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仿制药巨头盘点(四) | Sun:璀璨的印度之光

2016-12-04 Nesta 医药魔方数据
Nesta

国际足球巨星的中国医药圈代言人,不想当作家的球星不是好医药人。邮箱:154306204@qq.com。


每当提起印度,有人说那是"I Never Do It Again"的首字母缩写,浓浓的辣咖喱味弥漫在似曾相识的雾霾中,再搭配上各种独具特色的印度味道,“这酸爽,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此生去过一次已经足矣;有人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面露迷之微笑的印度人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爬火车之外的各种逆天绝技应有尽有,三观颠覆的同时一定会让你重新思考人生;也有人说那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身体验之后才知道我大天朝的繁荣与美好,到头来月亮还是自家的圆。


纵有诸多吐槽,然而瑕不掩瑜,印度在制药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让整个世界瞩目,作为印度帮带头大哥的Sun带领着众小弟们在刀光剑影的美利坚杀出了一条血路,用实力证明了迎风飘扬的星条旗上空还有一道璀璨的印度之光。

公司简介


Sun成立于1983年,全球总部位于印度孟买,拥有3万余名员工,是全球第五大仿制药公司、印度第一大制药公司。公司业务范围包括原料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有300余种原料药以及2000多个上市制剂产品,贸易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公司拥有强大的生产和研发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5个研发中心、14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和33个制剂生产基地,产品涵盖口服制剂、注射剂、局部用药、吸入剂、眼科用药等多种剂型以及心血管、皮肤科、精神神经、抗肿瘤、抗感染、消化道、呼吸道、糖尿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Sun于1996年进军美国市场,其美国总部位于新泽西克兰伯里。通过20年间的一系列的收购,其在仿制药和非处方药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与Ranbaxy合并后成为美国市场头号印度药企。在美国市场产品覆盖的各个治疗领域中,其皮肤科优势最为明显,在该领域的仿制药和品牌药销售额分别位居全美第一和第三。


目前Sun在美国的业务主要通过其美国分公司以及旗下拥有的Ranbaxy、Taro、Caraco、DUSA、Pharmalucence等多家子公司运营,各公司分工明确,彼此之间密切合作,共同保证了Sun在美国市场的平稳、快速发展。

公司简介


销售表现


2001-2016财年间,Sun全球净收入逐年提高,从2001财年的1.12亿美元发展到如今的42.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2016财年公司总收入为2888.67亿卢比(约合42.4亿美元), 相比上年增长了3.4%。




从收入组成看,印度本土制剂销售收入占比仅为26%,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其中美国是Sun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2016财年美国市场制剂收入为20.66亿美元,占据了总收入的48%, 新兴国家、西欧等其他市场和原料药业务依次位居其后,占比分别为13%、8%和5%。



2006-2016财年十年间美国市场收入总体保持增势, 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8%。Ranbaxy业务在2015财年被计入Sun总收入,使2015财年收入相比上年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增幅近40%。2016财年美国市场收入相比上年下降了8%,主要原因在于仿制药市场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总体走低,另外因印度Halol工厂GMP问题造成的出口临时性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市场的收入。Taro在该财年取得了10%的业绩增长,伊马替尼仿制药在2016年初首仿上市,这些都对销售额的下降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2017财年上半年(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Sun全球总收入为23.5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其中美国市场制剂收入为11.6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占比达到49%,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主要在于伊马替尼180天独占期的优势开始显现,上量后带动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产品概况及策略


一、非品牌仿制药


Sun美国非品牌仿制药产品主要在Sun美国公司和Taro名下进行销售,少量产品由Caraco等其他子公司做为分销商进行销售。Taro名下的产品绝大多数属于皮肤科类,基本就是软膏、乳膏、凝胶、乳液、表面溶液几种皮肤科基本剂型的不同排列组合。


截至2016年6月底,Taro在美国市场在售产品涵盖了63个化学分子和复方组合,其中41种为单一剂型,剩余22种含有两种以上剂型,最多的包括了软膏/乳膏/溶液/凝胶/乳液共5种剂型;从剂型看,乳膏30个,片剂18个(普通片14个,缓释片2个,咀嚼片2个),软膏12个,口服液9个,表面溶液8个,凝胶剂和乳液各7个,胶囊4个(缓释胶囊1个),鼻腔喷雾剂和滴耳液各1个;从销售额看,2016年上半年总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21个,5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49个,1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55个。


