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安静书桌”到“江汉夜校” | 做文化,江汉是认真的

江汉之声
2024-08-24


2023年4月23日起,江汉区在繁华的汉口中心区域打造一批公益性为主的“可以坐下来安静读书学习”的自习室和公共学习空间。运行一年来,已有14个点位,261个自习座位,服务来自汉口地区乃至全市的受众近4万余人次(调查统计显示,“安静书桌”35岁以下受众占比83.3%,25岁以下受众占比52.7%)。


一年后的今天,江汉区在“安静书桌”基础上,升级推出新时代“江汉夜校”,整合实体书店、群团组织等各方面资源,在晚上和非工作时间,面向社会公众开设兴趣爱好、人文社科、专业技能、心理辅导等教学课程。



当下,市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群,对城市既有一般性的通用需求,也有越来越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新期许。


怎么样更好满足人们对所处城区的期待、对精神文化的更高层次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疑对江汉,对城区的“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让文化与人双向奔赴


城市、城市的文化,一定是因为有人,有人的参与和互动,有新的心灵力量的点亮,有延绵不绝生命力的注入,然后才有意义、有影响、有传承与弘扬、出现高原和高峰。



从淄博到西安洛阳的国潮文化,从贵州村超到哈尔滨冰雪,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的内容、产品,有没有生命力,受众会用脚投票。


如果一场文化活动只有提前安排好的观众,一个文化消费场馆里只能看到零零散散几个自发前来的市民游客,这样的文化建设路径无疑是低效乃至无效的。很多发展建设项目的失败,根源就在于供给与需求高度不匹配。


年轻人是城市的未来,为了和未来结伴而行,江汉区将年轻人的需求当做重要的目标,致力于比其他城区更了解年轻人、更优待年轻人。


在文化生活的内容供给上,在策略方法上,不应再是“我想到什么,我有什么,我就给你哪些”,而是“你需要什么,你向往什么,我就提供这些”。



唯有文化与人彼此认同、双向奔赴,才能实现文化与城市的相互成就、共生共荣。既是城市塑造文化,更是文化塑造城市。


无论是北京、上海、苏州、杭州等中国名城,还是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性都会,文化最终都成为了构筑城市品格的关键力量,成为了吸引人流、留驻人才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岁月变迁中最能持久维系城市生命力的底蕴和支撑。



二、从大处着眼,从小切口入手


文化建设当然要有示范带动作用好、辐射牵引力强的“大手笔”“大文章”,但也不一定都要是大规模的活动、大体量的项目,可以是从细节入手的“小而美”的“安静书桌”,可以是用“四两拨千斤”巧妙方法打造的“文化景观”,也可以是城市更新中街巷路边“日见而不觉”的雕刻、绘画、构图的审美陶冶,还可以是引导调节人的行为和活动的新时代“江汉夜校”课程等等。



通过小切口的变化,可以让文化基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日常、浸润到城市的内在肌理、改变城市的精神气质。


文化的力量也正在于此:不一定触及到,却时刻照耀着人。江汉,既要让人惊讶、心动于“颜值”和“身价”,又可以使人长情、眷恋于内涵和品格。


从“安静书桌”到“江汉夜校”,正是江汉区立足小切口、欢迎年轻人、找到真实需求、满足真实需求的一种探索尝试。年轻人或许还在校园阶段、或许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迷茫期和适应期、或许于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提升阶段。他们有的需要一处能够静得下心来阅读学习思考的“安静书桌”,有的需要一些能够实现终身学习和充能提升的夜校课程,有的需要跨领域跨圈层社群空间和交流平台,让新信息新理念新思想的碰撞融合和互促共进……



我们力图通过自身的理念转变、方法转变、工作转变,让文化供给变得更年轻、更有趣、更有特色魅力、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更好满足不同受众、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将“干好工作”和“讲好故事”

统一起来


当夜幕降临城市,阅读的灯光在城区各处纷纷点亮,不同的人静静地坐在“安静书桌”前,脸上满是专注和投入,有如“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动。


