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从未这样认识麻婆豆腐,认识中餐
吃
麻婆豆腐是川菜的经典名菜,驰名中外,早在民国初年已很有名气。麻婆豆腐发明于四川省成都市万福桥附近,确切的发明时间无从考证,大约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
麻婆豆腐从发明之初到今天的定型,历经了150多年,其做法和调料也在不断演变。麻婆豆腐从最初的民间创制,后经过专业厨师的改造、提升、定型,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样子。
定型后的麻婆豆腐所需要的食材是:
■ 主料:豆腐
■ 辅料:牛肉末、蒜苗、花椒面
■ 调料:菜籽油、盐、郫县豆瓣酱、豆豉、辣椒面、酱油、高汤(或清水)、姜蒜末(可不放)、水淀粉、鸡精或味精(可不放)
这么看来,麻婆豆腐这一道看起来并不复杂的菜所需要的食材也很多。如果你了解了这些食材背后的历史和陈麻婆发明麻婆豆腐的故事,或许你会明白它为什么会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麻、辣、鲜、香、酥、嫩、烫、整”这八个字常用来形容麻婆豆腐的美味:“麻”靠的是花椒面;“辣”靠的是辣椒面;“鲜”“香”与高汤和牛肉末有关;“酥”靠的是煸炒去水汽的牛肉末;“嫩”是豆腐本身的口感,和牛肉末的酥形成了反差;“烫”与重油和勾芡以及盛放的器具有关,麻婆豆腐不用盘子而用碗这样较深的容器来盛,是因为盘子盛放,不宜保温,麻婆豆腐必须很烫才好吃;“整”说的是豆腐丁必须完整,不破碎。这八个字也成为检验麻婆豆腐做得是否成功的标准。
成都的万福桥附近,陈麻婆家的饭店所在地,清朝时这里往来的油贩很多,他们经常在此歇脚。油贩们会偷卖油给陈家的饭店,所以陈家饭店的用油充足且价廉,小贩们也乐意买来豆腐和牛肉请店主烹制。这样,陈家饭店做豆腐就舍得放油,并且干体力活的小贩本身就喜欢吃重油重辣的食物,麻婆豆腐重油重辣的传统应该就是这么来的。麻婆豆腐起于民间,属于典型的重口味江湖菜,原本江湖菜不像官府菜、文人菜,是上不了台面的,但经过专业厨师的不断改造,麻婆豆腐早已跻身于川菜经典之列,享有极高的声誉。
麻婆豆腐是一道豆腐菜,也是豆腐菜中名气最大的一道。豆腐由大豆制作而成,豆豉、酱油的制作也离不开大豆,大豆有多种颜色,我们常吃的是黄豆和黑豆,两者皆可做豆腐、豆豉和酱油,大豆原产于中国江淮地区,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栽培史,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播出去的。然而,大豆在中国最初是作为主食来食用的,那时的人们多直接将大豆煮成豆饭或豆粥来吃,曹植的《七步诗》所描写的就是人们煮豆而食的场景。大豆颗粒较硬,直接煮来吃,较难下咽,并不是很友好的主食,今人已经很难想象古人以大豆为主食的生活。唐代以后,大豆从主食转变为副食,豆制品种类逐渐丰富,其中豆腐是最重要的一种。
我国食用豆腐的历史悠久,豆腐相传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但于史无考。史籍中明确记载豆腐是在五代时期。豆腐发明的时代,极有可能是唐代后期。豆腐虽好,但是味道轻淡,而且有些淡淡的豆腥味,麻婆豆腐的制作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加盐对豆腐进行焯水,这样可以去除豆腐的豆腥味并提升豆腐的韧性。
中餐中的豆腐菜,除了个别突出豆腐的本味,大多数都是用各种配料使得豆腐的口味变得丰富多彩,更不用说豆腐乳、臭豆腐、毛豆腐等通过发酵直接改变了豆腐自身的味道。麻婆豆腐将豆瓣酱、豆豉、辣椒面等调制成红色汤汁,豆腐在里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炖制而入味,川菜称这种技法为“du”,这是个不存在的字,用来模拟汤汁微滚冒泡嘟噜嘟噜的声音。最终经过多次勾芡,这些红色汤汁紧紧包裹豆腐,一是有利于保温,一是丰富了豆腐的滋味。所以,麻婆豆腐的辅料、调料、做法都是要使味道轻淡的豆腐变得麻辣爽口。豆腐就是这样的食材,因其自身轻淡无味,所以人们赋予它什么味道,它就会呈现出什么味道。
郫县豆瓣酱是川菜最重要的调味品,被称为“川菜之魂”。辣椒、蚕豆、面粉等是其制作的基本原料。早先的麻婆豆腐和今天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大的不同是烹制中不放郫县豆瓣酱,只用辣椒面调味,这一点可以从几十年前的老菜谱中得到印证。虽然郫县豆瓣酱的发明时间略早于麻婆豆腐,但一样东西的广泛使用,有一个演变、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所以那时的麻婆豆腐不用郫县豆瓣酱而用辣椒面来调味也就能理解了。
说到辣椒,这更是川菜的重要食材,辣椒是制作郫县豆瓣酱的重要原料,是川菜重要的调味料。四川人称辣椒为海椒,因为辣椒是从海外传入中国的,传入的时间大约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辣椒自明末从海外传入后,清朝前期在中华大地上迅速传播。在明代中期以前,中国是没有辣椒的,那我们的古人如何获取辣味呢?
中国最早引进辣椒的是台湾和两广地区,但是由于气候和忌食辛辣的原因,辣椒并没有流行开来。辣椒真正开始流行的省份是贵州,之后便以贵州为中心向周边省份传播,四川流行开来的时间已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之后。所以,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的郫县豆瓣酱和重辣的麻婆豆腐只可能在乾隆年间之后才可能被发明出来。我们也可以据此推证诸多经典川菜的发明时间上限。
这么一道常见的麻婆豆腐,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值得挖掘的故事。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史,向大家诚挚推荐《餐桌上的中国》一书,一册在手,遍览中国饮食文化,窥测中国饮食变迁之秘密,了解中国人餐桌上的食材、器具、礼仪等事项是怎么一步步丰富起来的。
新书推荐
《餐桌上的中国》
刘朴兵 著
齐鲁书社 出版
定价:98.00元
《餐桌上的中国》一书围绕着餐桌这个意象,从食物变迁、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餐饮方式、餐桌礼仪、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等角度,梳理中国饮食文化史。本书图文并茂,是一本可读性强的中国饮食文化史通俗读本。
向上滑动阅览
往期推荐
齐鲁书社3种图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齐鲁书社《事林广记》入选202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拟资助项目
联系我们:图书营销中心
0531-82098517
0531-82098519
0531-8209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