除Taro产品之外,截至2016年6月底,Sun在美国市场在售产品涵盖了136个化学分子和复方组合,其中绝大多数为单一分子,19种含有两种以上剂型,最多的包括了3种剂型。从剂型看,片剂102个(普通片83个,缓释片15个,口崩片3个,咀嚼片1个),胶囊25个(缓释胶囊3个),注射剂15个,口服液7个,滴眼液3个,滴鼻液2个,软膏和乳液各1个。从销售额看,2016年上半年总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14个,5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24个,100万美元以上的分子有56个。


总体来看,Sun在美国市场的非品牌仿制药产品(按剂型统计)数量达到了近250个,片剂是其最主要的剂型,占到了全部产品的近一半,其中Taro的产品多以软膏、乳膏等竞争相对缓和的剂型为主,很好的补充了Sun美国市场的产品线,提高了竞争力,同时其多个分子被开发成两种以上剂型,在形成了集团优势的同时使得其产品策略更加灵活。


客观地说,Sun的产品规模虽然尚可而且有着原料药和制剂产能的强有力支持,但现有产品特别是一些门槛较低的口服产品大都面临着仿制药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像伊马替尼这种重磅首仿产品毕竟数量十分有限,而且一旦独占期结束价格降幅将非常巨大。为了更好的应对市场形势,Sun目前将研发高技术门槛的复杂仿制药作为了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以期依靠产品自身的开发难度减小竞争, 同时依托Taro的研发实力进一步丰富和加强其皮肤科的产品线,皮肤科、抗肿瘤和眼科产品是其重点努力的方向,另外对于一些盈利有限的产品进行了果断的削减。


二、品牌药


结合FDA官网和IMS数据库进行统计,Sun目前在售的NDA类品牌药共包括15个品牌,多为皮肤科用药,剂型以软膏、乳膏为主,主要由旗下的Ranbaxy进行销售,个别产品由Taro等其他子公司负责销售。


Sun的品牌药及2015年销售额



从2015年销售额看只有ABSORICA一个产品突破了亿元,千万以上的产品只有5个,剩余产品销售额在几万到几百万之间;从获批时间看,绝大多数产品均在2000年之前获批,近年来获批的新药较少;从申请类型看,新分子实体的1类NDA申请占到了全部产品的三分之一, 剩余多为改变剂型等类型的505(b)(2)类NDA申请。


总体来看,Sun的NDA品牌药在数量上尚可,但大部分产品已经很老,失去了专利或数据独占期的保护后,在与仿制药的竞争中盈利已经比较有限。虽然排名榜首的ABSORICA表现已经不错,但与Copaxane、Epipen等其他巨头拥有的重磅镇店神器相比还有差距。Sun在提升NDA产品线实力的路上也一直在努力,通过自身研发、收购或授权引入、联合开发三管齐下的方式积极的拓展其NDA产品线,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对Insite Vision和OST的收购、自身研发的Elepsia XR(左乙拉西坦缓释片)授权美国公司以及与ICGEB的合作开发等。


除NDA品牌药外,Sun名下还拥有近10个ANDA品牌仿制药,以皮肤科产品为主,分别由旗下多个子公司进行销售,其中PROCTOSOL-HC的2015年销售额达到了近3000万,是其中表现最好的产品,其余产品销售额多在百万左右。此外,Sun也在积极地寻求一些品牌专利药授权仿制药的合作机会,2016年10月底,Sun与第一三共合作的系列奥美沙坦酯制剂产品已在美国上市。


三、生物仿制药


从整体看,印度在生物仿制药方面的水平相比于化学仿制药还比较有限,虽然Humira等多个重磅单抗产品的全球首仿药均诞生在印度,但其中成色如何尚值得商榷,毕竟在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之国度,入门门槛和监管力度还远不能与欧美相提并论。生物仿制药的复杂性、高投入以及对于质量更高的要求都决定了这是一个与小分子化药不同的世界,印度军团在化药方面取得的瞩目成就不可能轻松照搬复制。 


Sun在与Ranbaxy整合后获得了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促红细胞生成素、胰岛素等几个真核表达生物产品以及与Epirus合作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仿制药,实现了进军生物药市场的入门,但客观的说实力还比较有限,在进军欧美市场的路上已经被Intas、Bicon等几个小弟甩在了身后,即便是在印度本土的销售也并无优势。形式很严峻,但可贵的是Sun已经开始了全力追赶的步伐,其策略也很明确,那就是通过授权引进处于研发末期或研发已经完成的单抗类新药和生物仿制药产品快速补强。相信Sun与Merck就Tildrakizumab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后续一定会有更多动作陆续展开。


