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年味|过年氛围组!浓浓年味儿就从“青浦这一口”开始……
©蒋建国
一进腊月门,转眼便是年!
今天是腊月十三,
“年”,正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
在中国人的心中,年是团圆,
过年时与家人共享的美食,
烙印在每个人的味蕾上,
成为我们记忆深处浓郁的年味儿。
江南水乡,烟火食肆香气飘,
以非遗美食迎春,让年味儿更浓,
今天,小编邀你一起品尝青浦的非遗年味!
你准备好了吗?
/ / /
PART 01
-
市级非遗名录——“阿婆茶”
🍵跨越百年的浓香“茶味儿”
“阿婆茶”是金泽镇商榻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民间习俗。对于当地的农家人来说,过年最好的团圆方式,除了那一桌用心做成的年夜饭之外,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围炉茶话时,捧在手心里的那杯温暖的“阿婆茶”。
当地的农家人,特别是农村里的阿婆,每天你来我往,围坐在农家客堂里或廊棚下,桌上放好咸菜苋、萝卜干、九酥豆、菜茎塌饼、麦芽塌饼等自制土特产,边喝茶边拉家常,嘴不闲、手不停,其乐融融。
看着被柴火熏得漆黑的“铜吊”,在冬日里冒着热腾腾的水蒸气,身着蓝青色花袄的阿婆们,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日子悠悠地过,茶水慢慢地喝,“烟火人间”不过如此……
“阿婆茶”是有别于其他茶道的民间茶文化。在吃茶的过程中,人们自娱自乐,使许多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借以流传发展。这种以茶为礼、以茶待客,并能交流思想感情、构筑睦邻和谐友情的文化道德风尚,是江南水乡地区的一种特有民俗。
PART 02
-
市级非遗名录——徐泾汤炒制作技艺
🍲传承百年的本土“美味儿”
“徐泾汤炒”起源于青浦徐泾的蟠龙古镇,迄今至少有百余年的历史。素有“万里国道第一镇,精美汤炒在徐泾”的美誉。
多少年来,“徐泾汤炒”在青东地区及邻近的闵行诸翟、松江泗泾、嘉定黄渡等地广为流传,在当地老百姓的各类宴请中,“徐泾汤炒”是席面上必不可少的“特色菜”。
“汤炒”,顾名思义,就是用汤炒出来的菜肴。它的最大特征是不用高温油锅烹饪,仅用高汤制作,是一种介于汤和炒菜之间的美味菜肴。
“徐泾汤炒”的基本烹饪步骤由刀工、制汤、勺工、勾芡等四个环节构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而其中堪称整道菜“灵魂”的步骤,无疑就是高汤的制作,这也是最考验大厨手艺匠心的部分。上等的高汤,是精选鸡、鸭、排骨、蹄髈等食材,以大厨多年的心得熬制出来的。上等高汤加上各种食材烹制成的“徐泾汤炒”,鲜美无比,令人食指大动。
PART 03
-
区级非遗名录——练塘糕团制作技艺
🍘吃出幸福的“年味儿”
在青浦练塘,每逢过年,总离不开一道美食,那就是练塘糕团。
练塘糕团包括焋糕、圆团,在练塘地区古已有之,极受江南百姓欢迎。练塘糕团制作技艺,以水乡地区的稻作生产为物质基础,是当地手工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项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出生、结婚、祝寿,到最后入土为安,都离不开糕团,过新年、造新房、迁新居等场合,糕团也不能少。
练塘糕团由糯米粉制作、蒸煮而成,工艺精良,工序复杂。焋糕一般要经过磨粉、手粉、焋、入笼、蒸制、出笼、点红水(盖印)或者拍花等工序;圆团一般要经过馅子熬制、磨粉、揉粉、做造型、入笼、蒸制、出笼、点红水等工序,成品糕团不仅香糯可口,而且造型美观。这一扎根于江南人家日常饮食中的传统技艺,家喻户晓、代代相传,深深烙印在青浦人的美食记忆中。
对于青浦人来说,练塘糕团已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复杂的制作过程,加上时间的成全,才演变成人间至味。
这方糯米糕,软糯中带着香甜,米香中和着豆香,浓缩着江南地区的历史文明、稻作文化与饮食习俗,是冬日午后品茶聊天不可或缺的小食。
这些风味独特的非遗美食代代相传,
它们与历史相连、与生活相融,
承载着青浦人对吉祥的渴望,
对福寿康宁的期盼,
已经成为青浦人血脉深处的美食符号,
同时,也是青浦特有的新春“年味儿”~
<<<
编辑丨喵喵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摘下青浦这一份冬日甜蜜,2023新年开局“莓”烦恼!
2023,新年快乐!精彩青浦,历历在目!
站在2023的“门口”,盘点那些只属于青浦的“独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