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史 | 长波极限下的1917-1926(一)

2016-03-20 许岑珂 赛先生

前言

1917年到1926年的中国,基本呈现出南北对峙的局面,也可以称作一次短暂的南北朝。北方是袁世凯遗留下来的北洋政府,南方是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护法政府。南北双方虽然是名义上的敌人,但是他们的主要精力和兵力其实都用在了各自的内部斗争上。南北双方甚至多次出现过与对方合作来打击内部敌人的事情。

19171926年间,南北政府都像走马灯一样更换着。北洋政府从1917年到1926年先后经历了两次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直皖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北京政变。这一系列战争导致北洋政府先后被皖系、直系、奉系所控制。而南方政府虽然主线是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但是内部阻力巨大,护法运动先后经历了滇桂军政变、第一次和第二次粤桂战争、陈炯明“叛变”等等变故,这些变故导致孙中山在南方政府内部几起几落,最终在他辞世之前也没能完成北伐中原的夙愿。但是孙中山晚年给南方政府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他认可了与苏联的合作,接受了大量的援助,建立了国民党自己的军校和革命武装,最后他的继任者凭借这些资本完成了孙中山梦寐以求的北伐。



许岑珂*


1916年,一代枭雄袁世凯黯然离世。这位梦想着像拿破仑那样在大革命后称帝的人物,给他身后的北洋系统留下了一个群龙无首的摊子。按照袁世凯自己操纵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大总统任期终身,而“大总统因故去职或不能视事时,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所以袁世凯死后,副总统黎元洪扶正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黎元洪自己并非北洋系统的人,在北京几乎没有任何军事实力,这个大总统可以说当得索然无味。当时身为国务总理的段祺瑞和黎元洪针锋相对,处处掣肘。一开始是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对黎元洪飞扬跋扈,语多放肆,让素有“黎菩萨”之称的黎元洪都受不了。后来段黎二人尤其在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上分歧巨大。段祺瑞主张参加协约国一方,争取利益,而黎元洪主张置身事外。

在今天看来,参战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当时欧洲战局已经逐渐明朗。尤其是美国已经在1917年4月对德国宣战,这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局面。而因为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神机营所杀,德国在八国联军中又出力最多,所以辛丑条约中德国对中国的勒索最重。中国如果参加协约国一方并跟风且取得胜利,将很有可能在战后摆脱辛丑条约中德国对中国的勒索。最后中国也的确通过参战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而且北京百姓还在一战结束后把象征着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坊,新中国又将其改为“保卫和平”坊(克林德碑原为北京名妓赛金花提议所建)。所以参战是给中国带来了实际好处的。但是当时黎元洪并未能看到这一前景,或者看到了也未必愿意让段祺瑞通过参战来扩大自己的皖系势力。

克林德碑

其实,黎段二人的矛盾,也是他们二人身后的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的一个反映。一战以后,美国的确开始用华盛顿海军条约等形式来限制日本。黎段二人矛盾激化以后,黎元洪甚至宣布罢免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但黎元洪的这一举动非常不明智。从实际情况来说,在北方段祺瑞是实力派,而黎元洪除了个总统的头衔以外一无所有,所以黎元洪并没有和段祺瑞撕破脸的资本。从法律角度来讲,总统罢免总理,所能依据的只有袁世凯制定的“袁氏约法”中赋予总统的绝对权力。但是袁氏约法本来就被世人看作是袁世凯窃取权力的道具,其法律效力非常有限。段祺瑞马上拿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向国人宣布总统无权罢免国务总理。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

《临时约法》是宋教仁搞出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临时约法》实际上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体为责任内阁制,赋予了国务总理对国家的实际行政权,总统只是国家名义上的元首。这样总统自然就无权罢免国务总理了。但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段祺瑞对《临时约法》毫无敬畏之心,所以他此时搬出约法完全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湖北新军出身的黎元洪,还是北洋军阀出身的段祺瑞,总算是知道先用法律手段来和对手较量,这总比当时某些不经过法律途径动不动就诉诸武力的人要强。

