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正在惩罚“过度友善”的人

2017-12-24 中华全视角

点击题目下方中华全视角 ID:CHNINST2 关注

有趣、有品、有态度的生活微刊


来源 | 洞见 ID:DJ00123987


过度友善会让我们的付出变得廉价,“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作者:洞见Neo

你的身边,是否存在过这样一些人:

明明手头一大堆工作没有完成,但凡同事开口,TA有求必应;

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可是朋友来借钱,却慷慨解囊;

和别人一起出去吃饭,总是碍不过情面,一次又一次自己买单……

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眼中是“豪爽”的、“友善”的。

但是,英国的《每日邮报》却刊文称其为“友善病”,认为人们会为自己过度友善的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


01


《中国青年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92岁的英国老太太奥利弗·库克一生乐善好施,直到年老体弱、疾病缠身,仍然会有求助者上门纠缠、索取无度,最终她无法承受,选择自杀身亡。

奥利弗·库克事件也许是个特例,但是生活中因为过度友善,导致自己身心俱疲的人却屡见不鲜。

朋友阿瑞,是一个温暖阳光的年轻人,在工作单位还被同事笑称“便利贴男孩”。

也就是说,他的存在,就像便利贴一样,随叫随到,有求必应。

“阿瑞,帮我搬下东西。” “好嘞!”

“阿瑞,帮我点份外卖。” “好嘞!”

“阿瑞,我有事,晚上帮我代班。” “好嘞!”

“阿瑞,这个项目你加班弄一下。” “好嘞!”

“阿瑞……” “好累!”

终于,阿瑞病倒了。

当我去看他的时候,他一脸疲惫地和我吐露心扉:

“他们让我帮忙的时候,我表面笑容满面,其实内心早已经抓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都会因为心软答应下来。”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写道:“心太软的人,快乐是不容易的,别人伤害TA或TA伤害别人,都让TA在心里病一场。”

阿瑞从一个阳光温和的大男孩,变成一个身心俱疲的职场白领,无疑是因为所谓的“心软”,将友善的边界无限放大,甚至远远超过了身体的负荷。

其实,像阿瑞这样,拥有“便利贴”属性的人并不在少数。

友善看上去充满美好,但是过度友善也许会成为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02


美国社会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实验人分成4组,然后让各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

第一组始终对人褒扬有加;

第二组始终对人贬损否定;

第三组先褒后贬;

第四组先贬后褒。

最后得出结论:人们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这就是著名的阿伦森效应,即过度的友善,并不能让对方感到重视,反倒会因为习以为常,变得廉价,若是偶尔有一次拒绝,还会将之前建立起来的好感破坏殆尽。

几个月前的“杭州保姆纵火案”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因为房东夫妇为人友善,多次包容保姆的不良行为,最后因为偷盗被发现将她辞退。

没想到这反而激起了对方怨愤,酿成了惨痛的恶果。

古训有云:“升米恩,斗米仇。”

过度的友善,也许并不能收获感恩的鲜花,反而会释放出人性的恶魔。

作家三毛曾经在散文集《西风不识相》中描写过她的一段出国经历:

她在留学前曾经被家长嘱咐在外恭谦礼让,做一个友善的人。

之后,她也恪守父母的教导,事事谦让,但是结果却令她大跌眼镜。

她的友善换来的竟然是其他人的轻慢,甚至被欺负。

后来她决心不再做一个老好人,开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反而赢得了外国同学的尊重。

为人友善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过度友善,会让我们的付出变得非常廉价,所谓的“善”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03


 “为人友善本没有错,但是极端无私的背后往往伴随着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莱斯·巴巴内尔在其著作《揭开友善的面具》中对过度友善的解读,他称其为“友善病”。

在日剧《贤者之爱》中,女主人公真由子年少的时候天真善良,对闺蜜百合予取予求的行为全盘接受。

于是她不断地失去:心爱的礼物、首饰、初恋男友,甚至父亲的性命……

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由子的情绪不断压抑,从不敢拒绝的懦弱自卑,到失去挚爱的伤心痛苦,以至于最后带着满腔的愤恨走上了复仇之路。

真由子的人生悲剧,恰恰证明了过度友善所带来的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很可能影响你一生的命运。

毕淑敏在《行使拒绝权》中写道: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你一次又一次地包容对方的过失,那时你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糟糕的,你心里会想,“为什么又是我”,“难道我真得好欺负吗”,“是不是我太过懦弱了”……

这会让你在自我否定当中不断的沦陷,最终丧失自我,变得卑微,没有了自信心和进取心。 

过度友善是一种病,一旦你犯病,就无法逃离它的心理囚笼



04



英国心理学专家苏珊娜•阿布斯说:

“极端无私性格的人,没有自己的声音,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欺负,这种性格需要改变。”

为此,她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 活出自我,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模样;而且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2. 学会说“不”,无须有求必应。

友善是你的修养,但是拒绝也是你的权利,一个敢于说“不”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也是充满自信的,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更容易获得成功。

3. 明确是非观,提高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每个人都需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当有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你要明白你的提供的帮助一定正确的、有意义的。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绝对不会获得别人真正的信任和尊重。

《命中注定我爱你》中有这么一句台词:“今天不要当便利贴,改当强力胶,就算被撕下来,也要扒掉他们一层皮。”

虽然我们不必活得如此极端,但是你的友善必须带点锋芒。

谁不是第一次做人,请对自己好一点。


* 作者:洞见Neo,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详情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