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2016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2016-08-28 世界历史编辑部

                            目录


·海外专稿·


情感史视野下的法国大革命

[美] 蒂莫西·塔克特


姐妹共和国?

——比较视野下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澳] 彼得·迈克菲


·冷战史·


“自由”话语与冷战初期美国国内政治动员

——以欧洲复兴计划为中心

李昀


1958年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

姚百慧


尼克松政府“中国许可证清单”的出台与中国的反应 

邓峥云


·欧洲史·


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再探

——以产生时间和原因为中心

徐浩


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析

王超华


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与新教之间的谱系建构问题

王文婧


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

王广坤


两德统一的外交史: 史料、论争与前景

王帅


·亚洲史·


两面性的日本近代化先驱

——论吉田松阴思想的非近代性

唐利国


幕末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以水户学为中心

朱坤容


·史学理论·


战后英美史学理论界关于“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论争

——以曼德尔鲍姆的批判为线索

顾晓伟



                         内容摘要


·海外专稿·


情感史视野下的法国大革命


[美】 蒂莫西·塔克特


内容提要 法国大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旨在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通过挖掘革命亲历者书写的大量日记和书信等历史文献,探讨人们所经历的欣悦、爱、恐惧、愤怒以及憎恨等具体情感,为认识革命时期的暴力与恐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革命初期人们表达了强烈的欣悦与博爱等情感,但新的平等观念很快遭到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反对,这种愿望受挫与被背叛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阴谋”恐惧,致使整个社会谣言四起,进而引发愤怒与憎恨的情感。除了研究各种具体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国大革命情感史还着眼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并与其他各国的重要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法国文化的情感特性。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情感史 情感社会学 情感共同体 行为倾向性



姐妹共和国?

——比较视野下的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澳]  彼得·迈克菲


内容提要 自雅克·戈德肖和R.R.帕尔默提出“大西洋革命”以后,有关“革命时代”的跨国研究在近年来已经复兴。革命日益被理解为一个国际的乃至全球现象。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法美革命都是全球性帝国竞争的后果,在观念上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双方在普世主义理念、性别政治文化、阴谋论心理等方面存在相似性,同时都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分裂。但在政治制度建设、平等主义诉求的社会后果、对奴隶制的处置等问题上,双方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革命时代的“震中”,法国大革命的独特性和影响力只有在跨国史或全球史的视野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

关键词 革命时代 美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 跨国史 全球史



·冷战史·


“自由”话语与冷战初期美国国内政治动员

——以欧洲复兴计划为中心


李昀


内容提要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严峻形势,杜鲁门政府酝酿出台欧洲复兴计划。为了动员美国民众支持这一计划,杜鲁门政府构筑了一套以“自由”为核心的政治话语体系。他们从“自由”着眼,制造国家安全威胁,并将苏联视为“他者”,与社会团体共同塑造了美国作为“自由捍卫者”的国际形象。借助宣传欧洲复兴计划这一有利时机,美国将强烈的道德因素注入追求国家利益的对外援助政策中。这不仅赢得了美国民众对欧洲复兴计划的认同和支持,而且为美国政府全面介入国际事务提供了“合法性”理由和意识形态上的支持。

关键词 美国 欧洲复兴计划 政治动员 自由话语 合法性



1958年杜勒斯-戴高乐会谈与美法关系


姚 百 慧


内容提要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政权。美国虽然欢迎戴高乐上台,但对戴高乐将采取何种政策并不确定。为了解戴高乐政府的外交政策,为发展美法友好关系打下基础,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当年7月4—6日访问巴黎。杜勒斯与戴高乐的会谈围绕东西方关系、法国大国地位、北约、法国发展核武器、黎巴嫩问题、最高级会谈、欧洲等众多话题展开,但总的基调是分歧大于一致。这种分歧是由美、法战略地位的差异以及美国内政外交的情况所决定的。此次会谈不仅坚定了戴高乐走独立外交道路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在欧洲部署核武器的策略,从而成为美、法矛盾向尖锐化发展的重要起点。

关键词 美法关系 杜勒斯 戴高乐 核武器 北约



尼克松政府“中国许可证清单”的出台与中国的反应


 邓 峥 云


内容提要 尼克松上台后,着手调整美国的对华政策,其中的一着是令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一份“中国许可证清单”,试图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以缓和对华关系。在“清单”的制定过程中,美国政府相关部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白宫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最终确定了“清单”的内容并予以公布,这标志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然而,“清单”并没有取得美国预期的效果,中国的反应十分冷淡。这个案例表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一种经济鼓励政策对外交目标的作用,受制于实施国和目标国彼此的认知和各自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尼克松 贸易管制 许可证清单



·欧洲史·


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再探

——以产生时间和原因为中心


 徐浩


内容提要 新人口论认为中世纪中期工资劳动市场的快速扩张来自人口过剩,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将中世纪晚期工资劳动市场的形成归结为封建主义危机和资本主义兴起。尽管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但都不能从整体上解释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的存在。中世纪不同时期,领主庄园、农民家庭和工商业者作坊或商店对工资劳动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因而需求拉动是中世纪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工资劳动者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是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家庭劳动力和领主庄园的农奴劳役的重要补充,而并非一种异己力量,只有当条件适合时才会转变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市场。

