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高考?看美国如何让高等教育成为人生的起跑线

2016-06-07 丁玖 赛先生



今日高考。

“把求知欲最强的年纪、精力最充沛的光阴,都消耗在无穷无尽的高考复习上,难怪我们中的天才进大学前就已被埋没,非天才考入大学就不再读书。”

当高等教育变成人生的目的地,而不是起跑线,尽管可以用“高考仍是中国少有的公平考试”来搪塞制度的戕害,但仍值得警惕和反思。与诸君共勉。


丁玖(美国南密西西比大学数学系教授)


中国自隋朝科举制度实施后的考试择优录取方式,本质上千年不变——一考定终生,包括一百多年来的高考。从我考进大学的那一年起,每年一次的全国统考,连日期都是固定不变的,如同作息时间也是全国统一的“北京时间”一样标准。只不过从2003年起,高考的黑色“七、八、九”三日,从七月份向前搬了一个月罢了,减少了几百万考生中暑晕倒的比例,体现了政府对考生的体贴,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然而,录取的原则和标准,至今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尚未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国家的最高教育行政部门——教育部,如果不干别事,只管高考,每年可能还是要忙得团团转。在中国家长为他们子女教育投资的长期过程中,高考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子女未来的抽象前途和具体“钱途”,不得不引起各级教育官员的最高度重视。

1980年才建立的美国教育部权力很小。它不像中国的教育部对各地大、中、小学的教育,管得那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不过是一个联邦政府的协调管理部门而已,工作职能主要是统计全国教育数据,基本上不干涉各州的教育事务,对高等院校更几乎是“不闻不问”。同样,美国教育部对于高考的作用,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体阑尾”。高考是各个大学自己的事,理应由它们决定申请的程序及录取的标准。教育部对此放任自由,也无权干涉。美国的大学有私立的和公立的区分。前者的办学方针和经费来源与政府无关,高考更是自行其是;后者因为由各州所办,其财政拨款来自本州政府,故录取的基本政策以及设施方案,也要考虑到本州居民的方方面面。

  ◆  ◆  ◆ 

人们常把中国的高考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为这个高考到目前为止,除了笔试,还是笔试,而且是一次性的。就是说即便你平时的学习优秀、成绩上等,但是如果高考砸了锅,那一切的努力付诸东流,至少今年你上大学的美梦破灭。对比之下,美国就没有中国意义下的高考概念。美国的高考是个系统工程,它有多种环节,有各项指标,完全不是中国式的全国统一出题,一分压万卷、一考定终生。固然,它也有类似于中国高考的水平测试,但那个测试是非常基本的,主要考核学生的英文和数学的基本知识。目前从国内考到美国念大学本科的中国留学生,进入名校或拿到奖学金的,都能在这个考试里考上接近满分,或甚至满分。美国有个非盈利性的全国教育机构,全面负责一种主要的水平考试,它的英文名字叫做College Board,可以翻译成“大学考试委员会”。另外,有超过五百所的高校,使用规范统一的“通用申请表(The Common Application)”,供考生网上填写。但更多的学校除此以外,还提供了自己的申请表,如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这样的名牌大学。别的学校只用自己设计的申请表。

目前美国采用两种高考入学水平考试。一种简写为SAT,是它最早使用的全名Scholastic Aptitude Test中的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意指“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由大学考试委员会全面主持。SAT包括两种考试,一种是通用测试(General),有三个部分:阅读(reading)、数学(mathematics)、写作(writing);另一是单科考试(Subject),如数学、英文或历史,每门的满分都是800。

还有一种入学水平考试是ACT,即American College Test,叫做“美国高校入学考试”,1959年引进。它由四个部分组成:文章改错、数学、阅读以及科学推理,作文属于选考。SAT和ACT这两种考试的计分方法都不是百分制的,SAT通用测试的满分为2400分,即每部分800分,ACT的总分是36分。它们不光在结构和内容上相异,注重点也略有不同。SAT考察的主要是逻辑推理和语言能力,ACT则更侧重于知识性的考核。注意,美国考试的计分原则,和中国有点相异。满分并不表示每道题都做对了,一道题目没做也不是零分。这大概考虑了人们的心理因素,因为零分成绩听起来太过刺耳,满分有注入快乐的美妙效果。有的大学要考SAT,另外一些大学则需要ACT,更多的学校可以接受它们中的任一个。这两项考试,每年都可以考几次,SAT每年提供高达七次的考试机会,而ACT一年也允许考六次。高中生所在的学校安排他们网上考。只要注册交费,随你考几次都行。自然考得最高的那次成绩,最后放在大学申请表上。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年春季起,SAT以新的面孔出现。它的考试时间、内容、要求、评分等各方面,均将有变动。

