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党员】老党员杨茂友:一生只护一片林

凤鸣高冈 2022-12-05

老党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凤冈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在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个默默奉献的护林人。在绥阳镇石门村,就有这样一位老党员,30多年如一日,用心造林,精心护林,把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奉献给了大山,让荒山披上绿装。



今年74岁的老党员杨茂友有着40多年党龄。每天上午,老人都会步行两三公里去巡山,看护那1000亩树林,一把镰刀便是他巡山的工具,看着一棵棵树木没有生病、没有遭到破坏,杨茂友心里才感到踏实。


绥阳镇石门村党员杨茂友:“这些树林是我亲自管起来的,这树木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来看一下,如果长得好,我心里就高兴。”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农村生火煮饭全靠烧柴,成片的林木被砍伐成一片荒坡,水土流失严重,村民喝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1984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政策的号召下,30多岁的杨茂友承包了1000亩荒山,贷款4万元钱开始植树造林,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杨茂友想象的那么容易。


绥阳镇石门村党员杨茂友:当时经常都有人来损坏,栽的树苗都有人来砍,认为你来护林就限制了他们砍柴,损坏一棵苗,就当损坏我的儿女一样。”



看到自己刚刚种下去的树苗被别人砍掉,杨茂友很是心疼,无奈之下,杨茂友决定,在离家3公里外的山坡上用石头垒起了一处简易房,将妻子儿女从山脚带到山顶,吃住都在山上,植树护林。


绥阳镇石门村党员杨茂友:“当时上山时很困难,把自己几十岁的老妈妈丢在家里,如果我们在家里,林子就管不起来,这就必须吃住在山上来,当时生活也很艰苦,吃苞谷、荞子和土豆,不这样的话就生活不了。”


杨茂友妻子练启桃:“有人来砍柴的话,我们就煮一锅土豆,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把柴砍好之后,你们就来吃土豆喝喝茶,下次就不要来了,因为我们这个树林看护很难。”


在杨茂友夫妻的耐心劝说下,前来砍柴的人逐渐变少,夫妻俩在1000多亩荒山上栽种的松树、柏树等树木也慢慢成活,同时还通过出售树苗将4万元贷款全部还清。而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杨茂友的5个儿女,由于家搬到了山上,上学就成了一大难题,所以在他的5个孩子当中,除了二儿子读到卫校毕业外,其余四个子女只上到小学二三年级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植树造林。


杨茂友的二儿子杨秀能:这些地方当时是没有路的,那时候是我父亲带着我们几兄妹一锄一锄的挖出来的,就是挖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我们上学的话,从工棚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每天来回光走路就得三个小时,天黑以后还要帮助父亲看护树林,栽点树苗。”


绥阳镇石门村党员杨茂友: “当时因为我管护树林,让他们没有读多少书,现在我的几个女儿开店干什么都不会写字,就埋怨我说你管护树林就一个人富裕,让他们没有读到书。”



就这样,杨茂友一家大小全部吃住在山上,一呆就是16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茂友承包的1000亩荒山全部造林成功,同时他还带动周边群众植树造林4000多亩,种植各类经济林木累计超过200万株,木材总方量多达15万方。这些林地还被划定为国家公益林,杨茂友也多次成为县林业局林场管护工作优秀表彰对象,同时他还被凤冈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带头人称号”。


绥阳镇石门村党员杨茂友:现在我的树木长起来了,水也有了,还在我的林子里修了水池,把水拉到我们组,大家吃水很满意。树林搞起来了,让后代人享受,就是让我门前辈人磨骨,后代人享福,这就是‘金山银山’。


绥阳镇石门村镇派第一书记王安军:“杨茂友老同志在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通过10多年的植树造林,将一片荒地变成今天的绿水青山,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记者 胡永艳  卢永  李洋)





往期回顾


【聚焦】凤冈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七一”表彰暨文艺演出活动


【走进凤冈】乌江边上的最后摆渡人
凤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第34次集中学习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