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0,BBC向你抛来了一档满嘴跑火车的节目

煎妮 24楼影院 2020-02-18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为一部好玩的剧?


1,笑梗要多且精,让人止不住那抽动的嘴角;


2,再短小精悍也好,内核不能过于泛空;


3,不充当教化,却让人不自觉融入思考。


很幸运,以上3种特质,恰好都在这部刚挖到的新剧里——

 

《扯蛋英国史》

Cunk On Britain


海报上,女主持人那real正经的神情,以及那real精英范儿的格纹外套,一副能直接打包上《百家讲坛》的模样,似乎张口就能来一番滔滔不绝的解说。

 

额,滔滔不绝是没错,只不过是画风跑偏的那种:

 

首先,以年代久远为由,她拒绝,不对,应该是懒得向观众解释何为“宇宙大爆炸”;



接着,她认为待在博物馆里的复原恐龙造型是一只活恐龙,而它愤怒的表情是因为对世界上只剩自己还活着而感到绝望;



更离谱的是,就连最基本的常识也会弄错,比如直接把英国著名诗人Byron的名字分割,跑去问Ron是谁,为什么写了那么多诗歌?



可以说主持界难得一见的奇葩人物了!

 

这是一部出自BBC的伪纪录片(英文名称是mockumentary,一种纪录片或电视节目类型,通常带有喜剧的嬉闹特性),由《黑镜》的编剧Charlie Brooker亲自操刀,是继《扯蛋莎翁史》和《扯蛋圣诞史》之后的第三部“扯蛋系列”喜剧。

 

固定主持人Philomena Cunk,由戴安·摩根扮演,一位比购物频道推销员还能跑火车的实力选手



如同片名早就标明的“扯淡”二字,这部伪纪录片就是一本正经地在拿英国历史开涮。严谨?是根本不存在滴。



虽说一早就摆着不寻常的姿态,可该有的门面虚势却一点也不少。

 

饱含情感的严肃旁白,确认是BBC亲生的纪录片风格没跑了;



各种俯拍和远景镜头中,一切建筑和风景都显得气势磅礴;



该去实地考察的地方一个也不落,该去请教的专家也都是行业大咖,还有主持人Cunk那时而沉思,时而皱眉,时而豁然开朗的表情......



当你还在半信半疑时,打脸就来得猝不及防了,接下来出现的几个“未解之谜”,就让人特别想甩上无数个黑人问号脸。



古人类如何进化成Ed Sheeran(英国著名唱作人)???



伊丽莎白一世为什么会出现???


这你得去问伊丽莎白的妈妈才对吧?


温斯顿·丘吉尔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被困在纸币中???



这算是哪门子的谜……

 

讲解历史起来,就像个酒醉大叔在侃大山

 

她说,恐龙的灭绝,是因为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从而导致它们营养不良,饥饿难耐,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恐龙,几乎都形同骨架;



她还说,路是罗马人发明的,在那之前,人们要想出门,只能站在村子边上,能跳多远就多远;



谈到亨利八世那些混乱婚史,还不小心说出了大实话;



她认为,在罗马人和凯尔特人的战争中,是因为不穿衣服就上阵的凯尔特人,看见了全副武装的罗马人,觉得自己太蠢就打不下去了;



脑洞大到简直不受控制。

 

原以为,在跟业内专家对话时,Cunk能收敛一点。结果她非但没在怕,而且还“杠精”上身。


招数一:永远站错重点。


你觉得Hardy在纳尔逊死的那一刻亲吻了他,有多大程度上会被认为是恋尸癖呢?


霍雷肖·纳尔逊,英国18世纪末及19世纪初的著名海军将领及军事家,中弹将死之前嘱咐下属Hardy并请他落下一吻以告别,关恋尸癖啥事?


招数二:中二发作的脑回路不要太严重。


用《星球大战》中的虚拟角色类比各种历史人物;



把牛顿抛到脑后,抬出游戏节目里的机器来证明才是重力存在的最好证据;


牛顿泉下有知的话,估计气疯了吧?


招数三:节操永远在地上,污无下限。

 

一上来就问亚瑟王是不是高潮射很多?



可Camealot只是亚瑟王名下的一个议事厅而已;



如果你和一个得了黑死病的人发生性关系,你需要使用安全套吗?得了黑死病可以休多久的假?


黑死病,又叫鼠疫,试问有谁得了这种病还能念念不忘性生活?


而在听到枯燥的解释时,总要重复一遍问题,以为是别人听不懂,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就自动屏蔽,直接当面说接收不了。



语不惊人心不死,真是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专家们的绝望

 

有的生无可恋,无话可说;



有的索性闭上眼睛,实力嫌弃;



有的满脸写着想打人的冲动……



好气又好笑,谈话终结者C位无疑

 

虽说快被杠精Cunk逼得怀疑人生,可专家这头衔也不是白叫的。无论是多陈旧的历史事件,还是被误导已久的历史现象,他们还是耐心地进行了详细的构建和讲解。



把历史扯来扯去,按理说误导性应该很强,可经过几集戳中笑点的科普后,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更了解英国历史了”。




道理很简单,就是寓教于乐。


其实,这类纪录片看似好拍,却很难顾忌受众认知,因为那历史长河中的所有,都局限在了那个地方,“异地人”容易缺乏代入感


不过找准定位就好办了,比如,利用英国人得天独厚的黑色幽默,《扯蛋英国史》就把历史科普发挥到了极致。


记得有人说过,英式幽默是这样的:严肃和真诚要得,肃穆和过分认真要不得。

 

也就是说,只要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那说什么都可以,上纲上线就没意思了,也没那个必要。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方面是因为众人视角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是历史本身的权威性,往往会让人感到沉重和烦闷,好奇被消解后,自然也就跟着人云亦云了。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以前的人和事,相信没有人会拒绝。


所以很多人会像Cunk一样,热衷调侃,



黑起来连国旗也不放过,



敢这么做,也是因为他们足够熟悉。


更重要的是,在人们早已习惯的长期礼貌环境氛围中,用这种“不礼貌的粗俗”来解读历史更带痛痒,也更有意思。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扯蛋英国史》少了几分刻板,多了几分生动,懂的人不自觉地沉醉其中,不懂的人也会跟着兴趣盎然。


跳出框架,能把传播历史文化与影视营造的轻松氛围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大众媒介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了。

 

在主持人Cunk看似偏离常理的胡说八道中,笑出猪叫的我们,还打开了连接“历史”和“未来”的全新思路,反向地刷新着自己的知识库。


“扯蛋”也能让人欲罢不能,你说这种出乎意料的绝妙,错过了是不是就可惜了?


(回复“扯蛋”,你懂的)

相关推荐


点击蓝字,阅读《豆瓣9.5,又一波食欲暴击,看了可能胖十斤》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173641687@qq.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