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这部电影的70分钟里,世界上8442人已经死去

楼主 24楼影院 2020-02-18

为了不在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


前两天,台湾知名体育主播傅达仁“安乐死”的视频曝光。这位86岁的老人,因罹患胰腺癌,痛苦难忍,选择以安乐死的方式和世界告别。


视频中,老人家坦然从容,在家人的陪伴下,拿起那杯事先准备好的药水,一饮而下,对镜头说了句“再见”,慢慢倒在了儿子的怀中。



可以直面死亡,和家人一起平和的走过生命最后一程,傅达仁无疑是勇敢的,也是幸福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总是和意外、恐惧、痛苦相关,唯恐避之不及。


世事难料,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最近有一部电影,通过还原那些意外身亡者前一天的生活,将生与死这个沉重的话题赤裸裸地抛出来,堪称泰国版《人间世》——


《死于明日》



电影由几个短篇故事组成,中间夹杂着一些人物采访,整体的画风恬淡而清新。如果不看片名和主题,还以为是像《浮生一日》那样真实而细碎的“一天日记”。


《浮生一日》是一部纪录片,由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纪录下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自己的生活琐事以及对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


不过,这部影片中的“一天”却比“浮生一日”更加意味深刻。


比如开头的故事中,马上要毕业的几个女孩在酒店一起喝着啤酒,讨论着星座运势。


星座书上预测了几个女孩之后的命运,有的是会出国,有的投资做点小生意,有的会生个健康的宝宝,大家都还觉得蛮准。




有个女孩被预测感情顺利,但她却说自己刚刚和男朋友吵了一架。出于不服气,女孩突发奇想决定改写自己的命运。


其他的女孩们也纷纷来了兴致。她们一边畅聊起了自己对往后命运的设想,一边拿起笔划掉书上的预言。



“我会云游四海,环游世界”,“我会读行销专业,创立自己的时尚品牌”“我想有个幸福的小家庭,可以每天晚上一起吃晚餐”“我想开个园艺店,自己种树”.......


女孩们就这样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聊high了,冰箱的啤酒也都被喝了个精光。



这时,谁下去买啤酒就成了个问题,女孩们互相推脱着,甚至想通过星座书选出这位“幸运女孩 ”。


但影片最终还是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幸运女孩”到底是谁?只是通过简短的文字描述了之后发生的事:


买啤酒的女孩在楼下的便利店前,被卡车撞倒身亡。


不要觉得这听上去很戏剧化,像是电影脚本,因为这个故事,改编自真实的新闻事件。



像这样的故事,影片中还有6个。


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将死于明日,但他们无法预知。影片通过他们死前一日的故事,剖析了死亡的诸多侧面。


比如,死亡对他人意味着什么。


第三个故事中的姐姐,在国外漂泊多年,突然还乡。


姐姐在天台上和弟弟闲聊,弟弟对姐姐的突然回家感到诧异,追问其中的缘由,姐姐只是淡淡地说:“不知道,就是想回来了。”



姐姐叫弟弟和他一起去一家老店吃生蚝,弟弟借故推脱了,没想到第二天姐姐骑摩托车去外面闲逛,被一根倒下的电线杆砸死。死前的那一刻,她正停下车给路边的一只小狗拍照。


用弟弟的话说:“姐姐的死好像是她负气要离开地球。”那顿没有吃成的生蚝成了弟弟永远的遗憾!



姐姐的意外离去改变了弟弟的人生。在之后的岁月里,他总会一直对身边的人说我爱你,拥抱他们。姐姐的死改变了他对待生的态度。



前些天,《我家那闺女》中,高亚麟跟演员焦俊艳谈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他说
“父母是我们与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高老师想借这句话表达说:“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对很多人来说,对死亡的第一次体悟是至亲之人的离去,被迫直面死亡,才终于知道活着的宝贵。


影片的第5个故事就讲了一对被死神无情捉弄的夫妻。


妻子患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镜头下,妻子一边给丈夫剪指甲,一边交代着生活的琐碎。



“食品过期日要记得,驾照到期了要记得重新考......”丈夫的粗心让妻子放心不下自己离开后他一个人的生活。


丈夫觉得,老谈论这些事让自己很忧郁;但妻子却觉得,谈论死亡很正常,这样总比突然消失的好,至少我们还有时间为此好好准备




妻子为丈夫剪了脚趾甲,丈夫为妻子按摩了肩膀,夫妻二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以为自己为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了一切准备,却全然不知,死神跟他们开了个最大的玩笑。


第二天,丈夫坐飞机前往美国出差,航班意外失事,再也没有音讯。


而妻子最后却等得到了心脏移植的配对,成功活了下来。



以为可以预知死亡,轻松的谈论死亡,就能更好的应对,却怎么也猜不到它将以何种方式降临,而这种无常或许正是它最残酷的本质。


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真实故事,导演还在其间穿插了两个耐人寻味的人物采访。


他问一个小男孩,“你会想知道明天会不会死吗?”


小男孩毫不犹豫的回答不想。“如果我知道明天就要死了,我会非常难过,如果我不知道,我只要活得正常就好。”



就像影片开场一幕,听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就哇哇大哭的小女孩一样,孩子们内心深处选择逃避这个遥远而可怕的事实。


但耄耋老人却持相反的观点。导演问一个102岁的老爷爷害不害怕死亡。


老爷爷的回答很坚定,不怕,甚至有些期待。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去,他一个人孤寂的活着,也是一种痛苦。




《死于明日》用了极具实验性的影像表达方式向我们呈现了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


方形的画幅,带有纪录片的质感,故事+采访+文字+统计数字等媒介形式,拓展了对死亡意义的探索。


影片最让人不寒而栗的一个设计是画面左上角那个不停更新的数字。它记录着这个影片观看的时长内,总共死亡的人数。



在影片播放的70分钟里,全世界一共有8442人死去。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存在过的鲜活生命。


我们都明白,死亡怎么能简单用一串统计数字去衡量其中的意义。无数的影视作品曾以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过它的一个切面。


比如日本的《入殓师》,用独特的东方视角,探讨对待死亡的仪式感,对我们传统文化中“未知生,焉知死”的禁忌感提出了质疑。




在《遗愿清单》中,两个老头面对死亡乐观而积极,通过一起完成遗愿清单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有限生命中包含的无限意义。


但是,死亡这一抽象又神秘的话题又岂是一部电影可以说清的。


就算是像科幻片里超脱于人类存在的生物,也避免不了死亡的序章。


《银翼杀手》中的复制人罗伊在得知自己有限的生命无法延续时的独白。


面对这唯一确定的命运,能好好享受每一天,就值得高呼万岁。


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地活过。



【好文推荐】

1.豆瓣9.1,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比恐怖片更惊心!

2.“女王”家史又被扒,姐妹情深还是权利的游戏?

3.这届奥斯卡,好无趣啊~

“好看”是最大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