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一中: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走进凤冈一中,自由、轻松而热烈的生命气象随处流转,抬头有古树傲然迎风摇曳,俯瞰有茵茵小草对你浅笑;静心倾听,风声、雨声、读书声婉转低徊。
榕树下,扎着马尾辫的女同学捧着书津津有味的读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稀看见9年前在这棵树下读着《爱莲说》的我。
在这里,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或许,他们也如我。
在这里,学生自己描绘人生底色
“啊,我的安东尼奥,我看透这一种人……”表演社的同学们正专注的排练着《威尼斯商人》片段;篮球场上,他们一个转身、跳跃、投篮,完美的三分球落地;“两秒、一秒,成功。嘢!我是拼装小达人!”微机室,科技学习社的学生们享受着机器人拼装比赛各个环节……
在这里,他们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尽情的描绘自己的人生底色。
1940年10月,贵州省教育厅“省教学第八三〇〇号指令”核准成立“凤冈县初级中学”,从此,凤冈有了规范的基础教育机构,79年的发展,凤冈的教育事业不断巩固提高,驶入历史发展最好阶段。
一届接一届,凤冈一中一直秉承着“传承群英精神,发展绿色文化,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高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出色,发展后劲充足的优秀人才”的教育理念,这与2016年9月18日正式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传承群英精神,全体师生个个做精英、做强者、做最棒的自己;发展绿色文化,崇尚自然、尊重个性,让每个人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这点,在社团活动中体现毕至。
社团有哪些?会不会耽搁学生学习?
群英读书会、青葵志愿者、绿芽环保社、微艺表演社、科技学习社、播音组等30多个社团1000多人。在此,不得不先说说科技学习社这张特色名片。
2015年,青年教师冷义波组织了科技学习社,4年来,这支队伍在贵阳、广州、苏州等地参加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几十场比赛,能从全国各地高校的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赛,并斩获三等奖。《江南时报》曾这样报道:贵州杀出了一匹黑马。
今年,何坤龙、安子源、覃源三名同学,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器人创意比赛中学组全国二等奖。
各级媒体给予这样的评价:科技社不仅没有耽搁学生学习,还益智,培养学生自我调控、受挫复苏、适应环境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真正与学生学习相得益彰。
一中班子这样规划:学校全力支持社团继续带着学生挑战更深的机器人技术,力争让同学们得到更多自主招生的机会。
无一不说明社团活动已经是凤冈一中实现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绝佳“阵地”,而阳光帅气的王力正是这个方阵的绞绞者。
这个男孩,是高二一班的理科生,除了喜欢科学技术摆弄机器人以外,还喜欢打篮球、玩音乐、弹吉他。
在他看来,参加社团活动只要自律,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不信,翻翻理科成绩排名表,年级第一非他莫属。
从进入科技学习社开始,王力就跟着指导老师和队友们参加比赛,2018年在广州参加FTC的那场比赛让他记忆尤为深刻,当时他们的机器人出现了故障,队友们分工协作,争分夺秒地买零件、组装机器……最终他们获得了个人和团体一等奖。
“现在想想都兴奋!每当我做题遇困,跃入脑海的都是参加机器人比赛的过程,螺丝放置的位置、安装的次序……解题灵感顿时就来啦。”王力笑眯眯的描述着,“老实说,我爱上了这些看似无生命,却能与我无碍沟通的机器,心里总有那么点点小窃喜。”
王力的出色,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他父母认为,只要不耽搁学习,尊重王力个人爱好。何况这能开发大脑、开拓视野,还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其实,学校哪一个社团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竞技场,它们都是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各种场合,合能团结协作,分能独立思考。特别在责任感和压力环境中,却能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才是最打动人心的!
学生总结,入校,社团的多姿,让你有兴趣学;细微处的培育,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学生自成习惯,找准方向,描绘自己的人生底色;不说教、没套路,润物细无声中,收获成长。
在这里,书香四溢师生互长
“风又吹起,秋风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她的笑脸,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天空中,却再也换不回那熟悉的身影……”
在一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别致景色,处处可见的读书人更平添几分宁静致远。在这里,师生仿若书海里的一叶扁舟,在阅读中欣赏着变幻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幸福与乐趣。
……
同学们,你们可知入声字的大本营在哪里?有人会遵义的方言吗?
