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民老汉”王守义:32年不上市,一盒3元调味料拼出亿万商业帝国

2016-12-10 HR视界



探源“十三香”

“十三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

这一年,祖居开封通许县的王守义迫于生计,根据祖传秘方,采用20多种纯天然中药材香料,配制出一种新的调味品,并取名为“十三香”。为取得信誉,王守义在每包调料上盖上了“十三香”的四方印章,在通许县附近的几个集镇上出售。当时,“十三香”每包售价仅1角钱,本小利薄,却逐渐获得老百姓的喜爱。

10年后,农村开始进行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十三香”的生产一度中断。直到1984年,随子女到驻马店定居的王守义在儿子王银良的劝说下重拾旧业——父子俩申领了营业执照,以100元起家,成立了家庭作坊式的十三香调味品厂。

无论严寒或酷暑,王守义每天早晨4时许起床,从不间断出摊。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让他的生意越来越火。他不会想到,眼前的“十三香”,竟开创了未来调味品的新潮流。

1999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公司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商标。此后,畅销于中原地区的“十三香”逐渐在全国各地打开了销路——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销售点,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

从豫南的街道小巷到红遍大江南北,探索“十三香”的成功轨迹,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定义并开辟了一个新的产品领域;

王守义父子申请注册了“十三香”和“王守义十三香”商标之后,又先后申请了46项外观专利,大力向市场推广,完全成了一类产品领域的代名词。这种做法不仅让让王守义十三香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五香粉”、“八大味”等产品驱除,还形成了纯天然调味品的发展潮流,其他产品难以与之抗衡。

二是抓住电视广告黄金期;

在渠道为王的年代,王守义十三香以电视广告的形式在消费者面前呈现,除了在央视经济频道大打广告外,还在经济品牌的每天美食5分钟前滚动播出,以此普及十三香的产品领域及特点,让观众对其熟知。

三是穆斯林教徒式的产品运作。

王守义是位虔诚的穆斯林,极为看重产品品质和诚信。这些年,他一直坚持改进产品,融合国内各民族、各区域饮食的风味特色,使“十三香”的配方完成了专业调味的最终定型。在“十三香”的原料里,其中花椒来自四川,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草果来自云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山奈来自广东,小茴来自甘肃,山楂产于河南……

一位供货商透露,“厂家对提供的原料要求很苛刻,对供货商采取‘分承包方评定制度’,每年考核评审,只要不达标,就坚决取消供货资格。”在集团内部,有一条自主开发的大型纯天然调味品加工生产线,在生产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质量管理和生产动态质量监控。

彼时河南驻马店,王氏家族无人不知晓。

小商品的大账本

王守义十三香一直流传着一段外界琢磨不透的“神话”。

——自成立以来,企业从未向外借过一分钱,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就连2015年以来,投资兴建新型现代化厂房和引进设备,所需8亿元资金也完全属于自筹。

曾有多家省会银行主管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们曾多次想方设法规劝王银良他们贷款,但王银良根本不予理会。

这种“拽”实在让人费解,因为从产品上看,1000克“十三香”调料利润为2元,每小盒十三香是40克装,相当于每盒产生利润仅为0.08元,它完全是靠着这每盒只有0.08元微利的调料产品在打拼;再从规模上来看,当时王守义十三香的总资产不到6亿元,员工数量1200多人,占地只有270多亩。

但若了解到王守义十三香的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等财务指标,就会发现这家以小产品起家的企业,“隐藏”着一个大账本:

1998年集团成立时,注册资金为8000万元,销售额为4亿多元;2003年前后,销售额为5亿元;2008年,销售额为7亿元;

2011年,销售额、上缴税收、利润则分别达到了10.4亿元、8002万元、6923万元;2014年,这些指标已增长为15亿元、1.7亿元和1.2亿元,调料产量6万多吨;

2015年,销售额为16亿元,上缴税收达2.6亿元。

可以看到,王守义十三香的产值或销售额的年增长率都保持在10%以上,税收和利润增长率也达到20%以上。这种爆发式的逆市增长,源于何处?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一提起“王守义”,就让人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十三香”。“王守义”和“十三香”俨然是调味品行业的黄金组合。这样的认知放在过去并无不妥,但在今天,却是不全面的。现如今的王守义十三香已经发展成为以清真配方香辛料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业,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的综合性调味品企业。

