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最终变成 自己当初所痛恨的人

2015-04-17 陈陌 24楼影院


遗传是恒定、也因恒定而奥妙无穷的亲缘铁则。


我认识一对相似度惊人的父女,虽然从五官及骨骼的精确度上来说,真实相同的地方不会超过三处,但是每当那个姑娘微笑、惊讶或者生气,她父亲的面容就悄悄从她的神情里钻出来。这么活灵活现的神似,连当事人都猜不出因由,“大概是因为基因作祟,或者后天不自觉的模仿吧。”父女俩都这么说。


这样的相似还只是表层,还有一些曾经的叛逆少年,等成家立业或者感觉到时不我予的时候,突然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活成了父母的模样,哪怕当年自己咬牙切齿急忙逃离那样的窠臼,可如今一开口,便宛若父母的声腔。


这是命运的黑色幽默。


如果不是发现孩子被抱错,福山雅治扮演的野野宫良多估计就会无知无觉的成为让他痛恨的父亲那样的人。他父亲有冰冷粗暴的市井势利,他有冷漠严苛的精英主义,幼年时候的他选择对抗的方式是离家出走,一如那个阔别六年只剩血缘相通的亲子。而个性温顺的养子,却是用又大又黑的眼睛盯着他的身影:“那爸爸呢?爸爸高兴吗?”


是枝裕和这部《如父如子》甫面世,就有很多人叹息题材老套。抱错孩子的伦理悲剧,早在韩剧里泛成泪海淹没过观众几回。但是,同样的意象在不同的创作者手中,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就像在五花肉和生抽里滚过的家常豆腐之于黄蓉的那道“二十四桥明月夜”。


韩剧里的伦理悲剧多半是为了给爱情制造障碍或契机。可是枝裕和关切的却是在这一出意外里已经冻成冰块的人性如何渐渐消融。


福山雅治扮演性情冷漠的社会精英,算是驾轻就熟。经年不变的英俊面容上甚少表情,连与孩子互动时的亲切也浮皮潦草。妻子抱怨他对孩子过于严苛时,他叹口气:“不能两个人都宠他呀。”


为什么不能呢?


为什么孩子练不练钢琴那么重要,为什么没有好胜心会让他长吁短叹?在幼儿园面试时,都不忘直陈那是孩子的缺陷。


有一个心理学家做过案例分析,有的母亲在面对哭闹的幼童时明知道应该给孩子以抚慰,但她却不愿对孩子施以温柔,心中像是有道跨不过去的鸿沟,将她绑缚。


这样分裂的心思是源于她的童年遭际——在需要爱与温柔的年纪,未曾得到妥善的照料,造成的苦痛与疏离,一生中都会如影随形,并如样复制到她的亲子关系当中,哪怕她并非有意迁怒,都忍不住下意识报复在无辜孩童身上,让他啼哭得不到照顾,让他目睹父母的争执而惊慌恐惧。


然而,当孩子成为父母,悲剧又会重演,这缺失的情感会通过有形无形的暴力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若无春风来消融,这样的遗传,才是最叫人心惊的事。


野野宫良多幼年失母,父亲强势又冷漠,对待孩子不吝于要求,从不舍得温情。于是他成年后迫不及待离家远远的,冰冷割断强悍亲情的锁链,努力营造与少年时截然不同的生活。


可他如愿了吗?


当大学同学对他开玩笑说他当年就是个父权主义者时,他吃了一惊,那是他一直努力逃离的原型啊。


有些人反抗原生家庭,用的是带着恨意的逃离。有些人则是温和的将从未获得、一直渴求的温暖附注将来的人生,就像他那个性情随和幽默的兄弟。


野野宫良多以为逃开父亲,与人说话时不那么赳赳武夫般无礼,便有了新人生,直到此刻他才发现,他构建新生活的方式与父亲竟是如出一辙,同样冷酷势利,强硬又蛮恨,居然可以说出让对方放弃两个孩子因为他自觉教养孩子会更称职的话来。


