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省农民工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川人社 2023-03-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工已经是建设的生力军,要特别关心。为农民工服务要广覆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全省农民工常年保持在2500万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近1/10。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落实,把农民工作为重要战略资源来对待,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重大战略工程来推进。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16条、支持返乡创业22条具体措施,创新实施服务保障、返乡创业、“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等,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民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农民工转移就业突破261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462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8.2%、170.5%;十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突破98万人,实现创业产值6570亿元,“农民工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成为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回望十年,是我省农民工工作飞速发展的十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尊重农民工、服务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的充分彰显,也是广大农民工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时代担当。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创新农民工工作制度机制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人才培养为重点、优化服务为核心,不断提高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水平,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蔚然成风。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全省农民工工作会议、农民工迎春座谈会,多次召开农民工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农民工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调整完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农民工工作已成为各级各有关部门“一把手”工程,重视农民工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农民工工作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和省委民生事实考核内容,将农民工就业创业、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作为硬性考核指标。


(二)健全工作机构。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压缩精简机构编制的背景下,在省本级、20个市(州)和143个县(市、区)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建成村(社区)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近600个,在省政府驻外办事处设立农民工工作处,专司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全省农民工服务机构专职人员达3000余名,基本形成了各级党政统筹、领导小组牵头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上下联动机制,农民工服务保障得到全面落实。




二、强化就业创业,不断满足农民工现实需求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建设者,从“打工者”到“产业工人+返乡创业者”,从“劳务收入”到“劳务经济+归雁经济”的“农民工经济”,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全省呈现农民工总量不断增长,但增量主要集中在省内转移、跨省转移则有所减少;“农民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劳务收入和返乡创业收入占比结构逐年优化;新生代农民工学历结构在逐步优化,择业观念、未来规划也在不断变化等显著特征。


针对这些变化,四川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增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脱贫奔康、推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把稳就业促就业放在首位来抓,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全面落实稳就业保就业任务,多措并举,全力保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农民工“有活干”。同时,外出农民工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投资家乡、建设家乡,用实际行动回报桑梓,产生了广泛的经济社会效应,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服务等方式,确保农民工创业“干得好”。


(一)稳定就业岗位。大力实施“稳就业15条”“四个一批”等就业政策。建立省内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保障制度,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扩岗。精准收集、推送省内外就业信息,促进人岗精准匹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285场,提供岗位231.7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1.6万人。今年1—9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2614.3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481.10万人;省外转移1133.22万人。


(二)加大转移就业力度。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平台,盘活农民工零工市场,持续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常态化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开展线上线下求职招聘“春风行动”和百日网络招聘行动,每年开展农民工招聘活动1000场(次)以上,实现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农民工转移就业组织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2021年底,农民工人均年收入约为44340元,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的2.5倍,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主要来源于劳务收入,不仅城市建设离不开他们,乡村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他们。


(三)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农业产业园等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实施返乡下乡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每年为10万余人次提供免费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组建专家服务团,开展返乡创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将各类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向返乡下乡项目开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514个,入驻企业1.9万家。今年1—9月,新增返乡创业6.32万人,吸纳就业16.1万人,新增创办企业3.1万个、实现产值107.2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88亿、发放创业补贴7385.5万元。


(四)培育劳务品牌。秉承“川妹子”等一大批老牌“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历史底蕴,坚持把培育区域特色劳务品牌作为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牛鼻子”,主动融入全省“5+1”现代工业、“10+3”现代农业、“4+6”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运作、技能化开发、品牌化推广,深挖劳务品牌助推农民工转移就业、带动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省市县区域劳务品牌梯次发展模式,首批培育认定“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0个。制定“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2条支持政策,联合高校研究制定劳务品牌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定期举办劳务品牌展示交流活动和发布会,走出了一条树品牌强劳务新型农民工就业路。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培育劳务品牌232个,其中认定61个。