老师,古诗词中运用最多。譬如:柳永的《雨霖铃》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其中“切”、“歇”、“发”是入声字,都是读得又短又轻的;
遵义是入声字的发源地,保存完好的入声字在遵义;
原来,遵义的方言就是入声字呀!我敢说,90%的遵义人都不知道;
可惜,满口地道遵义方言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
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
这点,一中人给予最好的诠释。
不久前的读书月,校长陈志有说,要做一个读书、爱书、好书的“书生校长”,引领自己的教师走进书的海洋,让学生养成好书习惯,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
其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确,读书未必能立即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但好的、有品位的生活必定和读书息息相关,学校应肩负培育读书种子的责任。
2015年,在贵州省“宣传部长上讲堂”的大赛中,凤冈一中教师杨华以一篇《读书与信仰》为题的宣讲获得非宣传文化系统一等奖。
杨华从凤冈一中考入西南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湛江一中。2011年,他放弃沿海优渥的条件,回到母校,34箱行李中有33箱是他珍爱的书和读书笔记。
原来,杨华把他“读书及信仰”的精神也一并托运回了凤冈一中。虔诚读书,其精神浸润着凤冈学子,让越来越多的凤冈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读书。
而今的一中,书香四溢,无不心存对知识的敬畏。
文化浸润着这里的每一面墙、每一根石柱,尤如会说话的老师,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警醒学生,指引方向。图书馆藏书10万册,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包罗万象;“群英读书会”“校长读书论坛”“好书推荐大赛”“诗词大赛”“汉字听写大赛”等系列读书活动,无不体现一中人对知识、对阅读的重视。
“共读一本书籍,同品一抹书香”凤冈一中的读书之风成了教学工作的亮点,影响凤冈,辐射贵州省。凤冈一中还被遵义市委宣传部授予“书香遵义全民阅读推广机构”称号。
越来越多的学校及教育机构慕名来到凤冈一中参观学习,杨华走出凤冈,去遵义、贵阳,甚至来到北大、清华宣讲“读书及信仰”。
《贵州日报》《遵义杂志》《西部开发报》等媒体记者走进凤冈,整版、整版的篇幅报到凤冈一中的书香文化。在他们的眼里凤冈一中是一个浸润在书香里的校园,让人不禁羡慕起一中学子的幸福。
在这里,有敢担当的“糟老头”掌舵人
听说,凤冈一中有一个“糟老头”,这个“糟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一中校长陈志有。
让我对这位“糟老头”充满好奇的,是一位学生的随感。
“糟老头”一上台就信口开河,说听了他的讲座后均分能上个十来八分,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奸商”在逗卖他的产品,但“糟老头”列举了脑瘫和聋哑的故事敲醒了我。
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先天脑瘫?还不如一个先天聋哑?是的,我不如。譬如我在为数学勉强及格而沾沾,同学们却在为数学130而自省。这,是差距。
……“糟老头”不愧是一中的校长,正如“没得点本事我王宝器敢梳分分头”。
来到“糟老头”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放满了各种书籍的一大排书柜,书柜的顶端挂有一副字,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 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也体现了这位“糟老头”的担当和责任。
这位“糟老头”中等身材。在办公室,他用洗脸帕擦汗,用不锈钢的大茶缸喝茶,用这种材质和款式的杯子喝茶的人我还是小时候见过。校长的朴素让我有些惊讶!
“从1940年建校以来,到1959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上大专院校,为新生的共和国冶炼了第一炉优质钢;1960年时任凤冈中学校长孙炳承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大会,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2007连续两年获遵义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2007年12月,校刊《离离草》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2016年凤冈一中通过贵州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升格为贵州省二类示范高中……在共享‘一中人’这个无上荣光的称号时,我们也应当担负起作为‘一中人’的责任。”聊起凤冈一中的历史,陈志有滔滔不绝。
陈志有也是从凤冈一中走出去的学子,以校长的身份回到一中这五年,他一天也没闲着。用他的话说“家门口的学校,自己不办谁办”,虽然偶尔也有质疑的声音,但他从未辩解,在他看来,只有正视问题才会看到希望。
全面主持一中工作以来,陈志有意识到一中发展存在的潜在危机。一中被当地视为最高学府,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是基础;一中没有区位竞争优势,市区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规模的扩张加之交通的便捷,导致生源的大量流失。这些问题并没有困扰住陈志有和他的团队。
2015年以来,凤冈一中全力着手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现在的一中占地面积近300亩,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平台、数字传输系统、网上阅卷系统、班班通及录播系统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教学楼、实验楼、群英书院、群英艺术学校、群英体育学校、400米标准运动场,学生公寓、教师周转房、融餐饮读书休闲购物为一体的膳食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
教育教学改革,则坚持改革创新、科研兴校;持续推进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努力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贵州省“陈志有名校长工作室”“陈志有物理名师工作室”贵州省“胡昌烈语文乡村名师工作室”“杨华乡村名师工作室”“韩忠彧语文名师工作室凤冈一中分站”等学术研究机构纷纷落户一中。
尽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硬软件建设都在加速提升,本县优质生源流失却在逐年递增。