若他是旁观者,也会为那股自私与势利感到心惊吧。


“亲生的孩子会越来越像,这就是血缘。”父亲的这句话,他听进去了。于是他凝视着养子时,累积多年的不满找到了爆发的源头:果然不是亲生的。


血缘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生于虽贫寒却温情的家庭的妻子野野宫绿不懂,就连另一方家庭也不那么明白——“就算是猫和狗,养了这么久,也不能说换就换呀。”


亲子关系,比起婚姻来,因为血缘的霸道,以及漫长岁月里孩子对于父母的天然依赖,往往更加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遭际: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自觉失败者,会逼着孩子要成功,哪怕不择手段。情感受挫于是激愤孤僻的人,总是教孩子轻视情感。势利的人,忘不了告诉孩子人生只分输赢。骨子中有诗性的人,会带孩子去看荒郊的月亮。而温暖的人,才有余力给孩子拥抱与亲吻。


成长中缺失情感的野野宫良多,只想有个强悍的孩子,好完成连他都半途退出的战役。


可身为母亲的野野宫绿与那家人更亲密,虽然他们在丈夫的眼中,是连抚养孩子都未必能胜任的失败者,但是细腻情长的人更珍视每个黄昏时能与孩子携手走过熟悉街巷、能拥有为他量体裁衣、眠干睡湿的朝与暮。


“我和庆多一起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吧,没有人的地方。”母亲抱着孩子,喃喃低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父母与子女才会对彼此怀抱无条件的爱意与温柔,怎么能放弃野营时的依偎、溪流里的戏耍和暮春时节的风筝,执意将孩子训练成只辨输赢的战士呢?


与中产阶级野野宫家不同,斋木一家拮据而贪小,比起孩子的去向看似更关心得到的赔偿,连出外就餐都不忘占小便宜,那么多市井俗气的毛病。可镜头转向他们在逼仄的屋内互相追逐打闹、分享食物时,那种生机与温暖却是野野宫家的高级公寓里从未有过的。


不禁让人苦笑,面包与爱,到底哪个更难得?


渴求爱是人性本能。


即便已经长成战士,成为庞大社会机器中刀枪不入的一枚,回头四顾,望向自己孤独愤怒的童年,依然会觉得如噩梦侵袭:一边教你冷漠,只要前行不要回望,一边逼你封锁自己,别再乞求希冀温暖。


所以当刚强冷漠的野野宫良多看到养子偷拍的他的那些睡意昏沉时的面容,突然泪流满面。从未体会过的温情,终于在与亲爱的孩子分离后奔涌来袭。


我纳闷过,为什么已过而立之年的野野宫良多,到此刻才被温情治愈。后来才恍然,让不肯放弃掌控权的人相信情感的存在与踏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朋友可以有所求,妻子也许只为有所依,可唯有天真年幼不识世事的孩子的爱才热烈又恳切。


孩子像一面镜子,照出当年那个逃出家门、彷徨四顾的自己。


这一场劫难,是野野宫良多的一次救赎。让他有机会去拯救记忆里那个无助的年幼的自己,给他以拥抱,给他以和解,最终能含着泪对庆多说:“我是你爸爸。”


这世上有诸多难题,为人父母是最难的一道,它不仅拷问你的责任感与耐心,也拷问你的情感模式,在他需要你时,你是会怒吼一声“不准哭”,还是能俯下身抱抱他,就像当年的自己渴望的那样。


世间也有很多残酷的事,最残忍的莫过于年幼时未得到足够的温情。野野宫良多耗费小半生时光才从中解脱,而银幕外的我们呢,没有抱错孩子的忧虑,但却也未必有回顾自省的契机。


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两个孩子夹在两个家庭中会如何生活,导演没再多言。但身为父亲的那个人,终于不再执着于血缘里潜藏的霸道欲求,孩子是随和又懦弱,还是固执又倔强,都不再重要。


愿孩子们都能拥有足够的拥抱与宽容,愿未被温柔相待的成人们都能抚慰心中那个小小孩童,不吝爱与温柔。


只愿所有父与子,都有甜美光阴,不必悔恨着回头。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