段祺瑞被罢免之后回到了天津,伺机反击。依仗自己在北洋系的影响力,段祺瑞策动了八省独立,来胁迫黎元洪。这时候安徽督军张勋不揣冒昧地跳了出来,在黎元洪的邀请下宣布要调解府院之争,结束国家混乱的局面。而张勋认为挽救国家的方法是拥戴溥仪复辟,并且解散国会。此时的国会基本上是1913年的第一届国会,也叫“民元国会”,在孙中山心里是最正统最正义的国会,但是我们之后会讲到,就是这个国会也在1922年彻底“背叛”了孙中山,选择了北洋政府。民元国会曾经被袁世凯解散过,但是在袁世凯死后被恢复,这一次张勋是第二次解散该国会。张勋知道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召集冯国璋等实力派军阀商议。冯国璋等人全都表示大力支持张勋的决定。于是张勋在1917年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数千辫子军进入北京,拥戴溥仪复辟大清。黎元洪被迫到使馆区避难。黎元洪很不幸地两次面对中国复辟帝制的阴谋,而且自己都处在漩涡中心,但是黎元洪始终没有见利附逆,应该当得上可贵二字。

事实证明,张勋头脑太简单。张勋满以为自己成了挽救国家的英雄,正等着做大清复辟以后的元勋,可惜没有想到,当初支持自己的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马上翻脸不认人,二人联合起来以再造共和的名义出兵攻打张勋。段祺瑞甚至在这场战争中动用了中国最早的空军来轰炸紫禁城。这次轰炸一共只扔了三个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这种新奇的进攻方式把紫禁城内所有人都吓得面如土色。张勋在北京的辫子军人数有限,也没有带重武器,这些军队收拾光杆司令黎元洪是绰绰有余,但是对付实力强大的段冯二人则力不从心。张勋也没有想到段冯等人会如此背信弃义,所以张勋被段祺瑞等人打得措手不及。从此他的势力就淡出了历史舞台。

段祺瑞一生中号称三造共和。第一次是在湖北新军武昌起义后,在镇压起义中间突然从前线回到北京逼宫,要求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退位;第二次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这次推翻张勋复辟的闹剧是他唯一一次用武力再造共和。三造共和是段祺瑞一生中最为显赫的政治标签,被他自己和后人每每提起。其实当时很多人都看到了推翻张勋复辟是一件露脸的事情。孙中山也想组织讨伐张勋,可惜张勋倒台太快,还没等孙中山动手就结束了,于是这一彩头被段祺瑞抢了去。可见在重大历史关头,眼光敏锐出手及时抢得头彩是很重要的。

段冯二人联手利用张勋赶走了政敌黎元洪,然后又以再造共和的名义赶走了张勋,于是大功告成。从此北京就由同为北洋系的段冯二人共同执掌,段祺瑞恢复国务总理的职务,而冯国璋就任黎元洪没有当完的大总统。这时候一直在一旁观战的孙中山希望段冯二人能够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元国会,但是军阀出身的段祺瑞作风极其强硬,段宣布他不要《临时约法》,也不要国会(段的强硬作风让他一生吃了不少亏)。愤怒的孙中山于是在1917年7月召集被解散的国会议员们南下广州,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的支持下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们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的大元帅。军政府随即决定挥师北伐,第一次护法运动开始。这也是孙中山在广州的第一次北伐。

段冯二人在北京对于如何对待孙中山的广州军政府发生了巨大分歧,史称第二次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坚决用武力对抗孙中山的北伐,而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冯国璋的和平统一主张取得了实际上的成功,最后双方议和的呼声越来越大。滇系和桂系军阀实际上并不是真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他们只不过想借助孙中山的威望和护法的口号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得到了自己利益以后,陆荣廷和唐继尧纷纷表示要议和,并且要把坚决北伐的孙中山赶出广州军政府。孙中山就任大元帅还不到一年时间,1918年各个南方军阀联合起来,把军政府由大元帅制度改成了总裁合议制度,设立了七个总裁,孙中山失去了号令军阀的权力。而广州军政府实际上由桂系军阀陆荣廷控制。孙中山灰心失望,在日记中称“南北乃一丘之貉”。孙最后愤然离开广州,到上海的别墅居住。这里插一句,孙中山在上海的别墅相当气派,占地2500平方米,是由华侨慷慨集资捐助的。孙中山自1918年起,每到失意之时就会搬到上海的别墅中居住。