以2015年的业绩为例,其中除了王守义十三香这个已经为大众熟知的香辛料外,其他系列产品也有很大的贡献。单就调味品业务,目前王守义十三香产品除“王守义十三香”调味料外,还生产有“麻辣鲜调料”、“鸡精”等复合调味料、包子饺子、炖肉料、咖喱粉等复合香辛料、胡椒类、花椒、孜然等单粉香辛料以及八角、花椒、小茴等干货类等100多种规格的清真调味品。

王守义十三香系列调味品的产品研发主要围绕十三香类、麻辣鲜类、鸡精类、干货类和其他类这五个类别进行延展。为适应市场需求,集团对每个品类都进行了多种规格、多种口味的全面开发,甚至还精心设计了瓶、听、礼品袋、礼品箱等多种包装形式,力求以多层次、多界面的方式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从最初专一经营王守义十三香这一单一香辛料,到如今涵盖多种品类的系列调味品,王守义十三香正是凭借多品类发力的战略,成功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与业绩的持续增长。

家族企业困局

“进了十三香的门,就是一家人。”

王守义十三香作为传统家族企业,传承和转型是永远都绕不过的难题。

但同时,家族企业的优势也不可否认,先天的决断力使得产业调整与升级变得相对容易,至少在执行力上是快捷的。王守义管理时代,企业的重大决策靠的是他的威信与能力,不论在家庭还是在企业,王守义都是“大家长”。

这种方式同样延续到了王银良主政时期,不过,王银良并非一味传承,他意识到家族企业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落后,之后一路摸索改良这种沉旧的管理方式,先后进行了三次痛苦的家族制改革。

他首先让妻子与弟妹退出管理层,并聘请职业经理人重新打造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王氏第三代进入集团后,王太白与其堂姐、堂弟、妹夫等4人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分管采购、生产、销售、账务等重要部门,基本事务由他们几人组合决定,最后报呈董事长审批。

但在这种格局之下,有人适应,也有人离开。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崛起的草根企业家们,在今天大多面临转型困境,而继承者们多数无心涉足其中。王守义十三香同样如此,第三代接班人之一王太白,虽仍兼着王守义十三香的董事,但几年前已选择到上海创业。原本他主张上市、进军房地产,但二伯王银良和父亲王铁良的断然否决,让他明白这个企业内部的“规矩”,并不容易被打破。

当然,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价值传承,毕竟作为新一代,老一辈的踏实经营与诚信做人值得学习。

但事实上,作为少见的单一产业型企业,王守义十三香发展至今,王银良并非未动过多元化发展的念头。因为在企业发展历史上,曾有过一次深刻教训:2009年,王银良宣布进军餐饮业,计划在全国开500家豆捞店,推动调味品的销售,实现餐饮和调味品的互动增长。但无奈门前冷落鞍马稀,仅仅两个月时间,新开的豆捞店被迫关门,企业投入的几百万元打了水漂。自此后,王银良就断了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念头。

眼见着其他龙头企业涉足产业多元化,王守义十三香这种“小农经营”的状态,除了企业本身不缺钱,坚持稳步发展,更多的是因为保守,不想栽跟头。当然,王银良自有一套“处世哲学”。

“不乱上项目,不乱上产品,不乱扩张,不要强求赚多少钱。按照企业的模式,一步一个台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都不影响。”

只是,随着产能过剩时代的到来,在剧烈的市场竞争冲击下,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变革浪潮的来袭,很多即使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逐渐遭受挫折,甚至被击垮。

在这样一个时代,主张“大道至简”的王守义十三香真的能在变革中保持基业长青?