  ◆  ◆  ◆ 


在中国考大学,只有一项成绩有效,那就是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各类大学制定的“最低分数线”决定了你是否幸运跨入“一本”,或不幸掉到“二本”,或更不幸地,只能进双倍收费的“二级学院”。但在美国考大学,高中整个四年的平均成绩,和SAT或ACT的分数同等重要,甚至更为看重,因为一贯的表现最能说明考生的智育素质。除此以外,考生的社团组织领导能力、服务社区的自觉行为、音乐体育上的特殊优势、课外阅读的广泛程度、AP课程的选修门数、推荐信中评价语气等等,都是校方录取过程中着重考虑的综合因素。另外,一篇全面展示自己的,直抒胸臆的散文,伴随着考生填完的申请表格,也是让招生委员会的委员们全面考察你里里外外的重要参考。

像哈佛、普林斯顿这样的名校还有更多的要求。它们请分布各地的校友们,帮助评价鉴别考生的潜能,因为“百闻不如一见”。对于录取委员会而言,光看书面的申请材料,还是难以对考生做出全方位的衡量。这些离考生居住地不远的校友,在校方的委托下,和考生安排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谈话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内容也是可以无所不包的。在表面的寒暄和客气的交谈中,校友敏锐的眼光,深入到考生的内涵,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一个人的全面考核。面试结果,将会极大地帮助录取委员会甄别出最有特色或潜力的大学新生。总之,美国高考的多元化考察,极大地增加了录取生中真正优秀学子的比例。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book worm),尽管可能考出SAT或ACT的满分,却不一定得到名校的青睐。美国高等教育的观念是,大学培养的应是对全人类、全社会负起责任的新一代,而不是只会“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精神跛足者。

大学录取申请书一般在年底递交,翌年四月前知道结果。通常给你一个月时间决定接受与否,新学年进校。也有一些学校提供“提前录取(early decision)”的方案。若考生选择之,必须提前申请,结果也比正常申请早到一个月。但是一旦录取,必须接受,因为已有契约在身。再好的其它大学录取,也不能撕毁合同了。

  ◆  ◆  ◆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十三周岁前来到美国,从初中的第二学期开始念起,起的英文名叫艾伦(Allen)。他刚来美国时,英文几乎一窍不通,学校专门将他和其他刚来美国的外国籍学生开小灶补习英语,和善耐心的年轻男教师非常负责,让刚到异国他乡的十二岁少年感到温暖。很快他的英文就突飞猛进了。到了八年级,他就打破了所在初中的一个记录:进入他所在州的初中部数学竞赛(Math Counts)前四名。这四人代表本州,参加了全国的初中数学竞赛,获得团体第二十九名。到了高中,他学得最好的学科是数学,还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将一位美籍韩国数学教授发表在《美国数学月刊》(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上证明的高维勾股定理,推广到高维余弦定理。高中的最后两年,他考上了本州最好的公立高中,名叫数学与科学学校,和一批本州最聪明的孩子们住在一所女子大学的校园里读书。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有博士学位,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大学生才学的科目修读。

2009年,艾伦考入一所好大学读书。经其同意,我将他在2008年秋季填写过的那所大学特制入学申请表,在这里作为范例加以解释。该表由如下的一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申请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其父母信息。第三部分为高考入学考试成绩,要列出参加过的SAT通用测试以及单科考试的日期和各部分成绩。艾伦考过两门SAT单科考试,一门为数学,另一门是物理,其中数学满分。如果申请者又考过ACT,也要将考试日期和总成绩摆上去。第四部分为目前就读高中的信息,需列出学校地址、辅导员(counselor)的姓名、电话号码和电邮地址。辅导员的职责非常重大,因为他(她)对高中生的学业和表现了如指掌,因而有责任向本校学生所申请大学的校方,写一封关于该生的评价信。第五部分则列出高四学年正在修读或已修过的所有课程。这里包括高四已修课程,是因为申请者也许已是高中毕业生,而不是明年的毕业者。

艾伦列出的科目为:高四第一学期有《大学英语II》、《遗传学》、《大学统计I》、《有机化学》、《美国政府》、《高等力学》、《经济学》;第二学期则是《大学英语II》、《C++》《统计II》、《微分方程》、《波与电》、《微积分III》、《现代物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高中最后一年所学的,与中国的高三截然不同。据说中国大陆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主要任务是全力复习迎接高考。而美国的同等学生,正在如饥似渴地吸收大量新知识,迎接大学春秋的到来。

这就引向一个十分有趣的比较。在中国,幼儿园等不及玩够就开始学小学的内容,小学急忙要教初中的东西,初中生要学许多高中的玩意儿,但是这种超前学习到了高中却突然嘎然而止,整个高中只学高中的,大学的东西一点不碰,而且进了高三后,全体同学就像广播体操前做准备工作那样地“原地踏步踏”。求知欲最强的年纪、精力最充沛的光阴,都消耗在无穷无尽的高考复习上,难怪他们中的天才进大学前就已被埋没,非天才考入大学就不再读书。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幼儿园玩个不停,小学教中国幼儿园的,初中学小学的,高中大多数人只修中学的,但那些“天生我才必有用”有鸿鹄之志的健儿,早把求知的能量洒向大学课本的页面上。高等教育才是人生轨迹的真正的起跑线!


