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有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15-07-06 沈嘉柯 24楼影院

陈凯歌大概从来没有长大过。


看了《道士下山》以后,我反而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写那封情书,在微博上发出来,公布天下。这部电影就是他的少年情结,他投入感情了。


我大学时代看过他的一本书,叫《少年凯歌》。在那本书里陈凯歌回忆了自己的青春期。那本书写得很好,在狂飙浩荡的时代,这个少年自以为什么都懂,天真骄傲,同时目睹了极其多的不幸和悲惨。垂死的老头瞪大的眼睛,雪亮的碗,被混混强奸的女孩子的嚎叫,以及红卫兵年代混乱的场面。从此陷入漫长岁月的梦回年少。哪怕他呆在曼哈顿公寓里,也忘不了。那是一个优秀作家的手笔。


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各种画面停留在他的脑海里,谁来给这个少年解释世界?为什么发生这些事情?是什么导致了他看见的一切。是权力,是野心,是社会问题,还是命运?


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得自己去琢磨。这也是每个人心里都多多少少会琢磨的事。陈凯歌选的态度是反思和批判。他觉得自己幼年时代是一个看客,是潮流卷入者,也是小帮手。他愧疚于自己的冷漠看客和参与。他止步于反思和批判,却无力艺术化表达。


这个问题在张艺谋那里,是“仪式”。也许承受不了终极解释,也找不到唯一的回答,甚至也不认为有唯一的解答,但他可以负责呈现仪式感。



张艺谋会拍《归来》,为文革时的爱情招魂,他也会时而《山楂树之恋》,时而《金陵十三钗》,时而歌颂霸道的一统天下,反侠客刺杀,时而又寂静沉思反对。张艺谋擅长通过仪式来表达情感,这或许也是奥运开幕式只有张艺谋能够驾驭的原因。


这个问题在李安那里,是“我执”。人生并没有所谓的解脱和真相,人生只有绵绵无尽的海底汹涌。于是他的《断背山》,生离死别,牛仔同性恋的哀歌,落在衬衫包裹衬衫的深情上。就是不放下,就是要刻在骨头上,记在心里面。



李安呈现《少年派》的故事,大难临头,万劫不复的人,是食母还是没有食母,老虎不能吐露实情。因为实情永远不可丢失,只是转换为三个故事掩盖安抚自我。少年派长大了,老虎就在中年人平缓讲述当中,永远与他一体。在李安的电影里,他什么都放不下,什么都在心里,曲折迂回唤醒你心中同样的执着。这是成年人的感知和内敛。


而在陈凯歌这里,少年人经历一切,然后看懂看透。这太白日美梦了。


人生的实情是,人不可能全然解脱。周西宇长年累月扫落花培养的不是耐心,而深层次的爱意和执着。他爱一个人,所以要韬光养晦,成全所爱的人。直到死,他都念念不忘见那个人一面。



修道的人,求的是长生不老。寺里的大和尚也没法让周西宇放下,而只能变相提示周西宇,你想见的人本来就在你心中。


小道士何安下看见的尽是不足,尽是残缺,尽是恶念。触目惊心。他不能理解大人的恩怨和哀乐,又不能原谅自身竟然也一样充满险恶。小道士的心难安,就像少年凯歌那样,无数丑恶残酷扑过来,为了合群甚至混成一团。


王宝强真的如实演出了陈凯歌的心声,他没有自己的心安之道。他的一切价值观和态度,都是从很古老的传统中来,是一些朴素简单的哲学文学看法。


同样是表达男子之间的深沉情感,李安能说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因为李安真切体会过纠结魔障,所以可以表达出来。陈凯歌则不能。


因为他看见了,感受到了他人的故事,但仅此而已。陈凯歌就是那个小道士,有样学样,经历参与一切,似乎都懂了。但其实什么都没懂。


小道士被师父收养,师父的见女色而心动还俗,启发小道士情窦初开,目睹男女之事,发现师娘偷情,发现师父被毒死,发现自己恶念如猛兽出谷,凿穿游船淹死二叔和师娘,以及发现自己其实潜意识里也想睡师娘。



