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唉,这该死的爱情!

骆白蔻 24楼影院 2020-02-17


对于单身狗而言,七夕就是一场劫。躲过了朋友圈秀恩爱,躲不过餐厅的情侣套餐。


其实除了在家修仙,还有其他事可以做,比如看一部应景的爱情片。

 

每年七夕,我都会重温一遍《罗密欧与朱丽叶》,还不是因为没脱单看了就相信了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大概是所有爱情故事中最缠绵悱恻、最痛彻心扉的一种。双方相爱而不能相守,炽热真情被家族世仇所阻挠。经过一系列无力反抗和阴差阳错,最后为爱殉情。


我们最熟悉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但其实它是发生在14世纪的意大利的真实悲剧,经过口耳相传、数次改写,最后变成了莎翁笔下的爱情传奇。



自电影艺术诞生以来,作为经典文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被无数次搬上银幕,延续着光影间的爱恨情仇。

 


其中最特别的一版,当属1996年巴兹·鲁赫曼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



由年轻得可以掐出水来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罗密欧,正逢颜值巅峰的克莱尔·丹妮丝饰演朱丽叶。



不吹不黑,年轻的小李子站在那儿,就是罗密欧本欧。陷入爱情时,眼中有星辰大海;突闻噩耗后,脆弱偏执地走向极端。


(感受一下美颜暴击三连杀)


虽然很多人诟病这一版的朱丽叶长得还不如罗密欧美,但是克莱尔·丹妮丝胜在“一寸秋波,千斛明珠”。恰好应和了莎翁原著里的描述:“她的眼眸在天空中闪闪发亮,使得鸟儿误以为昼夜更迭而高声吟唱。”



导演巴兹·鲁赫曼的风格用三个词可以概括:华丽、浮夸、浓烈。无论是早期作品《红磨坊》、还是后来的《澳洲乱世情》、《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有一种皆尽癫狂的气质。



顺便说一句,他和小李子数年后再度合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只是彼时的小李子走向了一言难尽的画风。


(啊,岁月)


我们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文本改编上几乎掀不起什么大水花,以往版本也照搬了莎剧的故事,一笔一划、工工整整。


但是巴兹·鲁赫曼版却玩大了,他直接把这个古典悲剧放到了现代背景下去诠释。


老派贵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变成了成功洗白上岸的黑帮家庭,是城中最大两股势力。



维罗纳不再罗曼蒂克,而是充满混乱感。舒适、优雅的环境变得燥热、冲动,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双方使用的武器是枪,而不是剑;燕尾服、束胸衣也变成了花衬衫、吊带裙。



巴兹·鲁赫曼的改编带有狂欢化的特点,极尽戏谑、反讽和调侃。原作中优雅伪善的绅士淑女们彻底揭开面纱,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流氓和富婆。


配合以振聋发聩的电音、饱和度高的浓烈色块、MTV式的快速剪辑手法,观众会觉得一切都像嗑药后的世界

 


而和整个疯癫环境格格不入的是——罗密欧、朱丽叶和他们纯洁的爱情



剥开其他环境,这两个人物似乎处于闹中取静的莎士比亚次元中。


两人一见钟情,感情的成分没有掺杂任何一点利益。



面对家族的压迫,两人执着反抗,不惜冒险假死来渡情关。


而当爱情被扼杀时,他们平静地选择了殉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甚至两人的台词都保留了文绉绉的莎剧原文,大段大段念着华丽的辞藻。

 


导演一褒一贬,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凡涉及到主线之外的剧情,都在后现代语境中诠释,充满颠覆感与破坏感,一反观众印象中的古典克制的悲剧。


几乎所有事端都和性、暴力、财富相互勾连,一切都毫无粉饰地走向庸俗,这也符合流行文化的趋势。



但把最单纯不被污染的净土,留给了爱情


故事从16世纪变成20世纪末,双方从贵族之后变成了黑帮之后,不变的是纯真的罗密欧、朱丽叶,不变的是他们视若珍宝的爱情。


罗密欧敏感、孤勇、专情;



朱丽叶清新、纯真、脱俗。



当镜头聚焦于这一对恋人身上时,想祈求命运之神放他们一条生路。


唉,这引人沉醉又令人心碎的爱情。


它是一见钟情,它是海誓山盟,它是至死不渝。


莎翁早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序言中就写下了对天下所有有情人的祝福


不管别人怎么说,

爱,才是最重要。

要爱到用尽全力,

要爱到天荒地老。

所有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场,

月光之下并无新鲜事。

这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


【好文推荐】

1.童星跨不过的坎,看杨紫就知道了

2.只撩尸不撩妹,这样的男主注孤生啊

3.史上最长初夜戏,却从头尬到尾


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