 新媒体运营中心 三峡青年


『 三峡青年(ctgutw)第377期推送 』

本期编辑 | 新媒体运营中心  宾国琛

图文来源 |《三峡青年》报社  陈蕊 

投稿邮箱 |

经过漫长的等待,“书影岁月”第二期又来和大家见面啦!临近期末,虽然又要苦恼地准备期末考试,但是想起马上就能回家了,心里就有点小激动呢!马上就能回家了!马上就能回家了!马上就能回家了!快乐的事要说三遍!在这个学期里,大家有没有想家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大家可知道,对于大家来说的寻常的回家,对于有些人来说却近乎奢望。

本周好书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作者: 於梨华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 — 内 容 简 介 — —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旅美作家於梨华于1966年出版的作品,写的是留美华人的生活故事。本作品主人公牟天磊是从大陆去台湾的青年,大学毕业后,正赶上“出国热”,看到别人出国,他也离开台湾去了美国。临行前,他对校门前的棕榈树许了愿:“自己也要像它们的主干一样,挺直无畏,出人头地”。他在美国得了博士学位,即在美国做事教书。十年后,回台湾省亲。他百感交集,想起在美国寂寞飘零的生活,想起去美国前在台湾的情景,甚至想起抗战期间的祖国。大学时代他和眉立有着纯洁而甜蜜的爱情,由于他赴美,眉立随了他人,甜蜜的爱情成了痛苦的回忆。在美国孤寂无寄的生活中,他跟一位少妇佳利发生热恋;但在他得到学位的那天,佳利毅然地离开了他。永生不忘的情,永远也不会再接起来。他回到台湾,想在台湾和亲人之间松散一下,做一番自己觉得有用的是事;但父母以及跟他在信里恋爱的意珊,都要他回美国去。意珊更把带她到美国去作为跟他完婚的条件。他所尊敬的丘尚峰教授邀请他在台大任教,并准备合办文艺杂志,他自己很愿意,但是真留在台湾,他就失去意珊,他在意珊和丘尚峰两者提出的不同的要求中抉择。


——关于本书——

於梨华是从大陆去台湾的,后来又移居美国,过的是“飘泊无着落的生活,过一天是一天的生活”,心头笼罩着“难以解脱的孤寂”。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回台北,想去抓住那“快要模糊的记忆”,企望在自己人中“摇落这些年来跟随我的无寄的心情”。但台湾毕竟也不是旧时的家乡。一种萍飘天涯的“没有根”的苦恼和思乡思亲的乡愁,曾经紧紧地包裹着于梨华的心:“别问我为什么回去。为什么回去与为什么出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迷惑”。于梨华的心中有着时代的苦闷——“我的心里空空荡荡,了无着落”。而《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中的牟天磊的感伤情绪,就是“没有根的一代”的寂寞与苦闷。小说出版后,“没有根的一代”这一名词在台湾及海外广泛流传,可见这部作品影响之大。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没有使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美国、台湾、中国大陆这些不同的时空中不断跳跃。作者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手法,比如写天磊回到台北家中,由相片勾起对美国生活的回忆,又由卧室凉席上残留的墨水痕迹忆起和旧情人眉立过去的点点滴滴。而在接风宴席上又想起在美国餐厅所受到的侮辱。作家将人物的过去自然的穿插到了现实意识的描写之中。

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其中同时存在三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也存在三个空间:美国、台湾和祖国大陆。作者巧妙地利用“时空交错”的技巧,把这三种时空组织在一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牟天磊的“没有根的一代”的心态,避免了对登场人物作传记性的长篇倒叙,而是让登场人物始终保持着意识的流动,在触景生情的回忆中,片断地展示他过去的生活。由于现在交织着过去,欢乐唤来了辛酸,幸福变成了忧伤,这样写来,不仅把牟天磊的感伤越涂越浓,而且也真切地写足了怀念着过去、不能充分地享受现在、空茫地面对未来的那种“没有根的一代”的苦闷和寂寞的心态。


在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上,作者倾向于现实主义。天磊的感伤、优柔寡断,莫氏兄弟的肤浅狂妄,都得到了充分刻画。作者注重对社会环境的烘托。比如写天磊回台后所见:“白衣侍者,五色洋酒”、“柜台上的人及管电梯的仆欧都讲英文”,来表现台湾社会的崇美情绪。另外还有不少景物描写,如写美国的高架电车沿途景象:”险临临的栏杆上,晒着女人的内裤、破了洞的胸罩、婴孩的尿布”,写台湾的街景:“晃动的都是密密层层的人群,嘈杂的声音塞满了燥热的空气”。对此,夏志清曾评论说:於梨华“善于复制感官的印象,还给我们一个真切的、有情有景的世界。”