孙中山一生革命,但是空有一腔热情,几乎没有成功的时候。而先前成功了的武昌起义其实孙中山事先也并不知情。更多的时候,孙中山只不过是各个军阀利用的一面旗帜。但凡军阀要打仗了,都想把孙中山这个旗帜搬出来,以显示自己的正义性。孙中山一生先后和中国的很多军阀合作,但是几乎每次合作完以后,孙又都被军阀无情抛弃,真是楚楚可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个词用在孙中山身上再合适不过。

而这时候,在北方的北洋政府,冯国璋的总统任期已满。段祺瑞和冯国璋约定两人一起下野,但是下野后的段祺瑞在1918年操纵自己组建的“安福国会”选举傀儡徐世昌当大总统,而自己成为北京政府的实际操纵者(也就是说,此时中国不光有南北两个政府,还有两个国会:即此时在广州的民元国会,还有北京的被段祺瑞操纵的安福国会)。徐世昌是个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的文人,是袁世凯的老搭档,从袁世凯初练新军开始就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所以徐世昌可以称得上是北洋元老。每次北洋内部有矛盾,徐世昌都会被搬出来调解。但徐世昌自己并没有军队,所以这一次当总统也只是皖系的傀儡。1919年,冯国璋病逝,曹锟吴佩孚作为新直系军阀的代表逐渐崛起,最后在1920年发动了直皖战争,击垮了皖系军阀,解散了安福国会。皖系军阀的势力就此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徐世昌的傀儡总统身份得以延续,直到两年以后曹锟把他最终赶下台。

直皖战争期间,直系军阀联络控制广州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进攻处于广东与福建的粤军,史称第一次粤桂战争,或者两广战争。粤军由陈炯明许崇智率领,而当时的陈炯明还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粤军在第一次粤桂战争中打败了陆荣廷,重新占领了广州。粤桂战争之后,护法军政府宣布解散,孙中山于1920年11月回到广州,重组广州政府和国会。

1921年年初,广州的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所谓非常,是指当时国会议员不到法定人数。这样北京和广州出现了分别由安福国会和民元国会选举出的两个总统,而且这两个总统都不掌控军队,军队由各自政府的军阀掌握。因为北京的曹锟和吴佩孚仍然没有恢复《临时约法》,并且民元国会尚在广州(民元国会于两年后迁回北京),孙中山宣布北京北洋政府非法,并且希望和北洋总统徐世昌一起下野,促进中国的统一。

1921年6月,桂系陆荣廷再次袭击广东,史称第二次粤桂战争。粤军在这次战争中再一次击败了陆荣廷,并且攻入了广西大部分地区,甚至在一些地方有滥杀的行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第二次粤桂战争之后,陆荣廷的势力基本上被摧毁。广西后来被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为代表的新桂系控制。李、白二人及其麾下的新桂系军队在后来的将近三十年时间里都是中国极其有影响力的一支势力。

* 作者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系副教授。本文为作者的读史笔记。受赛先生之邀发表,与各位读者交流。


延伸阅读

  周末读史 | 沙漠帝国的兴衰(上):其兴也勃焉

②  周末读史 | 沙漠帝国的兴衰(下):其亡也忽焉

③  周末读史 | 古欧洲壮阔的民族迁徙浪潮(一):欧洲民族与罗马共和国

④  周末读史 | 古欧洲壮阔的民族迁徙浪潮(二):欧洲民族与罗马帝国

  周末读史 | 古欧洲壮阔的民族迁徙浪潮(三):一路向西



投稿、提供新闻线索、转载授权请联系:iscientists@126.com

商务合作事宜请联系:dll2004@163.com

更多精彩文章:您可以回复"年份+月份",如201510即可获取月度文章,或返回主页点击子菜单获取最新文章、往期文章或直达赛先生微博。谢谢!


微信号:iscientis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