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学子 |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备赛攻略来啦!请注意查收~
“挑战杯”
创业计划竞赛备赛攻略
“挑战杯”赛事简介
“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小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挑)和全国学联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赛事之一,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赛事。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即“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即“小挑”),两个赛事隔年交叉举办。
例如:2023年举办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4年将举办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大挑”和“小挑”的区别:
二者在参赛项目和比赛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赛作品方面
“大挑”参赛作品按照类别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各类别中主要以学科分组。
“小挑”参赛作品是一个项目的商业计划或者执行计划,即(针对市场需求或社会需求,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可操作的创业计划)
比赛侧重点方面
“大挑“更注重作品学术价值及所带来的实际意义,偏重考察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小挑”更注重技术服务与市场的结合,偏重考察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及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由于2024年将举行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下文主要介绍该赛事。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介绍
01
赛事时间
校级初赛:时间不固定,由各校自行发动并组织学生参与,遴选优秀项目参加省级复赛。
省级复赛:一般2024年5-6月进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遴选参加全国决赛项目。
全国决赛:一般2024年10-11月进行,由全国组委会聘请专家进行评定,决出金奖、银奖、铜奖等项目,颁发挑战杯、优胜杯等集体奖项。
02
参赛对象
普通高校学生:
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参加;博士生可参赛,但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不能超过团队人数的30%。
职业院校学生:
全日制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在校学生。
注意:已获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特等奖)、银奖(一等奖)的项目,不可重复报名。
03
赛事组别
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大赛共分五个组别,分别是:
a.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组
b.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组
c.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组
d.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组
e.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组
04
项目参赛要求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参赛形式均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5人,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5人。
05
参赛材料
项目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表(在线填报)、项目介绍材料(20页PPT生成PDF版上传)、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创业计划书、项目支撑材料等)、项目介绍视频。
备赛建议
01
选题来源
选题来源可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参考往届优秀项目:从结果出发,通过往届优秀项目,了解项目基本特点与风格,寻找与自己专业或兴趣相符的项目选题;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找学校相关负责人,询问老师是否有带项目参赛或有参与项目,看能否加入。同时通过老师可以询问学校过往是否有参赛作品,可以用作参考学习,也是项目选题的一个来源。
结合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善于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针对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提出可行性的方案,形成商业计划。
02
团队组建
项目团队中的人员分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项目负责人:负责规划与协调团队工作,为竞赛准备把好大致基调与方向
核心技术人员:如团队涉及核心技术开发,需有成员了解项目核心技术并熟练应用
市场及财务负责人:负责商业计划书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内容、负责项目财务分析部分。
03
项目呈现的侧重点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注重考察市场与技术、产品及服务的结合,可落地、有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强是项目需着重体现的。项目介绍材料应该从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呈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均基于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小伙伴们可以作为参考进行备赛~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章程公布后,学联君会为大家及时更新哒!】
近期文章
重磅!第19届全国青少年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启动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公告
权威发布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资源包(示范视频)
我校学子荣获第十一届“陕西好青年”荣誉称号
春晖寸草 感恩有你
来源:综合整理网络资料
编辑:青年媒体中心 胡红艳
责编:马高翔、王丹辰
校审:孙浩哲、李政
审核:何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