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增收工作受到《四川日报》关注
今日,
《四川日报》第三版头条
聚焦四川易地搬迁后续就业增收热点。
四川多措并举,
群众搬得出,
更要稳得住、过得好。
快来看看完整内容——
群众易地搬迁安家后,还要做好后续治理就业增收——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过得好
8月天气正炎热,吉达曲波没有待在凉爽的凉山州昭觉县老家。凭着电焊和砌砖的手艺,他在山东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每个月有5000—7000元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都有着落,这还要感谢政府的免费培训呢。”
吉达曲波家住凉山州昭觉县,兄弟姐妹8人,他是长子。去年一家人易地扶贫搬迁到沐恩邸社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但吉达曲波仍感觉经济压力较大,最小的妹妹刚3岁,另外6个在上学,父母又没有固定工作,算上各项帮扶政策,一家人每月各种开支也要五六千元。对吉达曲波来说,挣更多的钱,减轻父母的负担,资助弟妹们上学,是他这几年最牵挂的事。
起初,他去了山东一家食品厂工作,但是因为技术含量低,工资不高。去年底,他听说家乡人社部门组织了免费技能培训,立刻赶回来报名学习电焊和砌砖技术。今年7月,他再次前往山东,顺利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新工作,工资也比在食品厂工作时涨了不少。
和吉达曲波一样,吉克木果也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改变了生活。他们一家7口人是去年从悬崖村搬迁到沐恩邸社区的。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孩子,他选择就地创业,在沐恩邸社区开起杂货铺,而人社部门举办的电商知识培训正对上了他的“痛点”。在系统学习了网络直播知识后,他正计划着多渠道增收,把杂货铺交给妻子经营,自己则依靠悬崖村的旅游开发,开展网络直播带货。
吉达曲波和吉克木果都是昭觉县沐恩邸社区易地扶贫搬迁人群中的年轻劳动力,是家庭经济支柱。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家庭增收,也与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息息相关。
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过得好是目的。省人社厅坚持把学党史办实事解难题和促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就业增收结合起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大中型安置点,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就业增收。
开展更加精准的就业创业培训,就是促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就业增收重要举措之一。
“我们研究制定搬迁劳动力年度培训规划,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培训。”省人社厅相关人士介绍,该厅对搬迁劳动力开展“送训上门”“培训专班”“以工代训”,还强化培训与就业联动,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
“对于更多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来说,今年推出的131举措将覆盖到全省所有搬迁劳动力。”省就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省人社厅印发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就业增收工作方案》,从2021年起,每年为有外出务工需求的搬迁劳动力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适合的岗位信息、1次免费培训,每年在大型以上集中安置点开展专项招聘活动2次以上,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的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水平稳中提质,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来源:四川日报
更多阅读
1603名“全国技术能手”,来看都有谁!@四川小伙伴,这两项资格考试开始报名啦!961个名额!成都市2021年3季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啦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