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次提醒,有可能救了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 | 星火联播
夏季,儿童溺水事故多发。这两天,“一家五口长江游泳失踪,已确认溺亡”的消息,更是牵动着无数家长和老师们的心。
溺水事故多发令人心痛,防溺水永远在路上。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如何预防溺水?孩子溺水如何施救?随小编再一起学习这些防溺水知识↓↓↓
溺水
仍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
第一杀手!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导致溺水。
● 即使是习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 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 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慌失措,导致溺水。
● 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如何预防溺水?
今年的六月一日,游泳世界冠军、浙江省防溺水爱心大使吴鹏通过一段小视频,告诉了爸爸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中小学生防溺水要做到的6个“不”具体是啥?赶紧来看看↓↓↓
此外,这些安全常识一定要教给孩子!
●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 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 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
●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 游泳抽筋的时候可以选择仰泳,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 遇到同伴溺水不要惊慌,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不要手拉手施救,要及时呼救并拨打110。
● 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
这十种表现说明溺水了!
① 头浸在水里,嘴巴在水平面上。
② 头向后仰,嘴巴张开。
③ 眼睛空洞,眼神散乱。
④ 眼睛闭上,脸无表情。
⑤ 头发散乱在额前或者眼睛上而无动于衷。
⑥ 竖直方向上,腿部没有动作。
⑦ 换气慌乱,断断续续。
⑧ 想游向一个方向,但是无法前进。
⑨ 尝试翻转身体。
⑩ 好像在攀爬无形的阶梯。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家长:
5cm+5min=溺亡
不论是江河湖海、亲水平台、人造河流还是游泳池,甚至是自己家的浴缸,其实都隐藏着种种溺水隐患。
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称, 1~4岁幼儿的溺水事件,大部分都是在浴盆、脸盆、水桶、浴缸等居家水容器中发生的! 只要水深5cm,孩子浸在水里5分钟,就可能窒息溺亡!!!
孩子溺水怎么救?
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一旦溺水,首先要保持镇静,然后寻求自救机会。先看微视频《不慎落水,如何自救》学习一下吧↓↓↓
致命急救误区:“倒挂控水法”
溺水儿童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人的大脑就会因为长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倒挂控水法”,不仅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更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几点要知道!
● 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比起溺水之后的亡羊补牢,从根本上杜绝溺水的隐患才是最好的选择——睁大眼睛多留心,看好孩子最要紧!
带孩子下水时,除了给孩子准备好游泳圈和救生衣,更要时刻盯紧孩子,千万不可以站在孩子伸手够不到的地方。
平时在家,也要注意给家中的蓄水容器盖上盖子,让孩子远离盛了水的脸盆、水桶等;给娃洗澡时,家长的视线1秒都不能离开;还可以在浴盆中放上宝宝专用的防滑垫,防止宝宝一不留神滑倒在盆中。
请转发提醒,
让更多家长、老师看到!
你的一次提醒,
有可能救了一个孩子!
甚至一个家庭!
来源 | 全国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教育之江”供稿
往期回顾: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订阅号:zjbti1914
编辑:彭超
来源:微信教育
欢迎各位师生投稿:zjbti1914@qq.com
QQ咨询号码:3329441569
【校全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