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教师 | 战火中永不停办的课堂

1937年金陵大学在战火中被迫西迁但学校的一批教师决定留下在战火中他们竭力保护着平民同时尽己所能在硝烟与废墟中继续教书育人
今天是教师节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勇敢而伟大的教师


难民营里的小课堂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金陵大学被迫西迁。部分中外教师无惧危险,继续留在南京坚守校园。

当时在南京安全区内共设有25个难民收容所,而设在金陵大学的有金大图书馆、农科作物系、宿舍、蚕厂及金陵大学附中(金陵中学)5个难民收容所。


金陵大学校园内的难民


战争摧毁了宁静的校园,老师们却撑起了一片天。

为挽救生命、组织教育,他们日夜辛劳。在保护难民安全和保障难民基本生活之余,老师们重新拾起粉笔和教鞭,为难民们办起了小课堂,让他们学习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金陵大学的难民儿童


1938 年元旦,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在北大楼举办了金陵大学难民自修团,组织难民学习文化知识。

自修团由30多名教师授课。除了陈嵘、齐兆昌、顾俊人等收容所管理者担任教师外,姜本信、杨柏舟、居晴初等也担任教师。


 齐兆昌

留守大学的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课程丰富而精彩。

课程不仅有初级高级算数、初级高级日语、初级高级英语、初级高级国语这些文化课,还有女子体育、男子体育、唱诗、音乐、劳作、圣经研究等,内容丰富多样,德智体美劳一样都不缺。

难民们可以像和平年代的学生们一样,根据自身情况和喜好报名选修相关课程,充实自己的生活。

金陵大学难民自修团教职员名单


根据课表,课程安排可是相当紧凑:从周一到周六,每课时1小时,上午从7点到12点,下午从1点到5点,休息1个半小时后继续上课,直到晚上8点全天课程结束。而老师们,很多都是在义务为难民们服务。


撑起战火课堂

乌云笼罩南京,日军的暴行仍在继续,开办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金陵大学农学院美籍教授林查理与美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阿利森在与日军交涉过程中,遭到日本士兵的殴打。

 林查理

中国教师往往比外籍教师承担更大的风险。

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所长齐兆昌曾被日本兵扣押,幸亏林查理及时赶到,和日本兵说齐兆昌是自己的仆人,日军才勉强放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金陵大学教师一边全力制止日军暴行,一边开展教学活动。

1938 年秋,金陵大学难民自修团更名为金陵补习学校,由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贝德士担任名誉校长,陈嵘全面主持工作。

 贝德士 陈嵘

金陵补习学校设在金陵大学校园内,以“指导失学青年,补习各种基本学科”为宗旨,招收15至35岁的学生,主要开设国文、算学、英文等基本课程,分为高、中、初三级。高级约为高三程度,中级约为高一、高二程度,初级为初中程度。

此外,在金陵大学留宁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还开办了另外几所学校:

金陵工读学校:设在金陵大学农具工厂原址,以“训练青年取得应用技能”为宗旨,招收15至19岁男生,授课内容主要是木工、金工、电工、瓦工、漆工等科目,并辅以国文、算学、珠算及簿记等应用常识。金陵耕读学校:设在金陵大学蚕桑系原址,以“养成农业生产人才”为宗旨,招收16至19岁男生,授课内容主要是蔬菜、果树、稻麦、蚕桑、棉作、造林、畜牧、农业经济、科学常识、国文、算学等课程。金陵小学:设在金陵大学农业专修科原址,以“健全之国民教育”为宗旨,招收男女学生。此外,还在鼓楼教堂为老年人开办了识字课程

1939年8月5日,金陵补习学校第三期课程结束。

之后金陵补习学校担负开办中学的重任,一直教授中学课程。

直至1940年下半年更名为鼓楼中学,陈嵘任校长,齐兆昌任总务主任。老师和学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侵略者:你们也许暂时占领了我们的家园,但你们永远无法摧毁我们的意志。
为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为保护金陵大学西迁时未能搬走的重要物资和珍贵校产,并让失学青年得以继续学习,陈嵘、齐兆昌等人仍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苦苦坚持。

他们将鼓楼中学迁至金陵中学校内,更名为私立同伦中学。

他们与日军当局苦心周旋,要求日军不得损坏金陵大学及其附属中学的所有校产,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师生安全

直至1945 年8 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私立同伦中学才得以恢复金陵中学的校名。



教师节致敬所有伟大的老师


部分素材来源 | 《从“育人”到“爱人”: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留宁教师群体研究》(陈声玥 陈蕊)、《南京大屠杀时期的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王勇忠)

审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编辑 | 潘琳娜

签发 | 凌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