关键词 中世纪 西欧 工资劳动市场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中世纪英格兰仆从的法律地位探析


王 超 华


内容提要在中世纪英格兰,在他人家中学艺的年轻仆从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当时的法庭案卷中,出现了大量关于仆从的诉讼。仆从不仅作为当事人出现在法庭上,而且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因损害他人财产而被处以罚金。仆从虽然被视为雇主家庭中的一员,但对后者并没有法律上的依附关系。实际上,仆从与雇主自由订立劳动契约,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它隐藏在虚假的家庭关系背后,这决定了仆从法律上的独立地位。这种契约关系与独立地位是仆从作为“工资劳动者”的重要特征,从中也可以找到英国资本主义发源的一些线索。

关键词 中世纪 英格兰 仆从 契约  法律地位



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与

新教之间的谱系建构问题


 王 文 婧


内容提要 纯洁派是欧洲中世纪中后期法国南部的一个“异端”派别,14世纪时已完全绝迹。然而,在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纯洁派却被普遍视为法国新教的先驱。当时,天主教和新教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壁垒分明,但在对这一“谱系”的认定和坚持上两者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法国的政治宗教形势以及天主教和新教各自的论战策略密切相关。天主教学者从纯洁派被十字军镇压的历史中得到启示,更加坚定地要用武力清除新教这一“异端”。新教思想家则在罗马教会迫害纯洁派的历史中看到了自身的影子,并意外发现了在论辩中反败为胜的机会。于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将纯洁派和新教之间的谱系关系嵌入新教教会的历史中。

关键词 法国宗教改革 纯洁派 天主教 新教 谱系建构



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


王 广 坤


内容提要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随着19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医疗需求的提升,传统的三等级秩序逐渐崩解,熟悉外科手术与配药工作的全科医生群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为打破传统等级秩序的束缚,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新秩序,全科医生进行了一系列医疗改革实践。在他们的努力下,英国医学界由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最终被破除。由此,整个社会构建起一套适应时代发展、极具英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关键词 近代英国 医生群体 等级秩序 全科医生 医疗服务



两德统一的外交史: 史料、论争与前景


王帅


内容提要 两德统一被誉为20世纪国际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的出人意料、多面复杂以及急速推进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密切关注。从两德实现统一到其后的第一个十年,学者、新闻记者、参与统一的政治家纷纷撰写了各自版本的“历史的初稿”,勾勒出了两德统一外交的粗略轮廓。随着各国外交档案的陆续解密,学者们由此而形成的“第二稿的历史”对统一进程展开了深入、细化的研究,并围绕是何因素推动了德国统一、英法在两德统一中的作用、德美在统一中谁更重要以及什么样的德国对外政策促成了统一等问题展开了学术论争。未来的研究需以多边档案为依托,在厘清存疑史实的基础上利用多视角的分析框架重构历史本身,并借由“历史眼光”对其准确定位。

关键词 两德统一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外交史 史料 论争




·亚洲史·


两面性的日本近代化先驱

——论吉田松阴思想的非近代性


 唐 利 国


内容提要 吉田松阴作为日本近代化的先驱,一直受到学界较高评价,但其思想中非近代性的保守一面,也不应忽视。他强烈认同封建身份制度,未能形成近代国民意识;其政治论仍然受制于道德主义的思考方式,未能认识到从根本上进行制度变革的必要性;他也没有真正思考过个人解放的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强制民众承担义务来进行社会动员。吉田松阴通过旧思想的极端化而将自身行动正当化,成为一个典型的“激进的保守主义者”。作为日本近代化的先驱,其思想中浓厚的非近代性一面,对明治以后的日本同样有着强烈的影响。吉田松阴的思想发展,预示了近代日本发展道路的两面性。

关键词 吉田松阴 近代性 非近代性 日本



幕末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以水户学为中心

朱 坤 容


内容提要 水户学是幕末的重要思潮之一,包括前期的水户史学和后期的水户政教学。幕府的衰颓和西方力量的出现在内外因上共同催生了勤王思想的勃兴。基于水户学的内外特征,本文分别从“皇”与“国”两个角度检讨了勤王思想对明治维新的得失影响,即“国”之意识的建立和“皇”之意识的延续。从而说明,明治维新一方面是在决意告别过去的政制,另一方面仍始终将尊皇思想置于国家设计的顶层,而这一导向也体现了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民族性和近代性之间选择次第的问题。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水户学 幕末 尊皇勤王 日本近代化



·史学理论·


战后英美史学理论界关于“历史解释”

与“历史叙述”

——以曼德尔鲍姆的批判为线索


顾 晓 伟


内容提要 “历史解释”与“历史叙述”的论争是英美分析派历史哲学关于历史知识性质的核心议题。首先,分析的历史哲学关于“历史解释”的讨论是对欧洲大陆历史主义传统中将自然(自然科学)与历史(历史科学)分成两撅的反叛,它摒弃了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历史认识”路径,聚焦于经验主义传统的“历史方法”。其次,分析的历史哲学关于“历史叙述”的讨论仍聚焦在“历史解释”的框架内,历史叙述本质上还是一种历史解释,这虽说与叙述主义历史哲学有交集,但已貌合神离。

关键词 分析的历史哲学 历史解释 历史叙述 曼德尔鲍姆 英美史学理论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