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开8 | 今年唯一一部值满分的片子出现了!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有件事情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最近豆瓣和IMDB同时出现了一部9.9分的片子(IMDB一度出现10分满分):
这部纪录片现在只出了三集,楼主已经来来回回把这三集撸了两、三遍了。是的,这是一部值得给满分的片子。
《地球脉动》是由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十年前出了第一季,评分同样高达9.7,当时就被奉为神作。十年磨一剑,第二季出来了。用导演David的话说,十年之间,我们的地球变了,技术也有了大变化,这允许他们去捕捉更罕为人知与瑰丽的自然景象。
先用几个数据,说一下他们这次拍摄到底有多疯狂:
在户外摄影的时间就用了2089天,去了40个国家117个不同地区。
一共拍摄出来的素材有82000张DVD,后制用了4年
全程使用超高清4K摄影机拍摄
有一位摄影师在野外受伤送医(被黄貂鱼咬伤)
只拍最惊奇好看的(不管拍摄地有多远)、而且要拍得最漂亮(不管拍摄环境多恶劣),是《地球脉动》的第一宗旨(后面会具体说说拍摄时他们多么疯狂)。于是我们非常幸运的,得以看到这样震撼、罕为人知的景象。
第一集的主题是岛屿,于是他们去到了南极圈内的、被猛烈海浪围绕着的扎沃多夫斯基岛,拍到了在夕阳下,一百五十万只企鹅熙熙攘攘喂食、相抱的画面:
又去了印度洋的圣诞岛,拍下了地球奇景之一:五千万只螃蟹的迁徙
第二集的主题是高山,他们去了阿尔卑斯山,拍下了雪崩:
又飞到了肯尼亚山,目睹了这座赤道上的雪山入夜后一切结冰的奇妙时刻:
(真的是很像《冰雪奇缘》啊~~)
第三集的主题是丛林,他们去到了人迹罕至的厄瓜多尔雨林,甚至爬上了30米高的大树,带着观众一起穿越树林:
除了宏观的自然景象,《地球脉动》镜头里的动植物也同样让人震撼。
为了生存而无法避免的残忍血腥的争斗自然是有的:
但是采用了4K摄影和近景拍摄,《地球脉动》呈现出来得更清楚、更细腻:
也就更让人紧张。
当然还有各种珍异的生物,有些是走可爱风的,譬如着急的去求爱但行动仍然很缓慢的树懒:
冬眠过后醒来,使劲挠痒痒的黑熊:
以及在紫外线爆表、所有动物都蹲在阴影下躲太阳的高山上,这群突然开始抬头挺胸地踱步跳舞的火烈鸟:
(画面颜色太好看了啊)
有些是走奇特风的,譬如在这个离海洋一千五公里的热带丛林里生活着的海豚:
在高耸险峻的峭壁上如履平地的鹿:
还有在夜晚会发光的真菌:
与甲虫:
从令人恐惧的庞然大物,到细微到肉眼难见的神奇昆虫,《地球脉动》真的是跑了全世界,把最珍奇的自然景物,呈现在你眼前。
但是它又并不仅仅是把它们呈现在你眼前而已。《地球脉动》比起其他自然纪录片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不仅仅是捕捉到了就可以,而是用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些动物,用制片人的话麦克·冈顿( Mike Gunton)说就是,“我们深入这些动物们的生活,从它们的角度看世界”。
因此,看《地球脉动》可能会带给你比电影更精彩的故事以及更让人激动的时刻。
譬如说这个已经刷上twitter和微博热搜榜的蜥蜴大战群蛇的生存之战。(对蛇有恐惧的朋友,下面请谨慎点开)
在岛上,这些刚刚孵化出来的蜥蜴从一出生开始就要面临死亡的威胁,因为在这片他们被孵化的沙滩上,藏匿着许多以吞食他们为生的游蛇:
它们死死的盯着沙子,一有动静就马上出动。
于是这些刚刚孵化出来的小蜥蜴,必须死命奔跑,只有跑上水边的礁石才能保住性命。但游蛇太多了,不少蜥蜴被咬住、捆绑、吞食:
而摄影师们却捕捉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刚刚目睹了自己的同类被杀死的小蜥蜴,准备向礁石跑去。一路上,它和蛇比拼智力和勇气,先是敌不动我也不动(因为蛇的视力不好):
当蛇太过靠近时,必须立刻发动、拼命奔跑:
躲了一劫之后,在跳上礁石之前小蜥蜴却被埋伏于此的群蛇抓住了:
一群蛇聚拢过来,想要挣得它,小蜥蜴却在此时找到一个空挡,溜走了!
它继续向上跳跃,每次一跳,蛇就拼命张开血口扑向它:
每次小蜥蜴都以厘米之差逃出蛇口:
最终它胜利了,到达安全之地。
摄影师完整的拍下了整个过程,配以鼓点密集的配乐,给人的紧张感不逊色于任何好莱坞大片。
PS:楼主还找到一些被剪掉的更惊悚镜头。通过这些镜头,我们会发现,这些游蛇其实并不是群力合作的,每条蛇都想独吞小蜥蜴,于是会出现蛇咬着蛇,更可怕:
除了让人紧张得连连惊呼的生存追逐战之外,《地球脉动》里还有很多温情脉脉的故事。
譬如在扎沃多夫斯基岛上,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为了喂养自己的小孩,必须在海里往返80公里去寻找食物。路程遥远还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的是,他们每次跳下海里,都要顶着巨大的海浪,冒着生命危险:
每次上岸也是惊险不断。于是每次捕食,都极有可能受伤甚至丧命:
而上岸之后,肚子里装满食物的企鹅们,还要拖着游了80公里疲惫不堪的身躯,走3公里,在茫茫企鹅群里找到自己的孩子与伴侣:
每天如此往复...