图片源于网络

回到艾伦填写的申请表吧。它的第六部分让你如实交代,在所有中学阶段,是否曾有受到校方处理的不良行为甚或犯罪记录,请你回答“Yes(是)”或“No(非)”的两个简单问题。第七部分要求列出,除英文以外能说得流利的语种以及在家所说的语言。艾伦的回答自然是中文。在这部分还需要给出过去三年中所获得的三到五个最重要的奖项,并告诉是否附上符合校方规定的补充材料。第八部分写出高中阶段与学校及社区有关的主要课外活动,按其重要程度排列,还要指出对哪一项活动或兴趣最具热忱以及理由何在,再告诉校方,过去两个夏天里都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包括有报酬的临时工作。

关于个人兴趣的第九部分,是个重头戏。它包含有:过去一年内的闲暇时间读过的书名、学校要求阅读的书名、平时通常所读的出版物,以及你最喜欢的电影、表演、展览、音乐会、脱口秀等等。艾伦所填写的课外读过的书目中,有贝尔的《数学精英》、格里宾夫妇(John and Mary Gribbins)的《迷人的费恩曼》(Richard Feynman: A Life inScience)、赛珍珠(Pearl Buck,1892-1973)的《大地》(The Good Earth)、托尔金(John R. R. Tolkien,1892-1973)的《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蒙田(Michel Montaigne,1533-1592)的《随笔》(Essays)、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及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其中的前两本是我推荐他阅读的。在他列举的最爱看的表演中,有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去他校园所做的演讲,以及中国北京壮观的奥运会开幕式。这一部分的最后要求申请人告诉录取委员会,所申请的大学有什么最让你动心,为什么?如果你想就读的是该校的工程及应用学科学院,则也要指出什么东西导致你学工程。

申请表的最后一部分——第十部分——应该是最吸引眼球了。怎样完成它,已经成为令申请者绞尽脑汁的一件大事。它其实就是申请者所写的一篇作文,英文叫essay,更好的翻译是“随笔”,艾伦读过的蒙田随笔,就是著名的例子。essay的题目自选,可以海阔天空地纵论天下大势,也可以小桥流水地抒发心中情感。但万变不离其宗,要让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使得录取办公室的专家们一读,就能在眼前浮现出你的鲜活形象,便于他们看准你的优势或不足。那些名校久经沙场的新鲜人挑选者,有许多都堪比现代的伯乐,能在一群野马中辨认出潜在的千里马。

我同门师兄王筱沈的女儿王嘉兰,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她数学名家的爷爷王柔怀教授预测到了孙女不凡的未来。她的父亲曾让我瞧过女儿高考时撰写的随笔。这位十六岁少女笔下气势恢宏、志向高远,果然非同寻常。在文章一开头,她就把自己比作一团火。她刚念高二时SAT就考了个满分,整个高中修了她父亲任教的中央阿肯色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Arkansas) 数学系的许多课,其中一门拓扑课的教授,在推荐信中说道,她对数学的快速理解程度,可与这名教授获得过菲尔兹奖的博士导师一争雌雄。最难考取的加州理工学院,以全额免学费奖学金(Axline Scholarship)录取了她。开学前的夏季,她就前往那个人才密布的小型大学,在教授的指导下做实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实验的结果催生了一篇她大一时,在世界顶级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的论文。结果又获得第二个奖学金(Merit Award),用于日常开销。她只读三年就获得了数学的学士学位,且在那里当了三年的学生刊物《每周专栏》(Weekly Columnist)的主编。后来她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金融学的博士学位,成了一所名校金融系的正式助理教授。后来她投身联邦政府机构任职。她从15岁起,就没有花过父母一分钱。现在,虽然她有令人羡慕的高工资,但她生活简朴,每年将大量的个人所得,捐给中国贫困山区的希望工程。她实践了盖茨2006年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对毕业生们的呼唤:你们应该想想一生中,怎样为全世界的贫苦大众谋幸福。这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所定义的人生目的。

本文出自丁玖著《亲历美国教育: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十三章。赛先生获作者授权发表,有删节。



投稿、提供新闻线索、转载授权请联系:iscientists@126.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dll2004@163.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复"年份+月份",如201510即可获取月度文章,或返回主页点击子菜单获取最新文章、往期文章或直达赛先生微博。谢谢!


微信号:iscientis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