于此,一中的重点放在不断缩小与市区教育质量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上。首先是留住骨干教师、吸引新生力量。其次是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结合自身特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听取意见、多做宣传;与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成为其优质生源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因为只有挺起自身的腰杆,才能不被学生所抛弃。
“近两年,一中施行的是‘三级’聘任程序,由校委会商议聘任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任班主任,班主任聘任科任教师,这样一来优化了教师组合,提升了师资力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一中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细致有方,我的一双儿女是一中高三学生,这两年,两个孩子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精神面貌都有很大的进步,我很欣慰。”学生家长刘平光如是说。
但陈志有和他的团队依然觉得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努力使一中变得更好。
看,35度高温,陈志有带着他的团队送教下乡,走村串户家访,在10多所初级中学开展巡回讲座,传达县委、县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办好一中的理念……
不再坐等学生,而是走出校门办学,只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一中、爱上一中,而不是误解一中,从而破解优质生源流失这一难题。
是呀!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能切实帮助学生改变世界。凤冈一中一届接一届的校领导班子正是秉承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群英精神”,影响着代代学生、家长及社会。
在这里,群英谱上的老师最可爱
不久前,电影《老师·好》上映,里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实中的师生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
谁的中学记忆里没有一双在后门“偷窥”的眼睛?然而,眼睛里饱含的无奈、心酸、殷切希望与责任担当,使这双眼睛变得那么的可爱。
今年一中的毕业典礼上,吴凤霞老师的一番演讲走红。她的演讲让学生们既对高中生活充满了不舍与留念,又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激情。
一千多个日夜,除了上课、作业和考试,我们还一起经历了什么呢?
三年来,从太阳的后裔宋仲基到罗曼史别删记录的李东旭,从赵雷《成都》的风靡一时到毛不易《消愁》、李荣浩《年少有为》的传唱,从“快手”用户过亿到“抖音”带火重庆洪崖洞,从“奇葩说”到金庸退出人生江湖,从遥不可及的偶像团到抬头可见的杨华男神,三年,时光在变,流行在变,话题在变,男神在变,可感受着世界的日新月异的我们对于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从未改变。
三年来,我们见证了世界杯法国队的辉煌和德国队的惨败,见证了射电望远镜FAST的落地启用,见证了嫦娥四号奔月、港珠澳大桥通车,见证了《战狼2》演绎的强国风范、《流浪地球》彰显的硬核科幻……三年,比赛在变,英雄在变,科技在变,可是与我们脉博一起跳动的“明德启智,求实创新”的一中精神没有变。
……
此刻,阳光正好,愿你们眼里有泪光、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乾坤、有无悔的信念,不惧风雨,且歌且行,璞玉成璧,不负此生!
这一程,已到站。我们驻足目送,你们远走高飞!
在学校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吴凤霞老师,短发素裙,气质优雅,谈吐不凡,51岁的她看上去也就40岁上下。听她讲话,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我都被她身上的朝气所感染,她还调侃自己是一位“佛系”老师。果然,每天浸润在书香的校园里是特别养人,也难怪她的演讲深受学校师生的喜爱。
吴凤霞是西南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曾经是普通话测试员,可以说是练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些年来从她班里考出去的优秀学生不计其数,其中2013届的游奎和2016届的牟贞亮都考入了清华大学。
作为一名教师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吴凤霞说:“奉献、自觉、修养、良心,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特质。”
从教27年的她常常被学生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份早餐,一首歌曲所感动,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都让她倍感幸福。吴凤霞说“教师最幸福的时刻是迎来送往,最痛苦的时刻也是迎来送往。但教育终究是一件使人幸福的事。”
和吴凤霞一样,在一中把时光献给学生的老师还有很多,已经为教育事业奋斗了32年的邬海波老师就是其中之一。57岁的他至今奋斗在教学一线,执着教学。
……
我理解不了,好的学生都往市里跑,我们差在哪里?
不差。凤冈一中有省级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78人,硕士研究生、免师生23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县管专家、拨尖人才6人,贵州省名师工作室3个,贵州省名校长工作室1个;
凤冈一中校长还是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首批名师、名校长;
你在哪所学校见过老师“把女同学当作自家儿媳妇教,把男同学当成自家女婿教”?这,就是凤冈一中特色!
……虽是谈资,但却融入了教师的爱心教育及默然付出的真情。
在一中,学校管理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没有高大上,只有小而实!
在一中,除了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在书香四溢的校园中,在多姿的活动中展现自我,还会被有担当又可爱的校长和老师疼爱。
最是醉人回眸处,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记者:张连杰)
精 彩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