四、原料药


原料药在Sun的年销售中占比仅有5%,但却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现有的300多种API为Sun的制剂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制剂的低成本,而且还在以每年增加20种的速度继续扩大。加强复杂原料药的研发,在现有产能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升级以及维护与全球原料药客户的长期供应关系共同构成了Sun未来在原料药的基本策略。

生产情况


通过不断地收购,Sun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在六个大洲拥有14个原料药生产基地和33个制剂生产基地。在14个原料药生产基地中有9个分布在印度,2个分布在澳大利亚,各有1个分布在美国、以色列和匈牙利;33个制剂生产基地中有15个分布在印度,4个分布在美国,各有1个分布在巴西、墨西哥、加拿大、匈牙利、以色列、孟加拉、爱尔兰、南非、马来西亚、罗马尼亚、摩洛哥、埃及和尼日利亚。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基地布局及覆盖多种剂型产品的强大产能保证了其对于各个市场充足的产品供应,同时很好的降低了运输等成本。Sun美国市场产品绝大多数产品都由其位于全球多地的不同子公司进行生产供应,大部分品牌药、少量仿制药和原料药由合作伙伴负责生产。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哥把原料药和仿制药的合作机会都肥水不流外人田、清一色的留给了自家小弟,而NDA品牌药因为授权引进协议等原因多由美国合作伙伴负责生产。在众小弟的名单中, 又出现了Gland这个与美国市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熟悉身影。轮规模,Gland只能算是印度帮里小弟的小弟,但要是问到注射剂生产哪家强,即便放眼全球也能名列前茅。


Gland除了自身多个注射剂产品通过合作伙伴在美进行销售外,还承接了大量来自美国市场的注射剂CMO业务,客户中既有Mylan、Sandoz、Sun、Apotex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顶级巨头,又有Perrigo、Xellia这样的江湖好汉,更有趣的还有Hospira、Fresenius两个亦敌亦友的注射剂高手,能把注射剂生产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令人钦佩。


个人认为Gland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用心做好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日积月累、精益求精,小流也就逐渐汇成了江河。找到一条符合自身实力的道路并且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下去,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今天只抢首仿,明天非创新不做,后天又孤注一掷大分子的企业要想成功,只能虔诚得期盼命运的眷顾了。

质量控制


与其他多家印度公司被GMP问题困扰一样,身为大哥的Sun同样不能幸免。其在2010年首次收到针对于旗下Cranbury生产基地的FDA警告信, 近年来Sun位于印度Vadodara和Halol的两个制剂生产基地分别于2014和2015年收到了FDA警告信,其于今年6月出售给Frontida Biopharma的费城工厂在8月份也收到了FDA警告信。


饱受心灵摧残的Ranbaxy自不用说,旗下Taro的 Brampton和Caraco的Michigan生产基地也曾有过被警告的前科。除生产场地检查问题外,其产品在历史上也存在因潜在安全性问题几次被召回的记录。打江山难,守江山更是不易,对于Sun来说,在羽翼日渐丰满之后如何管理庞大的家业、避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连锁反应将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面对缺陷与警告时的态度更将成为重中之重。

研发情况


2010-2016财年间,Sun研发投入逐年提高,2016财年研发投入为3.52亿美元,占到了全年净收入的8.3%,相比上年提高了10%。




Sun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5个研发中心和2000余名研发人员。研发中心分别在印度(10个)、美国(1个,克兰伯里)、加拿大(1个, 宾顿)、以色列(1个,海法)、罗马尼亚(1个,克鲁日)和马拉西亚(1个,双溪大年)。


Sun的研发针对原料药和制剂共同开展,其中制剂研发又分为创新药和仿制药两部分,涵盖了口服、注射剂、吸入剂、体表用药等多种剂型以及多个治疗领域,完善的研发平台为其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Taro等公司的陆续的收购与合并,其研发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同时Sun还拥有受管控原料药和制剂的开发经营权。


