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上架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

齐鲁书社 2022-12-11

《陈介祺研究》


陈介祺在中国金石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之学术发展史上,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式人物。陈介祺“富藏精鉴,宗仰海内”,为有清一代金石学之冠。他推陈出新,收藏巨富,所藏文物数量达数万件(种);著述不辍,文论手札辑集三百数十种,带动国内、浸润山东,形成以其为中心的金石学术群体。

陈介祺塑像

陈介祺生于京师之学术、高官世家,于家学自有其良好传承。纵观陈介祺一生之金石学术经历,其少年得乡风之包孕,始得雅好金石之学而收集玺印与三代古铜器。

陈介祺故居陈列馆

陈介祺四十岁之后归里潍县,专心于学术,重新与老友新知频频通札,并大批量收集文物,对旧藏进行分类管理与逐项研究。他还新发现陶文封泥,开拓古文字研究新领域。这使得陈介祺藏古、鉴古、考古、传古的实践与理论快速升华,进入突飞猛进的蓬勃发展阶段。正是由于长时期的积累,陈氏的金石收藏、研究水平才达到山左乃至国内金石学传承发展的高峰。


历史 / 贡献

中国金石学发展史上集大成者

在中国金石学发展史上,陈介祺是集大成者,无论收藏研究与学识均迥然超越前代与时贤。不仅如此,其新的思维方式架起了由传统金石学通向考古学的桥梁。中国积累数千年的金石学应是中国新兴考古学的基础,考古学则是在不断汲取传统金石学营养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拓宽金石学领域,促使金石学更趋完备科学

陈介祺收藏文物的种类超越历史与同代,举凡钟鼎盘匜、金戈铁剑、镜鉴钱币、圭璧环璋、碑版造像、经幢志石、陶文玺印、封泥铭范、瓦甓宫当与宋元翰墨,悉搜罗庋藏。其收藏文物种类广、精品多,有的收藏属天下独一无二,堪称同类文物之冠,如毛公鼎与陈氏三量(子和子釜、陈纯釜、左关)等。

▲ 毛公鼎

▲ 子和子釜

陈介祺藏周十一钟

(左右滑动查看)

学术研究创新

陈介祺收藏的数万件(种)文物之所以俱是真品,是因其具有高人数等的学术眼光。陈介祺一生对文物作伪深恶痛绝,而对青铜器、钱币与瓦当之辨伪极为精到,其所秉持的鉴别核心即在于古文字。其费数十年之心血编印《十钟山房印举》,开创玺印汇编之体例,成为后来之圭臬。其收藏三代吉金,为研究周初政治、岁时月令、古国历史、区域文化多所创获,为研究西周王室及鄂、纪、郳(邾)、齐、曾诸国历史提供了科学引导与佐证。

▲ 《十钟山房印举》书影

▲ 《封泥考略》(光绪三十年拓印本)

▲ 《汉官私印封泥考略》稿本

▲ 陈介祺《封泥考略》题记


(左右滑动查看)

对文物收藏、保护与研究,对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贡献

中国博物馆的萌芽远在先秦,宋代开辟专馆分类庋藏。陈介祺于归里后对文物进行分类,以斋号名其场馆,如“万印楼”“十钟山房”“宝簠斋”等。由此可以看出,除了标识文物器类与个人志趣,内中更有俾便文物分类存放管理与明辨研究资料性质的宗旨,凡此诸种多是出于科学管理的需要。

十钟山房

万印楼

(左右滑动查看)

传古方法创新

陈介祺为求传古文字之精切而总结历代碑版吉金的拓墨技法,并参以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原理。尤可称道的是,其不仅为鉴古而使用放大镜,而且为便于传古而首次应用西洋摄影术,还将摄影的光学明暗对比之原理一并应用到对吉金铭文和器形的拓制上。陈氏一生真爱文物、真好传古,为传古之法亲自实践、殚精竭虑,并就一生传古心得撰成《传古别录》。

陈介祺藏毛公影全形拓本

陈介祺曾伯簠全形拓本

▲ 《传古别录》书影

(左右滑动查看)

其他贡献

陈氏于金石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在书法、诗词、中医中药等领域也都有独到之处。而其于地方传统手工业诸如潍县仿古铜、铸造铜印、红木嵌银等,亦有突出贡献。

《陈介祺研究》

《陈介祺研究》(全3册)

孙敬明  吉树春  黄可 主编

责任编辑:刘玉林  马安钰

定价:600.00元

《陈介祺研究》一书是在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介祺研究》之基础上丰富而成,是迄今所见在中国金石学发展史研究中,对陈介祺典型个案研究最为前沿和全面的阶段性成果。

全书分为统考会纂、典型绎论、遗珠摭拾三部分,对陈介祺的世家繁衍、姻娅友朋、学术传承、文物收藏、鉴定辨伪、传古理念、诗词文学、书法艺术、著作刊布、学术贡献与对后世之影响,以及其在整个中国经学与金石学到考古学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在传统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此研究在填补陈介祺研究空白的同时,对中国金石学尤其是清代发展史研究也是一次大推动。


向上滑动阅览目录













(进入齐鲁书社淘宝店铺购买)


联系我们:图书营销中心

0531-82098517

0531-82098519

0531-82098521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