陈凯歌讲清楚了少年心,还有对美女的热爱。他自己娶了大美女,他懂。陈凯歌也讲清楚了父子师徒之情,彭乾吾替儿子去死,药店老板崔道宁对小道士的温情,恳切动人。


再往后,更加复杂的成年人的压抑情感,他就讲不清楚了,因为他不懂。他懂不了张国荣为什么对师哥从一而终。所以他也不懂什么是不离不弃。当年陈凯歌保持谦逊无为而导,《霸王别姬》才出彩(回复“霸王别姬”)。《霸王别姬》的圆融合理,来自于编剧芦苇。那是成人视角的回溯。警句运用得惜字如金,说一句是一句,一句顶一万句。眼前的《道士下山》,却是少年人角度的想象,华丽抒情的句子挥金如土连篇累牍。


他很用力也拍不出“不离不弃”的真味。不离不弃是什么意思?查老板把周西宇的带血被子挑出湖底,然后大肆寻仇,脸上居然无一丝哀伤,耍帅打斗挑事全不耽误。大概周西宇是单恋查老板,查老板尽心复仇就行了,并没有失去爱人的万念俱灰。



报仇之后,查老板带着小道士上山了,小道士就觉得自己成长了,故事就结束了。彻底虎头蛇尾。


人生是流水一般不停歇的演变,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没有统摄万物都行得通的规律道理。旧烦恼一去,新烦恼立刻前来。生命尽头也不是解脱,而是休止。大活人无求自如欢喜,那才是解脱。但那是宗教神话,世界上没有真例子。细细研究任何一个人的生平,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充满了漏风的缝隙。


迷信简单道理万灵丹的,总是少年人。陈凯歌困在他的少年时代记忆里,年岁增长,也仍然不能抹去隐隐约约的阴影。


这个级别的大导演,还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种鬼话,也只能到达这样的地步。我执是常态,仪式感是生活必需。而下山又上山的开悟,反倒是假的。


在陈凯歌十几年前的书里,“阳光下,万物并荣,生而复死;而在山下不远的人间,真理、道德、秩序却像鱼刺一样苍白、贫瘠、抽象而悖理。”


这世上没有什么初心,也没有什么始终。选择什么就成为什么。你是什么,你便选择什么。人被塑造,也自己塑造自己。做过的事情涌出的念头,构成了此时此刻的我们,再走向下一步。


我们这些人,本来就是与煎熬困住束缚我们的人间真理、道德和秩序共处共生的,并且会一直如此下去,没有什么解脱可言。


这正是李安最迷人的地方,他的电影里不认为有什么一劳永逸的解脱,他就是在长久的纠结里开出莲花。一朵凋谢,再生纠结,就再开一朵。李安是承认与直面,张艺谋是通过仪式来慰藉,陈凯歌却还在幻想下山经历上山领悟,再把这领悟传达给观众。


《道士下山》不是烂片,它只是不够好。它的不够好,又源自陈凯歌本身。归根结底,陈凯歌的不够好,在于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停留在少年人旁观者层面。在于他其实是抗拒真实的复杂性。《赵氏孤儿》《搜索》的伦理困境他给不出处理新意,又不能承受真正的残忍干脆黑暗到底。


性格即命运,人格即作品。不从这个迷梦中醒来,陈凯歌就会像那个小道士,来人间走一道,什么都见识过,却就是无法真正长大。

获 奖 名 单

上周的活动#为《道士下山》写短评#,获奖名单如下:


guangming、MR.O酒鬼、长烟落日、九月的喵、武少、Drunk、 flora、飞行者、张伟、阿比拉卡


恭喜以上读者,赶紧联系小编,领取专属您的电影票吧(有效期至7月15日,使用方法见阅读原文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wenhua@infzm.com;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我微信chen173641687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