在创新药方面,目前主要通过旗下创立于2007年的Sun pharma advanced research companyltd(SPARC)进行研发,分为NCE和NDDS两大研发模块。NCE模块主要针对抗肿瘤和软激素类抗炎产品领域的新化学实体进行开发和研究,而NDDS模块主要针对已有化学分子,通过胃滞留给药控释系统、基质包裹控释系统、可降解生物植入物、纳米粒、膨胀胶束微乳、干粉吸入等技术平台对现有制剂进行升级。


在仿制药方面,口服固体制剂特别是片剂是其最主要的研发领域,收购Ranbaxy后该领域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Taro的并入很好的补充了其在皮肤科仿制药方面的研发实力,乳膏、凝胶、乳液等各类皮肤科体表用药丰富了其剂型种类,提高了产品的差异化。近年来Sun加强了对于复杂仿制药的研发,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增强其在注射剂、吸入剂、眼科用药等差异化剂型的开发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提高了竞争力。


除自身研发外,Sun也在积极的通过合作进行联合开发,以期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研发效率,同时进一步拓宽其研发领域。

药政


2016财年,Sun共提交了22个ANDA,有14个ANDA获批,共提交DMF申请20个,10个获得批准。截至2016年9月底,Sun累计提交ANDA数量已达到567个(Sun将旗下Bryan出售给Nostrum造成16财年累计数量下降),其中423个已经获批,累计DMF申请数量已达到434个,其中305个已经获批。



Sun旗下ANDA数量变化趋势图(2010-2017财年H1)


获批的423个ANDA分布在多个治疗领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科分别有102个和101个,排名强两位,优势比较明显,随后依次为心血管、疼痛科、抗过敏、抗肿瘤、新陈代谢、抗感染、肠胃系统和其他类。



Sun累积ANDA按治疗领域划分一览(截至2017财年H1)


在专利诉讼方面,近年来以Sun为首的印度帮实力不断增强,引领美国市场刮起了一阵“一言不合就挑战”的印度旋风。对Newport数据库信息进行统计汇总,目前Sun名下累计专利挑战ANDA提交数已经达到了154个,其中Sun美国公司名下共有86个(15个与Ranbaxy、Taro等子公司重叠),Ranbaxy名下不重叠的共有31个,Taro名下不重叠的共有20个,其余的分布在Caroco和Mutual名下。


Sun美国专利挑战ANDA概况一览表


注:本表中相同产品不重复计算,与Sun重叠的产品记在Sun名下,其余公司与Ranbaxy重叠的产品记在Ranbaxy名下


从专利挑战产品的剂型看,片剂占到了全部产品的近60%,其次为胶囊和注射剂;从针对同一产品进行专利挑战的竞争对手数量看,75%的产品在0-9之间,37%的产品在5以下,总体竞争度适中,其中在Taro名下的皮肤科产品竞争度较低,竞争对手多在5个以下。


2015-2016H1美国市场Sun上市产品销售额一览表

(单位:万美元)


2015-2016上半年,Sun在美国市场共上市了24个产品,Taro贡献了其中的8个,基本均为皮肤科产品。


从剂型看,片剂13个,乳膏剂4个,注射剂2个,另有胶囊剂、口服液等其他种类;


从治疗领域看相对比较分散,分布在抗感染、心血管、精神类、抗肿瘤等多点,没有优势特别明显的领域;


从销售额看,伊马替尼片一马当先,作为首仿产品在2016年上半年就交出了破2亿的成绩单,丁苯那嗪片位列次席,是除伊马替尼外唯一一个千万级的产品,其余产品销售额在几万到几百万不等。绝大多数2015年上市的产品在2016年都保持了增长的势头,2016年半年销售额已经接近或已经赶超了2015年全年销售额,但也有部分产品表现不尽理想,例如卡铂注射液在2016年上半年仅卖出了200多支,销售额不足5000美元。


2016年初Sun做出决定停止其2015年上市的用于周期性麻痹的新药Keveyis(二氯磺胺片)的商业化销售。

TOP10产品


Sun的TOP10产品中有5种分子含有2种以上剂型,均来自Taro。从治疗领域看,皮肤科产品占据了4个,其余6个分布在心血管、精神类、抗肿瘤等领域;从剂型看,软膏和乳膏两个皮肤科基本剂型占比最大,其次为胶囊和片剂,只有盐酸多柔比星1个注射剂产品,包括了普通注射液和脂质体注射液两种类型。因美国市场该产品脂质体注射液缺货,Sun的ANDA在获得加速审批后首仿上市,成为了目前美国市场上唯一获批上市的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仿制药产品。


