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不想“卷”……
“内卷”一词好像已经不够“热”了,大家在各种关于汇报热点的小组讨论里好像也会下意识地略过这个话题。
可是,“内卷”真的“冷”了吗?
我其实也不想“卷”,但是大家都在“卷”。
我不喜欢被别人说我“卷”,但我难道要当咸鱼吗?
我知道大家都在“卷”,我不想跟他们一样。
仔细看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内卷”并不“冷”,甚至还“热乎着”。
可是,有些人虽然看起来很“卷”,但他们确实优秀;你说你没有在“卷”,但你在别人看来却又可能在“卷”。
“内卷”在如今好像逐渐脱离了原本“不理性”的定义,变成了大家嘴边的一种调侃。而“内卷”,也往往伴随着焦虑的产生。
小时候你深陷于“考试焦虑”,中学你深陷于“升学焦虑”,大学你或许又深陷于各种“综测焦虑”“考研焦虑”里——其实,这些都是“身份的焦虑”。
什么是身份的焦虑?
身份的焦虑其实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入更低的等级。
这种担忧的破坏力常常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松紧度。因此,我们总是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过完全放松的时刻,好像从小到大都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中。
为什么会产生身份的焦虑?
1.对爱和尊重的渴望
“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未来社会是凭着积攒小小的塑料圆片(而非金钱)来获取他人的爱,那么,要不了多久,这种我们现在看来毫无价值的小玩意就会成为所有人追求的焦点。”
——阿兰·德波顿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由于时代发展,当代人大多数都是抱负大于成功的。每个人都受到了社会所谓的“潜规则”影响,认为当一个人的地位足够高,才能获得更多的爱与尊重。
而当你对自己的期待无限大,但你却发现你的实际成就与你的期待无法匹配,甚至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时,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从而产生身份的焦虑。
因此,在分母极大的情况下,想要在短时间内增大比值,你只能逼迫着自己高速成长。但有时候,即便努力,你或许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获得的社会地位。慢慢地,你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身心俱疲。
2.对自我判断的不确定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与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阿兰·德波顿
人类也是一种“社群性动物”,一定程度上,我们很难达到不受他人态度影响的境界。
即便你认为你的心理足够强大,当你说“我不会被‘卷’到”的时候,扪心自问,你真的从未有一丝一毫因为他人的行动而对自己产生质疑吗?
3.对精英主义的认同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势利”倾向,体现在,你是否能真挚地跟自己说“我完全不在意金钱”(前提是你并不处于可以挥金如土的程度)。
“势利”其实来源于平等主义思想。实际上,在天赋人权思想普及之前,身份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很少人会因此焦虑——因为这一差距无法改变。
而当资本主义衍生的精英主义者将他们生活的优越性展现出来,所有人都渐渐地把精英主义作为一种价值标准。
成功并非是品德的象征,可成功却往往象征着——优越。
“令人遗憾的是,社会并不鼓励人们去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和坦然面对人之将老,欣然接受自己肥胖的事实从而提升个体的自尊,至于贫穷和卑微,则更不为社会所见。相反,社会的风标总在催促我们追求那些上辈所不能从事或拥有他们无从想象的东西。”
——威廉·詹姆斯
如何缓解身份的焦虑?
——送给大家四个“明”
1.明白他人的观点、态度
是否真的值得关注
我很喜欢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拥有认识全部真理的能力。”
没有谁可以真正做到认识全部真理,那么自然而然,即便那个人极度优秀,TA的观点和建议也总会有所偏误。因此我们并不需要把他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视为“真理”,然后用他人的观点去质疑自己。
清楚他人的观点是否真的值得关注,冷静看待其给予的评价,正确地审视自己。
当你在焦虑时,别忘了大家都在忙着焦虑,没有谁会真的在乎你的焦虑——别人不会真的在乎你有多“差劲”,也不一定看不起你,真正在看不起你的,是那个害怕被别人看不起的自己。
2.明视焦虑的正面作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中,认为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适当的焦虑可以推动人前进。
焦虑便有活力,就像发烧一样,焦虑表示人格内正在激战。这种焦虑会逼迫我们去面对威胁和挑战,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克服情绪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更强大的情绪来应对。
3.明晰自己内心的笃定
总有很多声音在鼓噪“机会主义”,慢慢地,你认为你只有抓住所有机会,才能真正让自己拥有竞争力——你进入了一个“不想错过机会”的恶性循环里。
你活在了他人留下的生活模板中,焦虑了一阵子,又会在一瞬间因一剂“鸡血”变得热血沸腾。
你说:“我又好了,不焦虑了。”——真的吗?你至少可以断定,一定会有下一次。因为,你依然活在他人的生活模板中,你只是用一种看似正确的高效活法,浑浑噩噩地处在俗务当中。
明晰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想走的道路是什么,不要单纯用一些简单的回报与成果来作为一种骗自己的心灵慰藉。
身份的焦虑往往不是因为你拥有的不够,而是你不能坦然地面对自己。
4.明确任何一个目标都
无法向我们提供一劳永逸的保证
生活总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都无法向我们提供一劳永逸的保证。
身份的焦虑无法真正消除,
但请努努力,尝试去适当缓解,
不要让自己迷失在失控的边缘。
-END-
编辑 | Remii
排版 | ame
审核 | 桃子
图片 | 网络
参考文献:
[1]《身份的焦虑》,【英】阿兰·德波顿 著,陈广兴 南治国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焦虑的意义》,【美】罗洛·梅 著,朱侃如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心理学原理》,【美】威廉·詹姆斯 著,唐钺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炎萍.现代性与身份焦虑——读艾伦·德波顿《身份的焦虑》[J].枣庄学院学报,2014,31(01):51-55.
[5] 知乎: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