三、强化分类培养,不断壮大农民工人才队伍


农民工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社会实践大学培养出来的实用型人才,是支撑“基建强国”“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川立足农民工数量大的优势,采取分类培养方式,不断提供农民工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人才。


(一)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出台《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推行“互联网+”、新型企业学徒制培训模式,依托农民工服务网和手机APP培训功能,着力拓展培训渠道。截至目前,全省农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万人。2021年,全省共培训农民工86.7万余人次,其中,劳务品牌培训16.3万人,返乡创业培训6.2万余人。


(二)强化管理人才培养。实施农民工党员发展计划和“头雁”培育计划,着力健全回引、培养、使用、管理完整工作链条,推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面向农民工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合开展村“两委”换届,细化“双好四强”标准,大力选拔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择优选拔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8183名、占31.4%,农民工村干部52603名、占30.2%。全面推行“原籍吸纳、接续培养、双向考察、两地公示”发展办法,完善流出地、流入地双向培养机制,不断畅通优秀农民工入党通道,将农民工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跟踪培养。截至2021年底,累计发展农民工党员45.2万名,培养农民工村干部7.7万名。


(三)加强农民工信息化建设。开发“四川农民工服务网”网站、“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APP、“四川农民工服务”微信小程序“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横向整合省级部门16个相关业务系统,纵向连通省市县乡村五级线上服务,开通查询、指引、办事、交流4大类40多项服务。平台上线以来,使用量达455万余人次,发布各类政策、动态等信息71万余条。建立全省农村劳动力实名制数据库,对农民工外出务工信息实行动态更新,基本实现了“家底清”“去向明”。建立农民工数据月调度制度,为监测、分析农民工就业形势提供数据支撑。




四、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农民工满意度


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战略性工程纳入治蜀兴川大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农民工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截至2021年底,我省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76.67万人,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含享受购买学位)为95.32%。大力开展农民工学历教育,全省技工院校农村户籍学生13.1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79.36%。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依法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职工医保覆盖范围。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及待遇政策。在全国首次将建设项目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写进地方法规。全省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166.16万人,占参保总人数的14.34%。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十四五”行动,拓宽农民工住房公积金缴存覆盖面,支持使用住房公积金改善住房条件。截至2021年底,累计103.35万名农民工缴存住房公积金132.09亿元,向4.77万户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53.40亿元。放开除成都市外其余市(州)的城镇落户限制,重点推动举家迁徙的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等群体在城镇落户。


(二)创新举办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三留守”关爱行动,农民工入工会集中行动,技能进家、法律进家、关爱进家系列活动和亲情团聚、童伴计划。定期举办西部返乡创业大赛、农民工服务周、劳务品牌推介会、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农民工网络春晚、农民工运动会等活动。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致农民工朋友慰问信》,传达党委政府关心关怀。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农民工博物馆,营造尊重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今冬明春 “就业招聘、走访慰问、证照办理、根治欠薪”农民工服务保障五件实事和送慰问、送健康、送关爱、送补助、送服务、送保障、送岗位、送培训、送文化、送流量等“十送”系列活动。


(三)提高疫情防控水平。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设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和农民工务工服务专班。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提供免费健康服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与广东、浙江等川籍农民工务工地区主要领导电话沟通,省政府分管领导带队赴广东、浙江面对面协商,先后与10个省(市)签署《推动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合作备忘录》。实施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六步”工作法和“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确保农民工“出得了家门、上得了车门、进得了厂门”。农民工外出务工服务工作组保持24小时运行,依托全省163个农民工服务中心、634个农民工流动党组织、368个驻外工作站和68个维权救助站,坚持每月2次调度,动态摸排重点地区川籍农民工情况并向特困人员提供必要救助。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开行农民工返岗专车4.8万辆、专列(厢)123趟、包机57架,“点对点”运输农民工107.77万人。

来源:农民工工作处

编辑:胡金华  校对:徐文杰  

审核:杨   郡  终审:叶   丹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