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战争中,第一个倒下的是真理

2016-07-07 支离疏 24楼影院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没有“快银”,没有“超人”,这就是现实如何对抗恐怖主义,不管怎么选都是错,不管怎么选都没错。

——《天空之眼》


电影:《天空之眼》

导演: 加文·胡德

编剧: 盖伊·希伯特

主演: 海伦·米伦 / 亚伦·保尔 / 艾伦·瑞克曼 / 巴克德·阿巴蒂 / 杰瑞米·诺森 /

类型: 剧情 / 战争

观看:“BT天堂”有视频

楼主的话电影导演加文·胡德,出生于南非,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有印象是因为电影《金刚狼》和《安德的游戏》。然而,比起好莱坞大片,他更擅长的其实是讲述人性的挣扎和救赎。他导演的《黑帮暴徒》,讲的是一个看似无恶不作的街头混混如何获得灵魂救赎的故事,拿到200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反恐题材的电影一直都很兴盛,新世纪因为众所周知的严峻形势,这类电影佳作也层出不穷。《天空之眼》出现的时机就非常耐人寻味,故事上也有很鲜明的政治立场。


有趣的是,这部电影是来自英国的作品,而不是盛产这类电影的好莱坞。(或许,这就注定了为什么结局会是小女孩的死亡)。

 

《天空之眼》是一部独特的反恐战争片,很容易让人想起凯瑟琳·毕格罗的《猎杀本·拉登》,好莱坞处理这类电影的妙法是:无限增强代入感,游戏一般给观众大量的主观镜头,让观众身临其境,最后成功的时刻观众的愉悦感也翻倍——这种套路百试不爽,几乎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黄金法则。而《天空之眼》的独特之处就是用反类型的技巧,带给观众全新的、更加强烈的观影感受和余味。

 

这个故事的视角非常多元:海伦·米伦作战室是一个视角,英国群僚作战室是一个视角,无人机操控室是一个视角,无人机的航拍镜头是一个视角,肯尼亚的英国间谍、间谍操控的蜂鸟、甲壳虫(mini飞行检测器)也都是重要视角,中间还增加了英国外交大臣的视角——这些视角中,无人机和甲壳虫,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直接监测着恐怖分子的一举一动,这两个偷窥性质的监测视角,也是直接带给观众最刺激最紧张体验的入口:尤其是甲壳虫,直接飞到恐怖分子家中监视,数次差点被发现,让观众屏息凝神。

 



《天空之眼》很巧妙地一开始就设置了双线情节:肯尼亚小女孩阿丽亚一家的生活是一条线,反恐行动是另一条线,最后在无人飞机的视角下发生交错:原来要打击的目标,正是小女孩家的邻居。而阿丽亚卖面包的细节,也成为重要的情节:卖面包的地点,在打击的危险区域,死亡几率极高,玉石俱焚的结果似乎注定。

 

亚伦·保尔和菲比·福克斯饰演的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发现了纯真无邪的阿丽亚,他俩从开始的次要视角,重要性不断增强,最后在遇到“炸死一个小女孩,但也能炸死重要恐怖分子or放过这个小女孩,但可能也放过恐怖分子”的困境时,两人的抉择成为全片最核心的人道主义担当。

 

导演加文·胡德在2007年导演过《反恐疑云》,对这类题材并不陌生。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在制造出困境的天平后,还在恐怖分子一端不断加重,原来恐怖分子不是简单的聚头,而是要直接委派自杀炸弹志愿者,再犹豫一刻,可能他们就会走出房门,去闹市进行大规模袭击。于是现实的天平不断倾斜于赶紧消灭这群人渣,但道义的天平不断在拖延速度:再等等,再等等,给这个小女孩一个机会。

 

机会就是,找人去把她的面包全部买空,让她赶紧回家,远离最危险的打击区域——就是这个细节,也处理得千回百转,肯尼亚间谍买面包遇到麻烦,反而被敌军追杀,最后利用一个小男孩,才将她的面包买完——而在这之前的几十秒内,飞弹已经发射。因为海伦·米伦饰演的凯瑟琳上校,伪造了危险系数数据,获得可以攻击的授权。

 


而海伦·米伦并不是反派,她的立场是必须消灭恐怖分子,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哪怕牺牲一个小女孩也在所不惜,直接与她对立的是亚伦·保尔和搭档,操纵无人机的两人是最先发现小女孩的角色,也是最想保护她的角色。他们的立场自然也没错,人道主义光芒闪耀。

 

这时候,也变成了观众的困境:不攻击,恐怖分子可能会杀死更多人;攻击,小女孩很可能和恐怖分子玉石俱焚其实电影一开始的字幕就点明了:在战争中,第一个倒下的是真理——埃斯库罗斯。

 

可以说,《天空之眼》是一部战争伦理片,伦理学这个学科习惯用假设性的例子作为案例,打个比方,你操控一辆高速前进的火车,刹车突然失灵,而前面就是岔路口,左边是一个儿童,右边是三个老人,你必须选一条路前进,怎么选?

 

撞死儿童,三个老人得救,但他们行将就木,活不了几年,而一个儿童还有漫长的人生——反之,儿童得救,失去的却是三条生命,一个儿童的生命真的大于三个老人的生命吗?

 

这类假设性例子,在《天空之眼》中变成了故事。这些例子看似无解,充满吊诡的陷阱和矛盾,但并非没有命门——电影中的困境,都有个关键词:可能等等小女孩,可能导致更大的恐怖袭击,但这只是可能,不是一定。立刻攻击,恐怖分子一定死,处于危险区域的小女孩,可能也会死。也是可能,不是一定。

 



所以电影转折点就是,凯瑟琳上校指示手下伪造危险系数,获得攻击许可,直接导致了小女孩最后的死亡。危险系数,就是小女孩死亡的可能性,降低到45%时,可以攻击。凯瑟琳为了保证“恐怖分子一定死”,愿意冒险“小女孩可能死”,她赌输了,但不能说她错了。

 

回到刚才举的伦理学案例,你操控的火车往哪边开?其实往哪边开都没错,往哪边开都是错。根本没有答案,什么三条人命大于一条、儿童未来更长久所以他的性命更珍贵,这些思考都是功利性思考——都有着致命缺陷、可以轻易反驳的思考

 

不管怎么选都是错,不管怎么选都没错这个悖论是荒谬的另一个名字,唯一的生命真理也许就是荒谬。而在战争中,这种荒谬被加倍放大,像在放大镜之下一样直到烧焦爆炸。

 

《天空之眼》独特之处就是它的伦理属性,没有陷入好莱坞式的人道主义战胜一切的俗套中——现在想想《拯救大兵瑞恩》,也有伦理问题,一帮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一个人?值吗?答案是值得的,因为瑞恩和他可怜的母亲必须要团聚,这是美国引以为豪的价值观的基础。但如果假设下,汤姆·汉克斯的小队要是为了拯救大兵瑞恩,将会直接丧失一个战略要地,那会怎样?还救不救?

 

再加上,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的同胞公民,而只是一个异国的黑人小女孩,又会怎样?如果恐怖分子里有你的同胞,又会怎样?不得不称赞《天空之眼》,极为狠辣而精准,探讨了困境,连带出讽刺,而不失深刻。


相关推荐


点击蓝字,阅读《史上第一牛逼战争电视剧,没有之一》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wenhua@infzm.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