来源:商界(sj998-) 作者:邓琼瑶



【阅读连接】

王守义十三香:软硬兼施铸就经典“家的味道”


身为香辛料企业的代表企业,王守义十三香已经完全深入消费者内心,甚至与一代人共同成长,成为他们记忆中无法磨灭的“家的味道”的代名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到如今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华老字号”。对王守义十三香而言,成长为“家的味道”的代名词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与毅力,更是企业软硬实力的完美结合。


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塑造企业硬实力


我们都知道“十三香”并不是确切的指十三种调料,而是以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高良姜、橘皮、黑胡椒、肉豆蔻、肉桂、干姜、甘草、砂仁、丁香、白芷等为主,由二十多种天然香料经过独特配方调制而成的香辛料。如何保证众多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完美融合,创造出王守义十三香独一无二的味道,一直以来都是衡量王守义十三香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首先,在选料上,为使王守义十三香产品口味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并保证产品质量的高规格,这些原料都是经过严格考察尝试,从全国各地、不同民族聚居区,甚至从国外进口获得。如:花椒来自山东,白芷来自浙江,胡椒来自海南,大茴、桂皮来自广西,砂仁产于广东,小茴产于甘肃,丁香产自印尼。


其次,对原材料的高品质要求虽能从源头上充分保障产品品质,但生产环节和生产过程中如何保证王守义十三香的香味和口感才是更重要的一环。这就不得不提,王守义十三香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经过炮制粉碎的原材经混合后必须有个储存熟化过程(类似于酒的窖藏),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经过一定时期的储存,使来自天下不同地域的原料的不同特性充分混合、串味完成物理化学变化后,方可达到要求。这就像酒一样,要经过时间的淬炼,慢慢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最后,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王守义十三香的品质。2013年,在集团公司发展战备的指导下,由董事长王银良先生全权指挥在我公司现有的东院厂区内兴建十三香现代化综合一体生产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并由专业医药设计院、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和GMP标准进行设计,实现洁净区、一般区域的包装及人员的分级管理,从设计理念及硬件上更加保障了食品安全。


年5月,该基地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其车间主体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原料加工车间、十三香车间、系列车间、鸡精车间。投产后的生产基地,形成了独特、稳定、更加先进的十三香加工工艺,实现了原料密闭输送、处理;闭路研磨及自动配料;独特的混合及筛理工艺;成品料的密闭自动循环供料;包装材料自动循环输送;生产过程自动在线异物无损检测、自动检重;机器人自动码垛入库等自动化、高标准的生产流程,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品质。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打造企业软实力


早在2015年9月,王守义十三香就已经展开了加强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认真学习习主席“三严三实”重要论述 加强十三香团队的作风建设》政治思想教育主题课。此次主题课是王守义十三香在完成了家族企业改制后,为实现企业全面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管理这一目标,而进行的长远、持久思想工程建设的重要体现,并被董事长王银良寄予厚望。


作为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十三香集团董事长王银良要求该企业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认真学习习主席的“三严三实”论述,要以“三严三实”作为十三香中层领导的行为准则,要以“三严三实”来指引和规范十三香的作风建设,要通过对“三严三实”的学习,使大家的工作作风和综合素质有个新的提高,以厂为家的信念树得更牢。


为此,董事长王银良要求,在企业坚持“三顾”(上顾国家、中顾民家 下顾职工)原则的基础上,把政治思想工作正式纳入企业管理的日程中,在每周五企业中层例会中,除了汇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落实情况外,每期一个政治思想教育主题,要紧跟形势,与党中央步伐一致,提升企业中层领导的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


为实现对企业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整体目标,打造强大的企业软实力。王守义十三香还要求员工除了在高度上保持与党中央步伐一致外,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是王守义十三香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王守义先生给十三香留下的传家宝,十三香能在硬实力上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董事长王银良和十三香人守住了这个“根”。


有了硬实力,不忘软实力,两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打造基业长青的“中华老字号”标杆企业。王守义十三香在董事长王银良的带领下,不仅取得了硬件上、业绩上的极大成功,也在软件建设上大步向前,继续开创“家的味道”的新局面。


转自:群象岛(ID:qunxiangdao20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自从做了HR,越来越......

SMART原则为什么失效了?

一张图告诉你企业培训的全部内容

12年面试两万多人的经验,不看完你永远不知道...

强业务型HR强在哪儿?

HR转型看了这六大方向再做决定

41岁的应聘者与老板的面试对话

这些奇葩假期,你公司造吗?

HR工作应用软件大全(附下载地址)

面试官的“潜台词”,你get几个?

如何通过电话面试,短时间判断候选人的匹配度?

像猎头一样做招聘(三)如何面试候选人?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小编好友

申请加入粉丝专属群

扫描二维码,关注“HR视界”


人力资源行业最具匠心的垂直新媒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