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中的关键环节(续):数据共享设计
背景
数据的价值是靠数据流转和共享来实现,以前文章中提到,数据共享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系问题,就像现实社会中实物交换靠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货币体系等来保障一样,这是经济和市场规律决定的。鉴于数据具有可复制性,其价值转移要比实物转移复杂一些。如何建立一个保障数据共享和数据价值实现的体系是本文重点阐述的。
分析
所有权:实物交换或共享的前提是相关物件要有对应的所有权或物权,在《宪法》中很多地方都提到所有权问题,比如: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国家也明确私有权问题,这都体现所有权是共享与交换基础,对于数据也是这样,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数据确权问题。
交换共享机制:现实中交换共享依托市场规律和政府治理,通过支付货币或者履行责任取得物件或者服务的所有权/使用权。这种交换共享看得见摸得着,有法律和道德保障。在数据交换共享中,数据本身的价值衡量标准尚需时日,一般情况下还是靠双方在遵照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自我评估,这不是讨论的重点,而需要解决的第二问题是:数据交换识别问题。
安全保障机制:以往文章中做了论述,在此就不做赘述。
设计思路
解决所有权的思路
现实社会相关所有权的确立,依靠各种登记、审批、发放执照等形式,比如:房产证、机动车登记证书、版权登记等等;还有就是靠关联性取得的物件所有权,比如:农民自己土地生产的粮食,在交够国家相关税费后剩余部分就自然归自己所有。对于数据的所有权,同样可以采用登记和关联两种手段进行确权(注:登记属于法定赋予,而关联则属自然取得),将所有者和数据进行有效的绑定,并能被使用者确认,后续共享和交换就有了基础。当下对于数据的登记尚无明确统一的机制和部门管理,而关联也就更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机制,为此我们能做的就是,依托法定机制、依靠权威部门、借助科学技术和完整体系,来构建数据登记和数据关联体系,从而解决数据确权问题。
解决交换共享机制的思路
数据形式多样、属性多样,这是数据应用的特质,不能固化数据所有者对数据处理的要求,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数据的多样化就给共享交换带来一定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数据格式的表达和协商语言是有标准(比如:xml)可循的。为此数据的所有者仅需发布通过标准化语言定义好的数据格式,数据使用者通过解析体系知晓格式,这样双方即可完成数据的交互和识别。解决数据交换共享需要构建数据格式发布和数据解析体系。
案例分享
作者曾设计过一个依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号(居民身份证号)、密码技术、数据解析体系等构建的一套数据确权和交换共享体系,并依赖本体系可以扩展诸多的数据应用和服务场景,现以图例的方式分享如下(细节内容可向作者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