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一段健康长久永不走散的友谊怎么这么难...
爱情不比友情更高
我们却常常忽略要将友谊维系好
“脱单的37个小技巧”
“如何跟伴侣沟通?”
“两个人走下去一定要知道的三个道理”
……
我们看了太多如何和爱人相处的所谓秘诀,却总是忘记和朋友的关系也需要经营。我们好像不曾怀疑:小时候吃过同一根棒棒糖的朋友就会自然而然的,在两人头发花白的时候依然保持联系。
我们求学、求职,成长过程中有太多的路口,猛然间回头,却发现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选择了各自的前途。我们期待天长地久的友谊;期待即使异地也能保持联系;期待许久未见依然心有灵犀……
有人在9月结交新的朋友,也有人在9月和朋友告别。我们都在新的生活中寻找着新的平衡。
想要在难过时寻求安慰,却害怕打扰到忙于考试、竞赛的朋友;想要分享喜悦,却在朋友圈发现朋友已经找到了自己新的乐趣。
异地读书,疫情防控,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好在今天互联网发达,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便捷,距离这道屏障已经被打破。然而,线上交友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我们和朋友交往的途径拓宽了,人们却更加手足无措了。线上交友、线下交友,看似大相径庭的交友方式,事实上隐藏着统一的交友原则。
一段健康的关系通常来说包含着以下三个特征:平等、互惠和尊重。而健康的关系才有可能走得更长远。
当一个人处在更高的权力地位时,这段友谊就不再平等。出去玩时,只按照其中一个人的心意决定时间地点;这段关系里面,只有一个人可以发泄负面情绪,不平等的关系就像失衡的天平,坠下来的一方需要很大力气来维持,翘上去的一边也永远没有机会平视对方。
互惠不意味着将友谊当作交易,而是在这段关系中两人要有相当的付出和收获。我挂念你,你也想着我。节日时互换小礼物,接纳朋友负面情绪,两个人真诚地分享喜悦……
每个人都有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朋友感觉到:我也同样在乎你。
尊重是和每一个人相处都应该遵守的准则。尊重朋友的喜好、信仰、生活习惯。即使每个人都懂得这样的道理,却还是难免在某些时刻出于好心希望帮好友“纠正”某些事情。
朋友的确应该互相促进,但正因为是朋友,从对方口中说出来的话也会格外有分量。即使知道两人可以互开玩笑,依然要保护好朋友的坦诚的心。
人为什么需要朋友?2012年的一项面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友谊是预测孤独感的重要指标。亲密关系的缺失或质量不良与孤独感的产生有直接关系(Qualter&Munn,2002;see also AI-Yagon,2008)。2008年天津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老年人在社会支持、孤独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显著相关。
研究者普遍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朋友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之一。朋友往往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情感支持是指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虽然被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并不是客观支持,但个体在情感上获得的支持远胜于物质上的客观援助,更能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疫情爆发以来,许多线下活动被迫取消,导致许多人社交活动减少。
朋友的问候,能让被困在城里的人们看到外面世界的生机与希望;朋友的关心,能让洪水中失去钱财的受灾者感到生活依然有意义。
友爱的力量就是能翻越山、跨过海,让人知道依然有人在牵挂自己。
我们需要朋友,于是我们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回想两人成为朋友的经历,或许是在某次活动中记下了这张脸,几回之后两人相互眼熟。
偶然的机会大家有了交流,发现对方和自己好像有很多共同点。这是美妙的巧合,也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交友方法。
如何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有社会学家提出了友谊发生的三要素:距离上的接近、非计划性的重复接触以及可以放下防备的交流机会。
距离上的接近让我们拥有更大可能相遇,非计划性的重复接触让我们对对方有了基本印象,放下防备的交流机会则是深入了解的前提。
我们发现互联网友谊并不完全遵守这条定律,今天距离变得不再是问题。
为何旧知己
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陈奕迅唱“命运决定了,以后再没法聚头”,好似一切都已暗中注定好。
而事实上,已经有人尝试归纳找到了一些维持友谊的办法。“怎么做朋友”这件事有了可操作的行为准则。
心理学家Jack Schafer和Marvin Karlins在书中提出了友谊公式,表达为友谊=亲近度*(频率+持续时间)*强度。
亲近度指物理距离,但即使是大家天各一方,这个问题依然有解。两个人物理距离更近意味着有更多的相处机会,更相似的生活环境,就会有更多可讨论的话题。
而逛同样的社区,看同一本书,给对方分享让自己哈哈大笑的视频,都是创造相似生活环境、找到共同话题的好办法。
频率和时间相加,代表的就是朋友间相处的累积时间。我们总是期待不劳而获,即使是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也一样。我们羡慕电影小说里多年后重逢的老友依然毫无芥蒂,但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寥寥无几。
狐狸对小王子说:“如果你想要一个朋友,就尝试驯服我吧。”
更多的相处,一起经历更多的事情,是维持友谊直接而有效的办法。见面时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去散步,拉上对方去尝试自己新爱上的运动,都是很好的活动。
强度可以理解为两人活动的亲密度。单独自拍比大合照更亲近,看电影比吃饭更亲近,一起出游比一起上课更亲近……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有只想和某个朋友一起做的事。有时候我们也会担心和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是否会有些尴尬,显得有些拘谨。
不如干脆更热烈一些表达自己的情绪,拉上朋友去大吃一顿、去痛玩一场。让好友知道:我们还和从前一样。
友爱是复杂的事情,公式以外依然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因为欣赏对方的德性而与ta交朋友,才是真正的对朋友的爱。他认为德性友爱超越了利益友爱与快乐友爱,是最难能可贵的友爱形式。
即使不完全赞同,但我想学会欣赏朋友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对朋友的钦佩、仰慕,能够让你包容对方的更多缺点,也是自己进步的动力。
另一点是主动沟通。坦诚地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是开心的反馈,还是相处过程中的不适、两人渐渐累积的矛盾,只有两个人的心贴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才更有意义。
不要害怕自己破坏了关系,要清楚地认识到正视问题的你是在修复友谊。可以冷静一下,但不要因冷暴力而失去联系。线下无法开口,就试试先从线上开始做起。
你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写一封信,但是请务必注意自己的语气。沟通的要义是要更多地、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情绪。
与人相处不可能有所谓的完美公式,交朋友也不是一场能力测试。但是当我们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别人的心,那么对方一定能够接收到我们的善意。
即使真的和朋友少了联系也不必过于伤心,有遗憾其实才圆满。没和朋友说出口的感谢现在说也不迟,朋友生日时的祝福依然可以送上。
我们可能很难寻觅到人生轨迹完全相同的知音,但是每一个朋友都让我们感到自己被支持。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珍视的每一段友谊,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
“如果我们假定人就是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合乎人性,那么你就只能以爱交换爱,以信任交换信任。”
-END
编辑 | kk
排版 | 小5
审核 | 水泽木兰
图源 | 网络
参考文献:
[1] 好奇心日报:互联网让交朋友变得更难了吗?未必,但当代友谊变得更像试错游戏了|100个生活大问题
[2] Knowyourself:他说他们是最好的朋友。男女之间的纯友谊有多可信?
[3] 田录梅, 陈光辉, 王姝琼, 刘海娇, & 张文新. 父母支持,友谊支持对早中期青少年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 心理学报, 44(7), 13.
[4] 吴捷. (2008). 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relationship among social support,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心理科学, 031(004), 984-986,1004.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