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中国行 · 奋进新时代 || 2019年化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

进击的化环 进击的化环 2021-09-14


2019年7月9日,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青春中国行· 建功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和冕宁县开展实践活动。




博物馆全称为“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东南郊的泸山北坡,于1985年8月4日建成开放,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口有很多雄伟的雕塑,其中最大的人物雕塑名为“凉山之鹰”,是彝族历史上的传说英雄——支格阿龙,其也有着类似于后羿的射日之举,象征着彝族的民族精神;左边的雕塑,是一个巨大的镣铐,寓意着奴隶制度对凉山彝族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右边是一个绳索的雕塑,反映了奴隶社会的形态特征以及奴隶悲惨的生活。



凉山彝族

奴隶社会博物馆



该馆主要建筑采用三种彝族绘画的传统色彩,绘以日、月、山、水、羊角、鸟羽、火镰、鱼网等取材于自然的图案。整个建筑具有彝族风格。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自建馆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50余万人。党和国家领导人给博物馆建设予高度评价。

馆中收藏了彝族文物4196件,有黄金、白银、珠宝玉石、铜、铁、木、竹、皮革、毛、骨、角、纸、绸绢、石等物品;彝族建筑风格和现代化建筑修建,共有7个展厅、1个民俗院、1个影视厅以及办公室、接待室、服务部等。馆藏文物、图片共2000余件,分设《序厅》 、《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家支、习惯法》、《宗教信仰、婚姻家庭、文学艺术》、《风俗习惯》、《奴隶和劳动群众反抗奴隶制的斗争》、《民居院》等8个部分, 向人们展示了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




第一个展厅是彝族人民发展的历史沿革。凉山彝族是以前从云南迁徙到凉山的。在清朝时期,清王朝皇帝在这里任命彝族最高统帅为土司,职位最高的一届土司由于战功卓著授予二品官位。在1958年,中央来到凉山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就这样彝族从奴隶制社会一跃千年,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脚步。

下面的展厅依次介绍彝族人民优秀的历史文化。彝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博物馆里藏有几百年前写于木渎和甲骨的彝文字。各种彝文典籍、英雄史诗、神话传说,无不诉说着彝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彝族有自己的天文历法,其精准程度在世界上的历法中也是首屈一指,与玛雅人历法的精确度相差无几。同时拥有语言、文字、历法的民族堪称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彝族实行的是“十月历”,每个月36天,剩下的5天就用来过节。彝族最重要的节日有两个,一个是彝族年,一个是火把节。彝族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的日子。火把节则是在每年最热的时候举办,农历6月阖家团聚、调养生息24日,为什么在最热的时候要烧火把呢?是因为点起火把烧死毒害粮食的害虫。



博物馆对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法、习俗、宗教以及农牧业、手工艺等的充分展示,对于人们了解凉山过去的奴隶社会、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了解彝族悠久的历史、认识智慧、勤劳、勇敢的彝族民族,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以及进行爱国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彝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是彝族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的星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次参观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彝族的历史和领略到了不屈不挠、勇敢奋进、铁血热情的彝族精神。实践团成员在学习这部分历史的过程中,受益良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应紧握社会主义接力棒,传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战阵亡将士

纪念碑



实践团随后来到位于泸山山腰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据了解,这是全国最早的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走近纪念碑,可以清楚地看到,纪念碑碑文主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底部刻有竖碑的时间和由来,纪念碑左上方还有一面纪念墙,镌刻着部分抗战阵亡将士的名录。

实践团成员被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所感动,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换来的,作为青年学生应当勿忘历史,自强不息



最后,实践团来到了位于冕宁县的彝海结盟纪念馆,重温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这一段历史佳话。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红军经过大凉山时,聚居在这里的彝族还尚处在奴隶社会的民族。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一贯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彝族军事上征剿,政治上歧视,经济上掠夺,文化上同化,使彝族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毛泽东亲自向刘伯承、聂荣臻指出:先遣队的任务,不是去与彝族群众打仗,而是去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争取说服他们,用和平的办法借道彝民区。在先遣队通过彝民区时,坚定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决不打枪,取得了彝族同胞信任;接着又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说明红军是为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此来并不打扰彝族同胞。最终通过“歃血为盟”的形式,与彝族同胞成功结盟。



彝海结盟纪念碑昂然挺立在山腰间,高高的山顶上远远矗立着两幅以蓝天为背景、以鲜红色铜墙铁壁作底色的革命画面,左侧是一幅长征英雄雄赳赳气昂昂地高举旗帜、脚步坚实、奋勇前行的雕塑画面。纪念馆右侧是刘华清上将亲笔题写的“彝海结盟纪念馆”七个大字。



在红军长征时期,刘伯承将军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史称“彝海结盟”。从“红色冕宁”到“会理会议”,从“泸沽分兵”到“巧渡金沙江”,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静静讲述着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

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一页。由此载入党史、军史,是军民团结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至关重要的举措,也是冕宁县各族人民、特别是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历史贡献。





心底的牵挂,摇醒了历史。拨开窗棂,那颗膨胀的种子,瞬间发芽,顿时郁郁葱葱。本次实践让我们见证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力量,见证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胜利,见证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小叶丹等优秀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不朽伟绩和贡献。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与祖国共奋进,与人民齐奋斗,与时代共发展,用青春书写壮美的人生华章!




END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即可查看全文

青春中国行·奋进新时代 || 2019年化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二)

青春中国行·奋进新时代 || 2019年化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

西南民族大学第八届“中国梦·民族美·家乡情” 风采展示大赛

第二届“书香育人·青春筑梦”读书分享会

Plogging——慢跑・拾起,我们在行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


▲向上滑动


进击的化环

hhxywxpt



化环学院官方微博

西南民大化环学院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


排版 | 刘芳 韩家欣

素材来源 | 化环学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团

责编 | 韩家欣

指导老师 | 景晓明 燕文权 高光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