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桃李满园 芬芳万千 | 校友风采(三)

农大校记者团 稼穑青年 2021-10-19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农业大学成立116周年。百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培养出的莘莘学子在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以他们在农大所学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为庆祝学校116周年生日,大学生记者团整理了2021年校外媒体报道的32位优秀校友事迹,他们或扎根基层,在脱贫攻坚中奉献青春;或致力科研,几十年如一日只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发展;或从事科普,让科学技术以亲切姿态走向大众……百年芳华,初心历久弥坚;桃李万千,造福大江南北。这些故事,似乎遥远,却也在你我身边。





21号 史斌

史斌: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加殷实

史斌(右)

      史斌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赴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他选择回国,自发帮扶乡村。从公益帮扶到逐渐渗入当地做产业,从刚开始做大棚到后期做养殖,到后面更大的园区化产业,再到被大家推选为新村支部书记,史斌肩负起了1000多户村民的希望。史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走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路上。2020年,史斌在第34届山西十大经济新闻暨转型发展蹚新路典范评选活动中获得“转型发展标杆人物”奖。


22号 扎西顿珠

扎西顿珠:把青春写在拉萨达孜的田间地头

      今年31岁的扎西顿珠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后,他成为了达孜区塔杰乡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2017年至今担任达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为响应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的号召,2020年扎西顿珠来到塔杰乡开展“藏青2000”和“喜马拉22”“冬青18”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青稞种植全程机械化及示范等工作。扎西顿珠和同伴们会向经验丰富的当地农牧民请教相关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把生产技术落实到户,为达孜区农牧业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3号 关志洁

关志洁:带领村民靠农业致富的乡间女博士

      学习农业的关志洁博士毕业后再入中国农业大学,从事作物学博士后研究。出站后,她决定返乡,支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的产业转型升级。关志洁在充分调研后确定了村里发展方向,将甜西瓜引入玉皇庙村的种植大棚,打开了村里的特色种养市场,受到了村民的称赞。近几年,村集体收入破千万元,九成以上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靠农业富了口袋。2020年,关志洁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4号 窦秉德

窦秉德:七年选育出花青素鲜食玉米

      在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学博士后,窦秉德回到家乡陕西,入职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开始专门从事鲜食玉米育种工作。近年来,窦秉德共主持完成多项玉米自然科学基金与农业支撑计划,并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多个鲜食玉米品种并获得国家专利。在不断的研究中,窦秉德找到了鲜食玉米发展的新路径——花青素玉米,这种玉米能够大大提高玉米的食品价值、深加工价值与种植效益。同时,研究所也在探索“科企合作”新路径,与相关企业上下游合作,打造鲜食玉米生态循环产业链,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25号 陈代涛

陈代涛:回乡创业,带领百姓增收致富


      陈代涛是中国农业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也是莱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7月毕业后,陈代涛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开启了他的“田园”事业。2020年7月,陈代涛受邀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运营莱阳市梨乡梨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动莱阳梨产业发展,帮助梨农打开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农户增收10%以上,为带动莱阳梨提质增效,为百姓增收致富贡献了一份力量。

26号 卢怀玉

卢怀玉:擦亮“冀棉援疆”这张名片

      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卢怀玉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回到家乡。然而一回到家乡,便遇上了席卷全国的棉铃虫害。由此,卢怀玉积极奔走寻找转基因抗虫棉,不仅减去了喷洒农药的麻烦,甚至实现了丰产。良好的效果点燃了卢怀玉的思想火花,他开始在海南繁殖棉花,并将棉花带回北方培育,为河间国欣棉花不断推陈出新打下了基础。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号召,卢怀玉带领河间国新奔赴新疆,对口帮扶新疆维吾尔族民众,至今已将繁种农场拓宽到7万多亩。


27号 胡晓彤

胡晓彤:厚植专业技术,守护用妆安全

      201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胡晓彤是山东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化妆品检查组组长。任职8年来,她在检查员的道路上实现了一次次“蝶变”。胡晓彤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对检查一丝不苟,既对有问题的企业如实报告,又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2021年山东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印发了《山东省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卓越工程”行动计划》,胡晓彤也揭榜了其中一个项目,她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为化妆品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8号 苑文君

苑文君:海归支教教师带村里孩子圆梦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苑文君,从大一开始就开启了自己的支教生涯,带着外地孩子来北京看看,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硕士毕业回国后,她加入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来到了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开展支教。今年7月,在各方支持下,苑文君和两名老师带着15名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到北京参加夏令营,圆了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29号 黄敬文

黄敬文:为群众办实事,做村民贴心人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黄敬文现驻村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街道柳树林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刚开始的给老人发放村级津贴到后面的医保办理、思想工作筹办、失业农民养老保险的办理等,黄敬文事无巨细,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熟悉工作,希望柳树林村越来越好。


30号 孙占祥

孙占祥: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送到农民家

      1985年,孙占祥怀揣理想考入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1989年大学毕业后保研,他选择到沈阳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辽宁省农科院工作。近30年的科研时间里,孙占祥坚持农业科研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旱地耕作制度、旱地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致力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研究,力图为碳达峰、碳中和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1号 刘俊清

刘俊清:服务“三农”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生于农家、长在农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作在农业农村战线。”这是对刘俊清的生动写照。今年33岁的刘俊清从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投身于三农工作,并发表了多篇相关的文章。2021年,刘俊清成为晋中市“百业百人讲百年”宣讲团成员,宣讲事迹先后被各大媒体报道。经过努力奋斗,刘俊清获得了多项荣誉,但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而是把这当成一种鞭策,一份责任,激励自己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个人价值。


32号 艾力吐热克

艾力吐热克:发挥自身优势 当好桥梁纽带


      艾力吐热克是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在微生物、农学、遗传育种、土壤、植物营养等技术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在科研项目管理、对外科技合作等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自2020年1月艾力吐热克到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挂职后,他便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先正达集团和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在种业、作物营养等板块的交流合作。对艾力吐热克而言,推动企业交流合作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更关键的是利用自身所学为南繁产业集团发展添砖加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工网等

文章按发布时间排序




编辑 | 刘月整理 | 李墨涵 张汇玥 柴依拆 王盈 张子默
策划 | 赵竹村
责编 | 于哲 刘铮 姜萍萍 孙泳琳 张黛眉 高云霄


迎新 |你好农大,你好未来!|特辑 | 寻找农小宝:与农大“再续前缘”  |周三映像 | 黑白 |欢迎 | 加入我们,大学生记者团 |新生特辑 | 齐临溪:经历跌宕,依然乘风破浪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