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这样粗粝现实的纪录片搬上院线,怎能不支持

朱白 24楼影院 2020-02-17


如果你关注今日头条或者其他自媒体、新闻APP,大体上除了国家大事,应该被动看到最多的就是房价、股市和创业之类的新闻了吧。


那些譬如自如、阿里巴巴、天使轮、罗永浩、罗振宇、吴晓波、俞敏洪、冯仑、李大霄的公司和姓名,总是伴随着一些“房住不炒”、“A股暴跌”、“房租暴涨”、“摇号买房”、“p2p连环暴雷”等关键词充斥到我们面前。


我既不买房,也不懂投资,但你看我,还是可以毫不费力地举出这些例子,这就足可以说明这些所谓的焦虑已经进入到我们身体机理了。每天我们无需费力和额外注意,就已经身不由己地落入到这种“自我激励”之中。


但它值得每一个人都去向往追逐和不断如枷锁般套在自己身上吗?换言之,除此之外我们有没有其他的所谓励志事件可借鉴呢?我觉得答案至少是开放性的。


在这些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上,不存在统一标准。我们知道,生活不仅北上广深,也不应都是创业投资发财梦,也应该包括一些稀松平常、甚至庸常的小梦想。


纪录片《大三儿》能在电影院里上映,首先就是对普通人和底层小人物渺小梦想的一次“隆重审视”。我们置身公共场所,与很多陌生人一起围观这场渺小卑微之梦,看“局内人”的恐惧不安和孜孜以求,在光影中也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审视和关照。



《大三儿》主人公是个患有侏儒症的四十七岁男人,生活带给他的嘲笑和困惑司空见惯,但生活也带给他梦想。



大三儿想要去趟西藏,而且是自驾游那种,但大三儿身高只有1.1米,他只能依靠朋友的帮助完成。而这个过程中的顾虑和困难又不一而足,他要在经济上和身体上知道自己可以完成,也需要让朋友放心这次对他来说意味深长也堪称艰难的旅行。



在内蒙古的小城里,你看到的不再是怀揣着野心的梦想家,这里只有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相比北京五道口或者上海陆家嘴、深圳高新区,充满灰尘和世俗烟火气的北方边陲小城,看上去更多的是无奈和为活下去的努力。


尽管这里平庸,但却总能显示出人活着的那些基本动能。比如大三儿的父亲,已经八十几岁的老人,他面对电视手机,拥有乏味的老年人生活,但他同时也身负重任,他知道自己如果将来离去,那个被照顾了一辈子的儿子将不得不自力更生。



大三儿虽然不比正常人,但其实在生活中也足够顽强。他在运输公司上班,干着清洁工的工作,他跟一群跟他差不多身体有缺陷的人一起工作,他们尽管被照顾,但也是自食其力。


尤其是当你真正走进大三儿们的生活中后,会发现尽管这些底层的残疾人跟你有所不同,但他们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和简单,他们一样会有复杂的情绪和不为外人得知的幽深内心世界。



作为一部纪录片,《大三儿》有着无法用剧本传达出来的现实感。比如片中探讨了一个人是如何通过“死”来求生的,大三儿去给自己的亲人上坟,他念念叨叨的探望与告别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中,也有他对于生命的一种理解。片中坟头洒酒、点烟、跪拜的这场戏,只有生活中可以完成,编剧笔下或者剧情片的拍摄都是无法如此逼真的。


死亡是活人才会考虑到的事情,大三儿在远赴西藏完成自己这场梦想之前,不得不再三思量,他要把几乎全人类的关于“死”这件事统统想上一遍,用“死”来映衬“生”,这也是本片多次关照到的主题。



大三儿离别时给自己的工友和父亲都写了信,他要做最坏的打算,他要把自己一旦有了不测之后的事情都想好。导演也在片中出现过,他不能理解去个西藏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稀松平常的事,为什么被大三儿搞得这么严重。


遗书或者后事,这些关于生死之间的事,也是验证这场梦想成色的必然过程。“忧心忡忡”的大三儿,此时照看着自己的周遭,他的行为既不显得自私任性,也没有半点轻浮之意。所谓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正应该是此时大三儿的模样。



大三儿坐在珠峰大本营的帐篷里说,“我不祸害人”,这是人格独立之人的一句话,以前我只理解到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一个城市里的普通底层可以拥有这种人格独立,但《大三儿》告诉我们,任何人,包括残疾人也可以活得有人样。


大三儿从头到尾也没干过什么真正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依然可以让观众捏上一把汗,并随时为之加油。被激励的也许不是什么你要去奋斗、要赚钱、要财务自由,而是让你有血泪有感情地继续活下去,并活得有个真正的人样。身体或者生理上的缺陷,不能阻碍精神的自由。



《大三儿》自身有着纪录片该有的粗粝和现实感。影片英文名“mr.big”,既是自嘲,也是某种不甘。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主人公也要完成远赴西藏的这次旅行,而你知道,这其实又是一次有形世界里没什么意义的旅行,他的肉体或者物质世界里没有多需要西藏⋯⋯所谓精神需要可能不过如此。


执意前行,不仅仅是要去看一看远方的山水,更是要将生活的脚步往前迈一迈,“前行”既是过程也是目的。



大三儿遭遇过不幸和生活的磨砺,他固执地要完成这次旅行,此时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也不再显得轻浮,而是成了一种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存在。人可以接受简单的活着,但却无法忍受没有想象力的日子。片中那个身材矮小的大三儿此时的精神力量一点也不比你我小。



据说这部纪录片拍了四年,但在质感上还是显得有点仓促,比如三人在烧烤店里商量去西藏这一幕,前前后后用了六七次同样的场景,那种事前的担心和焦虑,在漫长的四年里看上去只发生了这么一次。北方的粗粝和命运的不安,那种双重的凛冽,被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出来,缺少了富有韵味的镜头和画面。



片中的主人公,操着北方口语里特有的幽默,可以打动那些对于场景和人物都陌生的观众,用丰富幽默的语言,打通与观众可能的隔膜,这当然又是纪录片导演和演员的一次水到渠成。


《大三儿》另外一个显得克制的地方是,它没有煽情,没有让悲惨命运在镜头前展现出那种夸张的戏剧性。这既是对真实的人物的尊重,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好文推荐】

1.《如懿传》,我劝你别玩爱情,认真宫斗

2.绝育变要命,这部纪录片比《药神》还狠

3.《一出好戏》怀揣“人类简史”的野心,但只摸到了皮毛

4.40+女演员无戏可拍,姚晨马伊琍这部新戏比现实更残酷


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