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人节,致自己的一封情书|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百事宜可乐 华南师大心理咨询研究中心 2022-05-30

情人节的今天,想问问

单身的你、恋爱中的你、失恋痛苦中的你:

在爱别人之前,你有够温柔地爱自己吗?



与自己相处是人这一辈子绕不过的永恒命题。有时候,我们会忘记爱自己,甚至会不断要求和剥削自己,有时候,我们试图通过进入一段关系的方式,来逃避与自己相处。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意识到,“爱人”前应学会“自爱”,可自爱到底该做什么呢?


“自爱”是指在情绪低落时,给自己买很多昂贵物品、暴饮暴食吗?

“自爱”是指在与他人意见不合时,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想法吗?

“自爱”是指面临人生选择时,拒绝迎合社会,坚持个性自我吗?


那么究竟什么是“爱自己”?怎么样才可以更好地“自爱”?“学会爱自己”后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在这个情人节的浪漫时刻,除了情侣间的爱情,我想和大家聊聊“爱自己”。




一、“自爱”的5点要求


自爱是一种“自我珍视”

你会在忙碌的时候仍然不忘记准时准点吃饭吗?会在坐到腰酸的时候再忙也记得站起来走一走吗?那你已经很棒了!“自我珍视”意味着个体会重视自我的需求、保护自我、照顾自我、尊重自我,是在不断变化的生活种积极地调整自己身心,并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的灵活性。


自爱是一种“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包括接纳真实的自我、持续发展自己、最后成为理想自我的全过程。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自爱是个体在真实地面对自我后,依然向上生长的内生动力。


自爱是一种“冷静自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树立自我的边界,明确底线与原则,守护尊严。自我是一个容器,需要靠边界来划分,比如,在有损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情面前保持警惕、懂得合理拒绝他人不做“老好人”...如此,自我这个容器才有稳固的根基,而非在世界的千变万化中随波逐流。


自爱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自爱要求人具有责任感,并能付出与之相应的行为,比如,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充分权衡利弊,将自身特点与外界形势结合一起考虑,做出最符合自己发展的决定,并为此负责。每一次的选择,即使都夹杂着个人眼界的局限性,但是每一次的选择背后都暗含了成长的轨迹。


自爱是一种“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包括有辨别地顺应社会的风俗、自律、谨言慎行。人是社会性动物,人际需求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顺应社会的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适应社会。“重视自我需求”似乎与“自律和谨言慎行”相悖,但其内核是具有连续性的,本质上是从建立自我到发展自我的圆融。


总的来说,“学会爱自己”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人生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一段从发现自我、建立自我到发展自我的成长之旅。




二、关于“爱自己”的误区


在学习爱自己的漫长道路的一开始,我经常感到不安。


因为当我开始重视自己的需求,在学累时选择停下来休息,在emo的日子就不去健身房时,更多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到舒适的行为上时,总有一个声音在责怪自己,问我“你为什么放纵了自己”“你放弃优秀了吗?你不怕这样就没人爱你了吗”?

需要一次次努力坚定,我才慢慢知道,这些声音都是关于自爱的误区,它们背后甚至潜藏着使人变得不快乐的思维逻辑。



1.重视自身需求=自我放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混淆自己的欲望与真实需求,于是在听到“重视自身需求”时内心总会飘过一丝警惕与紧张,担心这样自己就会变得自我放纵,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也正是因为同样的思维逻辑,我们选择通过压抑自己的方式,来达到“自律”。


比如,下定决心要减肥后,按照网上的减脂餐定量进食,即使自己很饿甚至有点头晕了,但还是少吃,坚持一周后终于忍不住了,饱餐了一顿,于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认为自己“不自律”。然而,自律是在满足个体基本需求的条件下的自我约束,不顾条件的自我约束对个体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



欲望是超出个体基本需求的额外渴求,适当的欲望可以给我们生活增添活力,比如,希望自己升职加薪,希望吃到美食,这些美好事物给予我们希望,让人感觉“啊,生活还是有盼头的!”;但是泛滥的欲望则会吸食我们的精力,让人成为填补欲望的工具,例如过度加班、暴饮暴食。


重视自身需求与自我放纵的核心区别在于,前者是有意识地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如果够了就点到为止),后者是不加区分地填平自身欲望的行为(不管够不够都要往上添)。


2.接纳真实自我=原地躺平?