还有苦苦等待已分开半年的伴侣的信天翁,看着身边的鸟儿都一个个开始交配、产卵了,自己的另一半却迟迟不见身影:
焦急、落寞。几天过后,当他们凭借着叫声在三百万只同类中终于找到彼此时,先是害羞得有点扭捏:
接着开始慢慢靠近,才热切的亲昵:
虽然他们已经落后于行程了,得赶快开始筑巢,但6个月没见了,还是先抱会吧~~
《地球脉动》能拍下这样的景色与故事,首先得益于摄影技术的发展。
譬如说,在蜥蜴大战游蛇的这一幕中,用了一个能360度转向的广角镜头,和一个长镜头,所以我们既能看到群蛇出没的大场景,也能近距离看到蜥蜴被蛇追杀的画面。
摄影师无须追着蜥蜴跑,就能清楚的捕捉到动物最细微的动作:
而高速照相机的出现,则使得自然界转瞬即逝的奇妙瞬间能够被缓慢回放,观众也得以细细欣赏(现在的高速照相机可以在一秒之内照下1000帧,而人眼一般在一秒之中只能看到25帧。摄影师可以把高速照相机照下的放慢40倍,从而让大家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无人机也在此次的拍摄里派上了大用场,特别是在丛林这一集中。
一般我们看到的树林要么是从上空看到的全景,要么是从地面由下往上看。而《地球脉动》则找了一台无人机,在丛林中间飞过,非常美:
在树枝繁杂、密密麻麻挤满了各种动物的丛林中间飞过,还有保持镜头稳定,拍出清晰好看的画面,并不容易,更不用说热带雨林的天气非常不稳定,动不动就下暴雨。一次暴雨就可能使得无人机彻底报废。这也是前人没能如此拍摄的原因。
所以《地球脉动》的摄影师需要在起飞前,先仔细计划好无人机的飞行路线,要躲过那些危险的树枝与动物,要在太阳出来的短时间内抓紧时间拍好。每次拍摄前,都经过了多次排练。
但是高科技能帮的忙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也只能用笨办法。
譬如说,想呈现金雕一小时150公里俯冲时的感受,在不侵扰自然界的前提下,他们想到的方法是,让摄影师拿着摄像机背着降落伞从阿尔卑斯山脉的悬崖上往下冲:
因为雪山上天气不稳定,所以摄影团队在山上心惊胆战的等待了两个星期,最后俯冲了好几次。在片中呈现出来的画面是这样的:
只有短短5秒。
真的是不计成本的保证片子里出现的每一秒都是最好的观影体验...
摄影团队用得最多的笨办法还是:等。
为了拍雪豹,等了几个月:
为了拍金雕,在雪山上的小黑屋里憋屈的坐着等了几天:
为了拍丛林里出现的海豚,等了一个星期:
但它们往往出现了几秒就消失,然后再继续等着...
但是枯燥的等待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要在这些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野外等着。
等待金雕时,雪山上的温度低至零下二十度:
在等待海豚出现时,摄影团队必须开着冲锋船,穿过湿热、树枝缠绕的雨林:
连船都被割破漏水了:
而且到处都有危险的动植物(咬嚼能力惊人的红蚁):
突然之间,暴雨倾盆而至,又找不到藏身之处,只好淋着雨等待风暴过去:
住的地方被老鼠、鹦鹉侵占:
半夜雨水漫上来了,还要以身体挡雨保护机器
......
《地球脉动 II》在第一集的一开头就承诺观众,他们会踏遍全球去寻找这个地球最宝贵的自然宝藏,他们也真的是这么做的。
最辛苦的恐怕是在第一集中,他们去到了在南极圈的扎沃多夫斯基岛(策划了一年,在大洋上航行了9天才到达),地处海洋中央,小岛附近的海浪非常凶猛,想要登陆非常困难。必须在海浪退下的短暂几十秒内内完成登岛,因为很快海浪又会把小船冲走:
更不用说还有扛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上岛:
上岛后,暴雨夹杂着冰雪又再度登场...
看了摄影日记之后,发现暴雨、恶劣的摄影环境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家常便饭。《地球脉动》之所以这么牛逼,其实也真的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一定要做得最好的决心与专业。去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拍别人没有耐心拍的东西,所有的执着与认真,最后都浓缩到了每集50分钟的精华里了。
无论是画面的呈现、故事的叙述以及背后的专业,这部剧都值满分。
而这些摄影师、制片人如此辛苦的满世界跑(还包括90岁的david老爷爷),出于一个最核心的关切:环保。
在片子里出现的不少珍贵动物,都因为生态破坏而面临着艰难的处境。
譬如前面提到红蟹。人类不小心把黄疯蚁带上了这个岛屿,缺乏天敌的黄疯蚁疯狂繁殖,已经威胁到了红蟹的生存——黄疯蚁喷出的酸液可以弄瞎红蟹,迷失了的红蟹最后只能任由黄疯蚁宰割,已经有数百万的红蟹死于此:
还有可爱的树懒,全世界也只剩下300只:
这些居住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因为雨林被破坏,在十年间消失了一半:
能够目睹这些自然奇观,是一种幸运。它可能转瞬即逝。我们不应把这种运气当做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