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来如此|“上海第一人”漫长流浪的终点,是我们齐心守护的故乡
/
时至清明,是仲春与暮春之交。春雨如酥,不少人不远万里赶赴故乡,加入到大的小的祭祖队伍中。而在上海,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公墓暂停接待市民现场祭扫,唯有“云端”可寄托思念。
你知道吗?6000年前在青浦,有一个“年轻人”,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上海先民,又被誉为“上海第一人”。
图|胡飞云
人最初没有故乡,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漫长流浪的最后一站。他们有的把定居下来的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有的将自己赖以安身立命的职业作为姓氏。
于是,我们有了自己的家族,有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学会了用祭祀的方式,感恩先人给了我们今天这个家。幸福地活在这片故土上,是祖辈对我们的最好祝福,也是我们对祖辈最好的回报。
图|胡飞云
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的崧泽遗址,被誉为“上海之源”。这里出土了“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井”,上海先民最早的生活足迹在此起步,这里既埋藏着6000年前最早的上海,又保存着5000年前中国文明起源的证据。
“上海第一人”面貌复原过程
2004年春天,崧泽遗址第五次挖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的7座墓葬,其中一座俯身墓中的头骨保存较为完好,敏锐的考古专家马上做了骨骼标本的提取和保护。
通过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上海第一人”的相貌被复原。这是一位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的男性,面部略显扁平,鼻根低平,具有典型的东亚蒙古人种特征。
崧泽遗址2004年发掘马家浜文化房址
在中国人的生命里,祭祖,是为了记住人生的根脉:记住你的姓氏;记住你的故乡;记住你从何而来;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清明寻根青浦,“源”来如此。
图|王可伟
崧泽遗址发现于1957年,“崧泽”的意思是指“吴淞江流域湿地中的一块高地”。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改写了上海历史,大量珍稀文物将上海古代史前推至距今6000年前,再现了上海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悠久的文脉与传承,表明了6000年前的上海与当下现代大都市的上海同样辉煌。
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上海崧泽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崧泽文化是第一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文化,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上海原住民的文化。
2021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上,上海青浦崧泽遗址被公布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崧泽古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有人说:“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
而清明,就是这漫长时间河流里的一次自我疗愈。
清明时节,春风拂柳菜黄花,寻根青浦祭先人。
图|胡飞云
年年清明,念念清明,
慎终追远,珍惜当下!
编辑 | 喵喵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艺”起战疫 汇聚群文力量
三行情诗,送给青浦的春天,一场对春的告白
直上青云|安心宅家看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