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教你如何护“宝”!
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老年人免疫功能弱,且自身存在许多基础性疾病,使得他们在面对病毒时更加脆弱,更易感染且容易出现危重症。
因此,在家隔离期间,我们都需要跟家里的父母聊一聊,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情绪,良好的作息,适度的室内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危机。
可是,有些人可能觉得说服父母简直难如登天。
疫情已经如此严重,父母依旧风淡云轻,出门不戴口罩,准点奔赴麻将室,用他们的话说,都是熟人,谁不认识谁啊,哪里会有病毒。要么就说,当年“非典”我不也没戴口罩,不是也没啥事吗?
难怪网友们疾呼:这届父母真难带!
没等疾呼多久,出门前还说着“街上都没人戴,我戴着多奇怪啊”的父母,突然画风一转:
这次真的很严重啊,听说没有药能治,比当年的“非典”要严重。听说是美国人专门研究出来针对中国人肺的病毒呢。
不管你如何解释这个谣言何等荒谬,他们绝不接受反驳。加之疫情的发展,各大媒体都在报道疫区情况,频繁接触这些负性信息,他们开始焦虑恐慌。
正当我们愁着怎么安抚父母的情绪,也许没两天,他们又带回一个令你头疼的“好消息”:
喝酒抽烟可以防肺炎!爸爸们就开心得不得了,正要为常年的憋屈而扬眉吐气的时候,妈妈们就拿出好几盒双黄连口服液,兴奋地说:幸好我抢得快啊,专家都说这是预防特效药,你爸那是胡说。
最后就真的愁苦了我们:这谣怎么辟?
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看:
01.
家庭成员之间是怎么沟通的?
家庭成员的沟通往往容易发生权力之争。
我们苦口婆心地劝说父母病毒多么严重,戴口罩多么重要,完全没效。可是,街坊之间不管聊的啥,他们就都信了,牌友们一呼唤就奔着去了,直接把我们憋出内伤。
但如果把我们跟父母交换一下位置,这个过程是不是特别熟悉?
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熬夜多么严重,早餐多么重要,完全没效。可是,某面霜改善熬夜肤质,我们就全信了;某游戏一呼唤,我们就啥也不管了。
所以,不要觉得这届父母好难带,其实每届的孩子更不好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亲子关系跟亲密关系一样,
有着权力之争。
换句话说:
凭什么你说的都是对的,我就要听你的?
对于孩子,这句话意味着我要独立,我要证明我成熟了,你再也不能管我了;但对于父母,这句话意味着我还没老,我要证明我还是你的父母,你再大都是我的孩子。
所以,家庭里的沟通,最后都变成:到底谁说了算。
家庭成员的沟通往往过于直接、粗暴。
在家庭当中,彼此之间的沟通方式往往直接、粗暴。正所谓,我们对外面人微笑,对家里人发飙。
沟通语句大多是:我说的是对的,你要怎么做怎么做,如果你不听我的,你以后就知道是什么后果了。
这样的带有先入为主且有威胁性的语句,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
事实上,父母最喜欢用这种方式教育我们,我们对此非常痛恨,可是在劝说父母的时候我们却也一样。而在其他场合,深谙沟通技巧的我们绝不会这样说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亲子关系具有亲密性和永久性,如此亲密又牢靠的关系,让父母与孩子在彼此表达的时候很少顾及什么,想说什么直接说,说了无效就粗暴点,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无效沟通闭环。
02.
如何有效跟老人沟通?
我们可以先问问父母,有没有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情况,跟父母一起讨论这件事,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粗暴地表达自己的结论,父母未必就比我们了解得少。
经过讨论,交流了彼此的信息和想法,不是直接要求父母出门戴口罩,而是告诉对方信息:目前病毒可以通过飞沫、身体接触和气溶胶传播,传染速度快,比SARS传染性更强,现在政府部门要求出门必须戴口罩,不可以聚众。
这样就避免了权力之争。戴口罩,不聚众不是我说的才是对的,不是你必须听我的,这是政府根据疫情采取的必要措施。
同时,对于这届父母,孩子永远是他们考虑的第一位。
《奇葩说》有期辩题:父母要不要等到孩子高考后才离婚。不管反方辩手们怎么去论证,这届父母坚定地认为,无论如何都要等到孩子高考结束才可以离婚,他们的论据只有一个:因为高考对孩子很重要,而孩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所以当父母知道,出门被感染,回家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那简直无法接受。他们会比我们更在意防护措施,也由此可能会有更焦虑恐慌的情绪。
03.
如何有效安抚老人的情绪?
在疫情初期,通常老年人对疫情信息了解不够充分和具体,所以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随后从广播、电视等媒体接触到更多与疫情相关的新闻后会出现恐慌、无助、脆弱、难过、悲观、易怒等情绪。
同时,因无法维系惯常的广场舞、老年人社交活动等产生孤独、不安、痛苦、抑郁等消极情绪。此外,还有些老年人,因为对疫情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拒绝或不正确佩戴口罩,可能引发与家人或社区网格员等人际冲突,进而引发愤怒、敌意等情绪。
那么,如何安抚老人的情绪呢?
1. 关注隔离在家的积极。
平常日子,即使放假,也很少跟父母长久待在一起,一有空可能就约了朋友。疫情严重,在家隔离,却也实现了一家人真正的团聚,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安慰。
2. 陪父母在家做运动。
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益于情绪调节。选择父母喜欢且简单的运动,一起做效果更好。
3. 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不要随意反驳。
父母唠叨有时候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因此,积极跟他们分享有趣新鲜的事情,自己不懂的事向他们请教,有不同意见不必事事反驳,对于必须坚持的事,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多沟通,彼此理解。这样,父母的唠叨也可以变成彼此有效沟通的起点。
4. 教父母做蝴蝶拍。
蝴蝶拍是一种寻求和促进心理稳定的方法:双臂在胸前交叉,双手交替轻拍自己的双肩,注意速度一定要慢,好像母亲在安慰受惊的孩子时的力度和节奏,每次5分钟。网上有详细的视频教程可以学习。
- 蝴蝶拍的具体做法 -
舒服地坐着,保持缓慢平稳的呼吸,面带微笑,闭上眼睛,或者半闭上眼。双手交叉在胸前,轻抱自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
带着“我现在是安全的”的感觉,开始轻拍。双手交替轻拍自己的肩膀或上臂,左右各拍一次为一轮,用自己感觉舒服的力度去拍,可以以时钟的秒“滴答滴答”为轻拍的速度和节奏。一般8~12轮为一组。
过程中允许自己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各种感受、想法、情境以及身体的各种感觉,让其自然而然地发生。
拍完一组后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感受当下的体验和安全感。如果感受是你自己喜欢的,重复做几组。
5. 布置家庭:既然禁足在家,不妨跟父母一起布置一下家,让家住着更舒服。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比如陪父母聊聊天,听听他们讲讲往事,陪父母一起喝喝茶、玩游戏……这些都会有益于调节父母的情绪,因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是最有效的情绪安抚剂。
04.
老人独居怎么办?
由于各种原因,父母和孩子分开住,因为居家隔离,没办法贴身照顾父母,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多多跟父母沟通,聊聊有趣的事,听听父母的唠叨。
也要提醒其减少外出,在家生活要有规律,出门戴口罩,记得适度运动。经常沟通也可以及时了解父母的身体及情绪状况,提早做出判断。
-END-
编辑 | 林玛
排版 | YM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片 | 白茶 胜胜XWS 小林漫画 网络
封面 | 王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