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了,晒晒我的成绩单
我是这样的智库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于2015年11月10日在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及南京大学的共同支持下成立,2016年3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目前挂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为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服务于国家大政方针及加强抗战史研究的总体方略,立足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日本侵华暴行史、抗战史、中日关系史及当代日本研究、和平学等领域,既注重学术研究,又注重前沿动态信息的采集、整理、研判并做出反应,取得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研究院设立了近500平方米的专门办公机构和会议室,目前共有智库办公室3间,各类会议室5间,此外还有智库图书馆、档案室和一个博士后研究室等。
仅2017年,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就召开了国际国内高端专家学术会议30多场、推进18项课题通过评审和立项;共撰写和上报各类专题报告49篇,其中《关于为国歌立法的建议》等获得采纳;研究院一年推动20种南京大屠杀相关书籍问世;在史学大众化传播方面,研究院发起在世界各地举办136场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期间,倡议全球400多个华人华侨社团同步公祭;研究院还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累计超40亿观众在线阅读关注。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站在历史与未来的高度,进行跨学科的国际性学术和战略研究。研究院仅2017年,共召开国际国内高端专家会议30余场:
2月,召开“东亚和平的新愿景”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次中日和平学者对话会;3月,召开“跨学科视域下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7月,召开日军“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会议暨“慰安妇的声音”联合申遗国际事务局会议;9月,举办“南京大屠杀与日本战争犯罪”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六届历史认识与东亚和平论坛”;11月,召开“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公审南京大屠杀案战犯70周年座谈会”、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等。
部分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研究院定期开展专题座谈会,邀请专家研讨国歌立法等建议。
专题座谈会现场
此外,研究院还举办了学术讲座、研修班等:7月,召开“南京:历史记忆与中日关系”学术讲座;举办“回顾大规模暴力和探索亚洲与欧洲的和解道路”(Recalling Mass Violence and the Roads toReconciliation in Asia and Europe)暑期研修班。
馆长张建军在暑期研修班开幕式上致辞
暑期研修班开幕式上,嘉宾与研修班全体成员合影
2017年,研究院共撰写和上报各类专题报告49篇。其中,《关于为国歌立法的建议》等获得采纳。
2017年,研究院共推进18项课题通过评审和立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15项。内容涉及历史学、社会学、大数据分析、人类学、新闻传播学、和平学、医学等领域,包括《关于民众对南京大屠杀80周年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中国、日本及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心理健康与关爱救助政策研究》、《向海外学术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的策略及建议》、《强化“慰安妇”历史的国际传播意识与路径》、《和平学视野下的中日历史问题和解路径探讨》等。
南京大学梁莹教授关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心理健康课题
. 2017年,研究院召开两次新书首发式,共发布图书20种。其中,12月5日,"以史为鉴 警示未来"2017年系列图书首发式在纪念馆举行。由研究院院长张宪文教授和执行院长张建军领衔、十多位研究员参与打造的《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上下册,中英日文版),精选中方、日方、第三方以及战后审判四个方面档案史料,采用以图证史、以档案史料传承记忆的叙事方式编纂,成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最有说服力、最权威的史料。
12月11日,研究院参与编撰的《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影印本)、《拉贝日记》(影印本)新书首发式召开。
作为中华民族苦难和人类创伤记忆的重要载体,《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影印本)内容既有日方加害者的记录,也有美英等国第三方人士的记录,更有中方受害者的血泪控诉,是收录于《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档案。
《拉贝日记》(影印本)完整地记录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内容不仅包括南京安全区向日本大使馆递交的60余件公函和400余件暴行报告,还有世界各国对日本侵占南京后大屠杀暴行的新闻报道、拉贝回国后形成的南京沦陷报告和日军暴行照片等。
此外,研究院院刊《日本侵华史研究》成功入选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CSSCI。新刊《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已于2018年3月正式创刊,并将出版英文版,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成果推向英语世界。
研究院还积极推进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国际化传播工作。法国当地时间2016年10月22日至12月15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在法国冈城展览,共展出270余幅历史照片、50余件展品和视频资料。
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军(左一)与冈城和平纪念馆馆长格里马尔迪(左二)在友好协议上签字盖章
法国冈城展览现场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4日,《人类的浩劫1937》在洛杉矶和平与博爱纪念堂开幕。
此外,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期间,在研究院和南京市侨联共同倡议下,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同期开展了134场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澳大利亚
阿根廷
研究院特邀国际友人约翰·马吉之孙——摄影师克里斯·马吉拍摄今日南京,记录南京人民的生活状态,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向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传递珍爱和平的理念。
国际友人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在南京鼓楼医院拍摄
此外,研究院还面向全球青少年,持续举办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华留学生和赴海外留学中国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做和平传播使者。
参加“2017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二期开学仪式”的南外学霸们
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第三期交流活动中,留学生学做紫金花
2017年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期间,在研究院和南京市侨共同联倡议下,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塔吉克斯坦、阿根廷、博茨瓦纳、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华人华侨社团同步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不仅是华人华侨,还有为数众多的当地居民和族裔参与悼念活动,凸显了多民族多国人的特点。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澳大利亚
荷兰
研究院始终关注时事敏感点,对突发性问题进行快速响应,提供信息预警,第一时间发声引导舆论。
如在日本APA酒店事件发生后,研究院对日本APA酒店放置右翼书籍、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行径进行了批驳和严正抗议。
2018年2月,针对两名男子身着仿制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前摆拍合影,研究院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权威发声。当日单条微博阅读量超15.8万人次,并被国内数十家央媒和地方媒体转发报道。
纪念馆官方微信相关文章截图
2月22日,在上海发生35岁男子孟某在微信群谩骂、污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事件。孟某被上海杨浦警方行政拘留5日,拘留期满后,于3月3日来到纪念馆,在刻有“遇难者300000”的墙前录制视频,进行自我炒作。纪念馆于3月5日、8日、9日接连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声。
纪念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文章截图
研究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强传播。在2017年第四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期间,从12月5日至12月14日,通过纪念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总共推送微信21条。其中,《今天是国家公祭日,请留一分钟给这份民族伤痛!请转发!》,截至12月15日上午10点,阅读量达172.0471万人次,点赞量为2.2262万人次。13日单日,纪念馆官方微博阅读量为1040万人次;公祭期间主持的#国家公祭#话题阅读量为7020万人次,联合主持的#国家公祭日#话题阅读量为39.7亿人次,话题讨论量为251.5万人次,荣登热门话题榜TOP1。
此外,由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军主持直播的“馆长带您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人民日报、网易和紫金山客户端播出后,共有上百万人次网友在线围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烛光祭” 直播,有107万人在线关注。
研究院以新媒体作为载体,把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当做一份事业来做,取得了一定成效。除了官方微博连续两年获评文博行业最具影响力官微、官方微信获得2017江苏政务新媒体传播创新奖、紫金草政务网易号荣获2017年度网易新闻“最具区域影响力”奖外,官方微博还入选2017年度全国“两微一端”百佳,这是第一次由国家官方层面组织的奖,由中国互联网基金会主办、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等协办,从150万个微博里跻身前30。
纪念馆副馆长凌曦(左一)登台领奖
本期编辑:黄文凯 马培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