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奶奶的这十年”系列(6) | 爷爷心里有个“世外桃源”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截至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55位。老人日渐老去,他们的记忆亟待后人传承。纪念馆以“这十年我爷爷奶奶的故事”为主题,面向幸存者后代开展征文活动,从记忆传承的角度讲述发生在祖辈身上的故事。今天推出第六期,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孙女常恺芸执笔,看看一位敢于冲破童年梦魇,勇敢发声的爷爷努力生活的样子。如您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欢迎投稿,投稿邮箱:maydayqq113@126.com。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这对在85年前那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人们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的爷爷常志强就是其中一位。1937年12月13日,对爷爷来说是一生中不能忘却且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一天,我爷爷目睹了自己的亲人惨死于侵华日军的屠刀之下,当时年少的爷爷被吓得晕了过去,因而捡回了一条命。年仅9岁的他从此沦为了孤儿,为了生存,爷爷贩卖过油条烧饼;上紫金山捡拾过松针、松果、枯树枝;贩过米、卖过米;去明故宫割过草......他说过:“我一定要活下去,天上的爸爸妈妈一定也是这么希望的!”
“他们不是不承认吗?我活着,我就是见证!”
从那时起,爷爷开始向世人讲述那段让他痛彻心扉的苦难遭遇,在近鲐背之年也频繁地应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用实际行动,成为了我们全家人的榜样。
在纪念馆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参加了家祭活动,并与小姑一同为遇难同胞献花。
从左到右:常小梅,常志强
接受美国南加州大学全球会议中参与讨论“记录幸存者故事的重要性”,并拍摄了纪录片《Two sides》;
从左到右:史蒂芬·史密斯、荣·梅耶、徐新、谢明、常志强
2016年
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纪录片创展中心的邀请,参与拍摄了五集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的第二集;
常志强参加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首发仪式
应新华社江苏分社邀请,参与拍摄了微电影《每个人的“12·13”》;
应邀参加南京夫子庙小学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活动,被聘请为校外辅导员。
常志强在展板上写下“好好学习,珍爱和平”的寄语
多年以来,纪念馆给予了爷爷无限的关怀和温暖。与此同时,也让爷爷的内心更加强大,更敢于去诉说,敢于面对镜头,敢于做维护和平的使者。
南京有两个地方是爷爷的精神家园
我的爷爷今年已经94岁了,虽然记忆力有些衰退,但是南京有两个地方就像他的精神家园一样,始终牢记不忘。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面“哭墙”,上面镌刻着幸存者亲人遇害的名字。
我曾经听小姑说,2017年11月27日,她陪我爷爷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每个人的12.13》微电影的拍摄,当时有一个镜头是爷爷用手抚摸“哭墙”上自己亲人的名字。当爷爷触摸到“哭墙”上太祖父的名字时,爷爷的右手竟微微颤抖了,手指下意识地向后缩了一下,但又迅速摸回到自己父亲的名字上。爷爷这细微的动作被我小姑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这面“哭墙”就如同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桥梁,成为了爷爷和已逝亲人话话家常的精神寄托。
爷爷心里有个“世外桃源”
这十年,唱戏、画画、剪纸、读书......爱好广泛的爷爷像个小孩子一样,是我们全家人的宝。“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要画得短点。”“羊的品种多,我没在农村和草原待过,所以就不太好画。”......在小姑的鼓励下,爱好画画的爷爷完成了“十二生肖”连环画。因为爷爷属龙,所以在画龙的时候,爷爷格外的认真。只见他擦了画,画了擦,小姑让他换个简单的,爷爷却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刚才作画的方法有问题,我要先把龙的整体画出来,然后再画局部。”经过好一番修改,终于完成了。他拿起画笑着说道:“七捣鼓八捣鼓,还有点像样了呢!”
用废纸做的剪纸画——《蝶飞舞》
用玉米皮、树叶、笋皮做的贴画——《草屋》
用橘子皮、树叶做的创意剪贴画
创作中的爷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