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刍思维,难道还能吃了我不成?!




反刍思维,难道还能吃了我不成?!

RUMINATION







走在路上,行人多看自己几眼的行为会不会让你觉得浑身不自在?你会不自觉的想….



尽管表面上没有任何情绪,但是脑海里已经翻江倒海了,越想越觉得有问题,越想越恐慌。甚至想马上冲进路边公共卫生间,对自己的仪容来一番彻底大检查。



低头看了看确认后,继续甩着胳膊大步流星地往前走。


小编不禁对女孩的心思缜密感到佩服,也对男生心思的大大咧咧表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 N  有趣。


但其实像例子里的男孩女孩,会因为路人注目的眼光,而不断回想刚刚目光相遇时的细节,琢磨自己做出了什么举动导致路人的眼光投射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典型的反刍(chú)思维


反刍思维,是人类在经历消极生活事件后,反复思考消极生活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潜在的不良后果,不思考“改善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现象。


它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又是一种非适应性的应对模式,处理不当时,甚至有可能会转换为导致个体抑郁的催化剂。



简单的说,当我们经历了负性事件后,我们会对事件自身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不断重复的被动思考,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过度沉浸在人类惯性的负面思维而产生消极影响。


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主观意识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思考,让自己更客观更真实的面对自己当下的立场。而不是总是「放大负面情绪从而被带跑偏」。


因为反刍思维在生活中,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对自己进行自我检讨的行为检测机,积极而正常的反刍思维,对个人形象的正面塑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01



男女心理小剧场,居然大有不同?!




相信大家也有发现,在上面的例子里,男生女生虽然都有因为路人的注目做出反应,但心思缜密的女生小剧场精密、严谨、很会给自己加戏,而男生剧场则是简陋的随意亮起又随意带过。


这其实是源自于男女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在国外的心理研究中,早就有着关于性别导致思维差异的研究:






 女性偏于形象思维 ,


男性则偏于抽象思维。




阿普罗伯赫认为,男性在判断和认识问题方面比女性进一步,男性的思维在判断问题时有较高的逻辑性,能客观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女性思维则逻辑性不太强 ,往往具有比喻性和故事性,判断问题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即易受外界暗示的影响 ,也易受自己感情的影响 。

 

所以拥有高反刍思维的多为女性,而男生则多为低反刍思维个体。此外,反刍思维相关研究也发现,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反刍思维水平较高,也有研究指出,反刍思维是其他变量与个体情绪之间关系中的作用机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高反刍思维的个体,他们在面对消极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威胁”时,往往会反复不停地思考“威胁”本身,及其原因和潜在的不良后果,却不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消除这种威胁。


而低反刍思维的个体能够采取认知性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正确面对消极生活事件及其不良后果,避免个体产生妒忌、抑郁等消极情绪。


我们也很明显的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看见,男女生在面对同样事件时,女生的思维明显比男生的活跃得多,抬脚迈步之间,女生可能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了几种版本关于她的“不实流言蜚语”。


QA&

          过高的反刍思维

              会怎样影响我们呢?


由于人类惯性思维,我们在对过去的缅怀时,总是更多的记住过去的遗憾,很少的会回忆起当时让我们欢呼雀跃的细节。若一直纠结于过去的不如意,会放大我们的问题和痛苦,让我们徒增伤感,难以抽离对过去的无奈。

 









反刍思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生活事件中的消极因素,导致我们在遇事的时候,只会一昧地逃避现状,再次沉溺在过去某件小事的感伤中。

 

同时,社交平台里也有很多言论,会诱发个体对自我现状的不满,如“自己不如他人”、“他人更加优秀”等,使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研究表明,高反刍思维个体比低反刍思维个体更容易产生抑郁、妒忌等消极情绪。

 

所以要正确理解反刍思维这种形象检测机,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双向影响。只有及时清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反刍思维才能被转化为对个人形象有正面影响作用的情绪机制。






02





小编:“道理我都明白啦,

所以该如何摆脱高反刍思维呢?”


神秘人M:“我来告诉你!”


小编:“没错,今天我们很荣幸,可以邀请到一位帮助我们摆脱高反刍思维的神秘人M,有请~”


神秘人M:“噔噔噔噔,终于到我出场了!”







神秘人M

其实可以帮助我们的神秘第三方,就是我们自己,ME! 


当我们觉得困惑迷茫的时候,换个角度来看事情,思路就马上清晰很多,答案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因为在很多不自觉产生反刍思维的场景里,我们都是因为不知事情的全貌,所以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盲猜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地猜,又反复地否认,导致我们越来越焦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吓到的。


「第三视角法则」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整个事情,我们就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而乱了分寸。

 

尝试在以后的心理小剧场里都加入上帝视角的角度,客观地重构事情全貌。你会发现,这件让你陷入沮丧的事,根本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周遭的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甚至早就已经忘记了。



我们所感到的沮丧和焦躁,只是就是来源于我们把丧感情绪无限放大后的自我折磨罢了。


总之,可以帮助大家走出反刍思维谜团的,还是我们自己!下次如果还遇到类似的难题了,也可以尝试使用这样的办法,或许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哦。


今天就先这样啦,下课!

-END-


编辑 | 茄吉豆

排版 | Duuuer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片 | yulri.kr

参考资料: 

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及性别差异丨连帅磊; 孙晓军; 牛更枫; 周宗奎

知乎:怎么才能停止自己脑子里的胡思乱想?丨林艾米


▼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