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上广:“逃离”还是“逃回”?

2016-03-08 曾于里 24楼影院

| 本文首发于24楼影院(movie24luo)。


电影:《布鲁克林》

导演: 约翰·克劳利
编剧: 尼克·霍恩比 / 科尔姆·托宾
主演: 西尔莎·罗南 / 多姆纳尔·格里森 / 艾莫里·科恩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朱丽·沃特斯 /
奖项: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获奖)


奥斯卡金像奖已尘埃落定,最佳女主角颁给了《房间》的主演布丽·拉尔森。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其实一直期盼着《布鲁克林》的女主角西尔莎·罗南能够获胜。这个1994年出生、有着一双浅蓝色迷人双眼的姑娘,在《布鲁克林》中奉献了精彩之极的演出。

当然,对西尔莎·罗南的过分喜爱,也与她在电影中饰演的角色有关。《布鲁克林》根据爱尔兰小说家托宾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1950年代,一个爱尔兰小姑娘背井离乡,到纽约谋生去了。

“外省青年遭遇大都市”——这是文学史上的经典时刻,我们可以在巴尔扎克、司汤达、亨利·詹姆斯、德莱塞、福克纳等名家的小说中反复读到类似的故事。而在1950年代的爱尔兰,在21世纪的中国,这样的文学时刻已经变成一种日常的现实。青年们进入大都市,遭遇的不仅是眼花缭乱的新世界,还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当庞大的新世界在面前展开时,一无所知的自己该如何自处?

于是,我们看到这个名叫艾莉丝的爱尔兰小姑娘,初到纽约后的种种艰辛与不适。她焦虑、忐忑、不知所措,但她又不断自我调整、小心翼翼、自尊又自强……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或许不理解,但每个背井离乡、从小地方到大都市学习或生活的年轻人,都能轻易在艾莉丝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当艾莉丝逐渐适应纽约的新生活、并与一名水管工相爱时,家里突遭变故,她只身回家,并在临走前与爱人结婚,答应丈夫她会尽快归来。想当初她只是小镇上一个平凡无奇的姑娘,在面包店打工受尽欺负,前途渺茫;但回乡后,她一下子收获了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有高富帅在追求,身旁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艾莉丝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是回到纽约,还是在小镇里从此过上梦幻的生活?影片令我们想到时下舆论常常争论的话题: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艾莉丝几乎要动摇了。可她在纽约偷偷结婚的事,辗转被面包店老板娘知道了。老板娘凶神恶煞地威胁她,要将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她身败名裂。这个遽然的冲击让艾莉丝一下子清醒起来,她将已婚的事实告诉母亲与追求者,放下了故乡的一切重回纽约。


在1950年代,讯息并不发达,艾莉丝完全可以狡辩或者撒谎,但她还是选择离开。从老板娘身上,她终于明白了纽约与小镇的区别,机遇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二者之间的价值体系的差异。大都市的价值观建立于工业化、现代化基础之上,它的关键词是开明、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相较之下,小镇价值观封闭、保守,人们热衷于窥探隐私、干涉他人生活。

就像1950年代,艾莉丝最终逃回纽约,时下许多中国年轻人也在逃离故乡,逃回以北上广为代表的大都市。人们常说的一个理由是,北上广的机会更多,但这其实颇像伪命题,北上广的机会多,但一个北京就有2000多万人口,稀释一下,机会同样属于少数能人。


其实,更深层更隐蔽的理由,是因为北上广有着一套先进而包容的价值体系。在这里,每个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权利、隐私与选择。没有人管你买房不买房,没有人劝你结婚,没有人对你的选择指手画脚……你就是你,你有足够的自由成为你自己。


但在小县城,我们却很难逃脱乡村价值体系的压迫。这个价值体系里有这么几条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规:人到了年龄一定要结婚,不结婚就是不孝;要努力生个男孩;读书是为了赚钱、当官……人们会以这个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规定我们、想象我们,你若不符合这个价值体系,你会遭到质疑与嘲讽,甚至是老板娘对艾莉丝的威胁:身败名裂。

影片最后一刻,回到纽约的艾莉丝来了丈夫工作的地点,她在街道的一边,倚靠在红墙上,阳光打在她身上。下了工的丈夫看到了她,四眼相对,他无法掩盖住惊讶与惊喜,急忙跑过来紧紧抱着她。是的,故乡也有着纽约所没有的千万种优点,但至少在这紧紧拥抱的一刻,有所爱之人、有自由、有希望,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投稿请邮件至wenhua@infzm.com;
合作或其他事宜请加微信chen173641687
最快提高个人观影逼格的公众号。
24楼影院movie24luo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