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为什么总是“新”的? ——《儒学现代化史纲要》出版
《儒学现代化史纲要》
“儒学”为什么总是“新”的?
作为文化认同的“儒家”,其实没有什么“新”的;但作为学术形态的“儒学”总是“新”的,总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建构新的思想理论和学术形态。儒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问,每个时代的儒学都是在回应那个时代的问题,从而在观念上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成为那个时代的学术形态。儒学与整个中国哲学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黄玉顺教授提出要重写儒学史,“重写儒学史”是什么意思?
黄玉顺教授提出的“重写儒学史”指叙述儒学的过去和现在,由此开创儒学的未来,即创造儒学的历史。这也就是儒学现代化版本问题。而儒学现代化版本即源于现代生活方式、回应现代社会问题的儒学思想理论形态。
为什么要重写儒学史?
之所以要重写儒学史,不仅是因为历史总是被不断重写,更因为现有的儒学史的叙述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将儒学的历史写成了一种脱离现实生活、无关历史时代、漠视社会痛痒的某种纯粹独立的理论逻辑过程。市民生活方式是现代性生活方式的典型,必定产生现代性的观念,这些观念必定在当时的观念形态、思想理论中表现出来,包括当时的哲学和儒学中表现出来;然而中国的城市社会及其生活方式在宋元明清都曾是非常发达的,且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有普遍反映,但是我们在现有的儒学史叙述中,看不到这种市民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现代性观念的踪影!我们只能看到概念,看不到生活。
“儒学现代化版本”是什么?
“现代儒学”其实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若干种不同的“儒学现代化版本”。在这种意义上,儒学的现代化版本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经是一种历史事实。宋明儒学中必定已经存在着儒学的某种现代化版本,只不过被既有的“宋明理学”研究遮蔽了,需要我们将其揭示出来。继宋明儒学之后,明清之际的儒学、清代的儒学中也都存在着儒学的某种现代化版本,也需要我们将其揭示出来。至于再以后的儒学,如20世纪的现代新儒学,那就更是标准的儒学现代化版本了。
(以两宋儒家哲学现代转型的发生为例)
(以明清之际儒学哲学现代转型的突破为例)
儒学的现代化史是怎样的?
儒学的现代化史就是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家情感主义对个体性生活方式做出了怎样的回应;二是作为个体性诉求的理论形态,儒家哲学产生了哪些理论成果;三是儒家哲学现代转型具有怎样的阶段性特征。儒家哲学现代转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中国皇权时代后期,即唐宋鼎革以后发生的儒家哲学对个体性的彰显与诉求,这一阶段的现代转型是由个体性驱动的;第二个阶段是晚清至今,即中国逐渐转型为现代性国家时代发生的儒家哲学对现代性的思考与讨论,这一阶段的现代转型是由主权问题驱动的。
《儒学现代化史纲要》一书的价值如何?
《儒学现代化史纲要》一书是学界首次对儒学走向现代性的漫长历程做出全面系统的叙述,从宋代儒学一直到现代新儒学及境外新儒学,可谓一部“儒学现代化通史”。
本书在“儒学的现代性”问题上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尤其是关于“儒学与个体性观念”的观点。这些都是儒学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学界更进一步的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更多专题
1 | |
2 | |
3 |
联系我们:图书营销中心
0531-82098517
0531-82098519
0531-82098521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