— — 小 编 有 话 说 — —


有人说,这本书笔触细腻,平实质朴,将留学生的生活描绘到了极致。

有人说,这本书情节拖沓,絮絮叨叨,暮气沉沉。

的确,留美归台省亲的小说主角牟天磊,在回台的两个月里,回忆起他在美打拼的种种心酸艰苦,想起遗失的梦想,纵只有三十多岁,心态却像一个暮年的老者。

出国无法融入那里的氛围与文化,去国怀乡;回来又早已不是自己熟知的世界,手足无措。

去也难,留也难,只剩下又见棕榈的感慨。

读最好的大学,然后留学海外,这是80年代台湾学生的目标。彼时的台湾与此时的中国,何其相似。如今,我们许多人为了求学,客居异乡。每逢佳节,回乡见亲,又是一阵唏嘘感慨物是人非。

归,还是不归?这是海外留学生每每纠结的问题,也是如今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周电影

《山河故人》


导演: 贾樟柯
编剧: 贾樟柯
主演: 张译,赵涛,张艾嘉,董子健,刘陆,梁景东

英文名:Mountains may depart


— — 内 容 简 介 — —


1999年,汾阳姑娘沈涛陷入了与小镇青年张晋生和梁建军的三角恋中,她最终选择了追逐金钱的张晋生,梁建军则只能郁郁离开。

2014年,沈涛与张晋生离婚,张晋生带着儿子Dollar再婚并去上海生活,而梁建军因为身患绝症回到家乡,他在无奈之下找到沈涛借钱治病。由于沈涛的父亲去世,Dollar回到了汾阳参加葬礼,沈涛深感儿子的变化,知道他不可能留在自己身边,只是把家门的钥匙给了他。

2025年的澳洲,Dollar长大,在中文学校学习,认识了张艾嘉饰演的老师,老师与前夫离婚后,也处在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中,恰好与进入叛逆期想要追求自由的Dollar心灵相通,两人发生了一场忘年恋,Dollar虽然一直挂着母亲给他的钥匙,但他已经想不起母亲的名字,只记得她叫涛,波浪的意思。


——关于本片——


整部电影都在讲述一个又一个从在一起到最终离开的过程。三角恋的关系留下的是一个拖着病躯的梁子,沈涛与儿子的母子关系最终留下的是一串钥匙,而沈涛的婚姻留下的是一个儿子。每一段关系都承接着上一段关系的纽带,构成串联起人生片段的桥梁。人就是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片段中完整度过了八九十个春秋。                                                               

——豆瓣网友


贾樟柯的电影总是将镜头对准小人物的生离死别,情感挣扎。普通人不能创造历史,但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人生,而普通人的人生就是生老病死。在这一部《山河故人》中,涉及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张道乐出生,到梁子的病、到沈涛父亲突如其来的死、到沈涛自己的老去,这中间,包含着人生百态。人生无常,苦辣酸甜。                                              

——豆瓣网友


——小编有话说——

一直很喜欢贾樟柯。从《小武》、《站台》、《天注定》到《山河故人》,他的作品,总是中国社会的剪影。



《山河故人》讲述了三个人的故事,三个人的命运展现了这个时代最典型的三种分裂。是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分裂了他们。

梁子负气离乡时,将老宅钥匙扔到屋顶。中年重病回乡,钥匙还在,故人各异。

在到乐年幼时,离异的母亲沈涛将家门钥匙挂在到乐脖子上,只希望到乐不要忘了回家。而早早的随父亲迁往澳洲的到乐,如今,不会说汉语,忘了母亲的模样,忘了回家的路。胸前的钥匙,成了他与故乡唯一的联系。说是《山河故人》,其实经年之后,山河破碎,故人也不在了。

                                                      ——部分内容转自网络

希望大家珍惜能够回到家乡的机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常回家看看,多到故乡的大街小巷中走走。莫要像纳兰容若那样,最终唏嘘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

再次,希望大家在好书好电影的陪伴下度过美好的周末。

祝周末愉快,期末愉快!

近期图文推荐 | 点击即可查看

| 求索不辍,筑梦青春——三大学子演绎红色主旋律

|『中奖啦』文艺汇演获奖名单

|  历史上的今天——回眸诺贝尔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呀,断网了!

⑤ |  你知道吗?校车可以用微信支付啦!



期待大家的影评哦~

--小编在留言区等你来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