读书本是一件很日常和平凡的事情,但是在平常里又包含着向上牵引的内在力量、向上托举的精神向度。


维系这样向上的态势和品格,以“什么样的人在”,吸引“什么样的人来”,正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常常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好城区形象的塑造和营销宣传。但“安静书桌”这些人、这些画面、这些瞬间,或许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之一。



因为这些,可以说“江汉不亏待读书人”,江汉这个城区是有品格、有方向、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可以说“江汉不只有夜消费,还有夜读、有夜校”,江汉人是有书卷气、有精神、有内涵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通过这些标志性、具象化的文化项目,可以逐渐改变、优化自身和外界对江汉形象的认知和建构,讲“好故事”,“讲好”故事。“卓越城区”的精神气质,正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得到润色、刻画和传神。


四、做好城区文化积淀的

“暗功夫”


伟大人物的成就,往往因为“暗功夫”的底蕴和支撑。而城市、城区的发展,同样需要看不见、摸不到“暗功夫”的积淀。


城市、城区的能级跃升、力量爆发、光芒绽放,不会是灵机天降、突如其来的产物,一定是“能量场”长期积累、丰富、酝酿的集中、升华、质变。



为了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竞争中赢得战略优势,江汉区积极推进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疏提并举,一方面疏解非核心功能,另一方面则是调整优化存量基础上的做优增量、做强增量。


唯有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定力,将眼光放长远、将视野放开阔,理想而不空想,务实而不现实,做时间的朋友,坚定不移地专注投入于真正有长远价值的投资,才能形成自身“暗功夫”的底蕴和支撑。


没有暗功夫的人,或许能在同批竞争里射中别人射不中的目标;而有暗功夫的人,则能射中别人看不见的目标。



在“暗功夫”上下更大力气,在于将科技创新、文化发展作为“基因工程”,促进科技和文化两翼齐飞,多开辟一些打破惯性、打破惰性的新空间,多做一些贵而正确、难而正确的事情。正确的事情,往往是逆水行舟、非难则贵,甚至需要系统更新、重塑自我。


通过超越对手的付出、积年累月苦练内功、不断更新迭代、打造全新的自己,这样形成的实力优势,别人才难以复制、也拷贝不走。


五、迈向创造力生产

和创意经济


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本就是贯穿近现代文明进程的一对“母题”,一体两面,相互补充,密不可分,其共同根源还是人,核心是人的创新精神、创造活力在不同领域的涌现和绽放。


形成一整个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创造力生产和创意经济萌发孕育的生态系统,可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促进科创、文创的融合发展。



将城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前瞻谋划和系统运营,打造“文化街区式城区”,不再只是“城区的文化街区”。


从“楼上楼下,办公商业”变为“楼上楼下,科创文创”,未来实现城区繁荣的新增长点将更多来自于创新赋能的科创、文创,城区星罗棋布地将是科技和艺术交织融汇的各类科技装置、文创设施、图书馆、博物馆、小剧场、演艺机构,周边错落有致的是个性化商业体、小店,提供富于烟火气和地方特色的生活体验,打造整体性的创新生态。


让江汉成为一个“文化街区式城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活力中心、文化中心、年轻力中心、创造力中心,其核心是对人自身的深刻关注,对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视和培育,从这一源头中生发出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城市让我们每个人更好,我们每个人让这座城市更好。从“安静书桌”到“江汉夜校”,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再到对城区发展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做着一些小事,努力发出一些声音,我们希望也相信这些是被这座城市和工作生活于此的人们所需要的。

/////////


从“安静书桌”到“江汉夜校”,

从自我研习到群体学习,

江汉不亏待每一位读书人。


从拥有梦想,到实现梦想,

江汉夜校与你,一起为美好未来努力。

兴趣类课程首发,

更有提升类课程后续跟进,敬请期待。


扫描二维码

获取【江汉夜校课程总表】



END


撰   稿|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邓文锦

编   辑|童克琴

编   审|张   景


投   稿|3057779502@qq.com

出   品|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融媒体中心  

           
欢迎点赞转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到江汉路 请往STAY走!(文末有奖征集)

@所有人,这里有一份来自“前任”的神秘盲盒,请查收!

 点赞、在看、分享,获取江汉最新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汉之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