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劫难 镌刻艺术 | 已故以色列艺术家雕塑作品“秋之落叶”、“和平之吻”捐赠纪念馆
今天是“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昨天,以色列艺术家玛纳什·卡迪诗曼(已故)的儿子本·卡迪诗曼及夫人专程赶到南京,将其父亲生前创作的“秋之落叶”装置艺术中的四枚“金属脸”雕塑,以及“和平之吻”雕塑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本·卡迪诗曼先生展示“金属脸”雕塑
▲“金属脸”雕塑(蔡美婷摄)
▲“和平之吻”雕塑
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副馆长凌曦,南京市公共外交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王曙生,福中集团副总裁程华军,福中集团海外发展中心总经理吕游等人出席捐赠仪式。
▲张建军馆长代表纪念馆接受雕塑捐赠
▲张建军馆长向本·卡迪诗曼先生颁发收藏证书(蔡美婷摄)
▲与会者合影
雕塑展现战争中所有受难者惨遭的迫害
玛纳什·卡迪诗曼1936年8月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2015年8月去世,是以色列著名雕塑家、画家,他创作的雕塑、绘画作品和公共艺术品遍布世界各地。2014年,以色列前总统西蒙·佩雷斯访问中国时,将卡迪诗曼先生创作的“和平之吻”绘画作品赠予中国,作为两国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玛纳什·卡迪诗曼
“秋之落叶”(Fallen Leaves)装置艺术目前在德国柏林犹太人纪念馆展出,它由一万多个张着嘴、睁着眼、面部狰狞的铁片“金属脸”组成。走在这条铺满铁片“金属脸”的路上,脚下会发出呐喊一样的回响,让人感到那些如秋日落叶般陨落的生命。
▲“秋之落叶”装置艺术
这件作品不仅反映在二战中犹太民族惨遭屠杀,也展现战争中所有无辜受难者遭受的迫害,表达对战争的反思。此次捐赠的“金属脸”雕塑今年5月将在纪念馆展览中展出,通过艺术形式将战争与和平展现在世人面前。
“和平之吻”雕塑则由一对母子和平鸽组成。本·卡迪诗曼先生介绍道,父亲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是希望世界永无战争、永远和平,“人类是一个共同体,每个人都有亲人、有共通的感情、有对幸福的追求与渴望,而和平正是所有情感的前提。”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前夕举行捐赠仪式,意义深远
二战中,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约600万犹太人惨遭杀戮,仅在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约110万犹太人遭到迫害。1945年1月27日,前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2005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这条铁轨通向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亡之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一场波及全球的浩劫,不仅有西方的纳粹屠犹,在东方战场,中国军民拚死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作为首都的南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
在“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前夕举行“秋之落叶”雕塑捐赠仪式,正是为了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不忘大屠杀遇难者,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同时,呼唤更多的国际友人加强与纪念馆的联系,同心协力保护历史记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建军馆长表示,2017年9月南京成为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大屠杀惨案让南京对于和平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说:“和卡迪诗曼先生故乡的以色列耶路撒冷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一样,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过揭露大屠杀暴行,让世人知道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我认为这是卡迪诗曼先生捐赠的意义所在。”
▲张建军馆长(蔡美婷摄)
福中集团副总裁程华军说:“这件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全体人类共通的情感——对战争的反思、对生命的尊重。我们从劫难中记忆,在艺术中镌刻。”
▲程华军副总裁(蔡美婷摄)
儿子继承父亲事业 将在宁展开采风创作
本·卡迪诗曼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名著名的艺术家。卡迪诗曼先生表示,父亲很早就知道南京大屠杀惨案,他去世前希望将“秋之落叶”雕塑捐赠给纪念馆,这次捐赠也是完成父亲的遗愿。
他说:“父亲出生在一个动荡战乱的国家,但他一生都在追求艺术与和平,他教会我自由地创作艺术、真诚地追求和平。”
▲本·卡迪诗曼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本·卡迪诗曼先生和夫人
卡迪诗曼先生年轻时就研究过全世界各地的屠杀事件,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也有所了解。昨天上午他参观了纪念馆,他说:“看到‘万人坑’遗址,感到非常震惊,心情非常沉重。”他还将参观拉贝旧居、中山码头遇难同胞丛葬地、南京博物院等地,并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他计划通过了解南京这座城市和南京大屠杀史实,创作以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并捐赠给纪念馆。
本期编辑:许晶晶 杨梦秋 潘琳娜
除署名外,摄影:王曙生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文章
即日起,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面向全球招聘专职博士后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