你可能还会担心,在我接纳了真实自我之后,会不会就此躺平不再努力了,我的人生是不是就会很糟糕?


这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只有对于自己的不满,才能带来持久进步的动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身的不满常常源于社会比较,比如我没有ta身材好,我没有ta成绩好,我没有ta社会地位高,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那么,从接纳真实自我出发和从社会比较出发对于发展自我而言有什么区别呢?他们的路径不同,前者是「从内开始建构自我」,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逐步发展自我;后者是「从外建构自我」,先设定理想自我的雏形,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提供动力。


从内构建自我的个体,会更在意自己能力的提升,向外比较构建自我的个体,更在意的条件的达成。


如果你是后者,需要注意啦,后者的根基是更不稳定的,因为外界环境常常处于变动之中,通过向外比较勾勒出的“理想自我”同样是不稳定的,导致个体无法获取持续发展自我的动力,这也就造成了他们很难持续性地努力,比如:在寒窗苦读十二年,终于考上985超越同龄大多数后,开始“躺平摆烂”...


这种发展的动力,源于匮乏和不安全感,而这种匮乏也无法通过发展自我抹去,反之会带来更大的恐惧,因为总有下一次比拼、总有更强的对手...而与之相反的一种人,他们不是出于对自己的不满而想弥补自己的缺陷,他们努力起来更舒适,对努力结果也更愉悦,他们的秘密是——这一切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三、达到“自爱”的五条秘籍


01

“觉察”,直面自我需求


“觉察”是一种主动的感受,比如,当我焦虑的时候,停下来去体验自己是怎么感受到焦虑的,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在注意到心跳和呼吸后,不去执意改变,身体慢慢地会发生变化。同样的方式,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挖掘隐藏在念头背后身体的需求。


02

“正念”,不带评价地看见自我


通过每天5min的正念冥想,去感受真实的自我,去放下对事物、对自己的固有看法,学会“不带评价地看见”。如此,才能够开始看到从前有意回避的、不愿承认的某些方面;才可能听一些过去不愿意听的评价;才可以面对不加粉饰、甚至有些缺点的自我,继而在真实反馈下建立自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我。

03

“合理拒绝”,树立人际边界


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四个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拒绝:1.是否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2.是否逾越了底线 3.自己的意愿倾向 4.手头是否有更紧急的事情。在做出“需要拒绝”的判断后,及时且坚定地拒绝他人,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04

 “复盘”,承担选择背后的代价


现在就打开一条电子或纸质备忘录作为「自爱错题本」,当你意识到某次选择中你忽视了自己的需求,感到后悔沮丧时,用5min在上面写下事情的时间与背景,这次选择的后果,下次可以用的经验。试着每次这样进行小小的复盘,虽然可能一开始会做得比较粗糙,但是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决策的意义,更好地承担责任,减少由于对未知的恐惧而带来的习惯性逃避。


05

“良性自律”,

  满足基本需求下的自我约束


良性自律应该是灵活的、适度的,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况调整自己实现目标的途径,在精力充沛时专注高效,在疲惫时也能够照顾好自己。这提示着我们,制定目标与计划前应该对自己建立足够的了解,遇到障碍也不应过分苛责。


“学会爱自己”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自信了,对生活也越来越有掌控感了,最重要的是,你收获了持续“向阳生长”的力量。正如王尔德所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新年伊始,希望你在今年可以收获这份独特浪漫。


希望你,今天明天后天,不管是不是一个人,都可以过得很好。


晚安啦!



今日互动

今天在文章中小编分享了5个培养“自我关爱”的小诀窍,你是否还有别的方法曾在平日里给予你慰藉呢?欢迎你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

-END-

编辑 | 百事宜可乐

排版 | Duuuer

审核 | 桃子

图片 | grim_b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