2015年美国市场Sun销售额TOP10产品一览表

2015销售额单位:千万美元


注:本表以单一分子或复方为基础进行排序,即同一分子或复方的多种剂型均记为一个产品。


从销售额看,TOP10产品中唯一的NDA品牌药异维甲酸胶囊排名榜首,其余9个均为ANDA仿制药产品,其中有3个产品的销售额也突破了1亿。剩余6个产品的销售额在6千万到1亿美元之间;


从排名看, 6个产品在上年也位列TOP10之列,2014年TOP10中的缬沙坦片、度洛西汀胶囊、多西环素片/胶囊、地奈德乳膏/软膏/乳液共4个产品在2015年跌出了前10,主要原因在于仿制药的激烈竞争不断将市场整体价格下降,进而拉低了销售额,其中的缬沙坦片还受到了180天首仿独占期到期后的影响。当市场整体价格不断大幅下降时,份额的意义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份额和价格作为直接决定赚钱与否的两个基本点,有时很和谐,有时又很矛盾,很多时候不是大家不努力,只是努力的程度远远赶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罢了,跟买房其实一个道理。

收购


Sun在美国市场2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风起云涌的收购史,其在品牌药和仿制药方面双管齐下,通过针对不同类型公司的一系列策略性并购,并购对象既有Ranbaxy这样曾经万众瞩目的昔日王者,又有Taro这样术业专攻的领域翘楚,还有InSite Vision这样前景光明的明日之星。通过并购其产品线、研发和生产能力得以迅速增强,在进军美国市场很快站稳脚跟后不断发展壮大。


Caraco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Caraco: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

Sun:I come,I see,I conquer


1997年, Sun完成了对caraco的初步收购,但此时caraco尚未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11年Sun以每股5.25美元的价格完成对Caraco剩余24.2%股份的收购,Caraco正式成为Sun的全资子公司。收购Caraco的意义在于成功以此为敲门砖打入了美国市场,为今后在美国的进一步扩张打下了基础。


Taro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Sun:但求完全拥有,更愿一生相守

Taro: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Sun对Taro的收购始于2007年,同其他收购大戏一样过程一波三折,经过三年多的拉锯,历经口水战、心理战、上诉公堂等多个环节,Sun终于在2010年拿下了Taro约66%的绝对控股权。此后Sun曾试图在2011年和2012年两次将Taro剩余的34%股份买下,报价从最初的每股24.5美元提高到39.5美元,但无奈Taro其他股东狮子大开口,要求至少要达到每股75美元的最低预期,最终使交易付之东流。 截至2016年3月,Sun拥有Taro 68.98%的股份,通过对Taro的收购和控股,Sun将产品线扩展到皮肤科领域,增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URL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URL: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Sun:今得足下,霸业可成矣


2012年12月,Sun通过Caraco完成对Takara旗下URL仿制药业务的收购,通过此举获得了由107个产品组成的仿制药产品线,进一步扩充了其美国市场产品线。


DUSA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Sun: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DUSA:老板开心就好


2012年12月,Sun以每股8美元的价格完成对皮肤科品牌药公司DUSA的收购,在获得其品牌药LEVULAN 和BLU-U®疗法的同时,在Taro基础上进入了进一步扩充了其皮肤科领域的实力。


Pharmalucence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Pharmalucence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Sun:孺子可教也


2014年7月, Sun完成对非细胞毒类无菌注射剂生产公司Pharmalucence的收购,扩充了其在注射剂领域的实力。除普通注射剂外,Pharmalucence还具有生产放射性产品的能力,被收购后其宣布不再接受新的第三方CMO业务。


Ranbaxy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Ranbaxy:患难见真情,大恩不言谢

Sun:同是天涯印度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叱咤一时的王者Ranbaxy在遭遇质量问题后日落西山,被日本公司第一三共于2008年以46亿美元收入麾下,怎奈在收购之初踌躇满志的日本老板屡受打击、深感无力回天,决定抛售甩卖。危难之际,Sun伸出援手,以32亿美元外加偿还8亿债务的投入将印度兄弟接回家中。2015年,与Ranbaxy完成合并后,Sun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仿制药公司,其研发和产品线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能否将定时炸弹的引线彻底拆除还需要Sun今后的加倍努力。


InSite Vision

收购难度:★★☆☆☆

收购意义: ★★★☆☆  


Sun: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 

Insite Vision:我是你的眼,带你穿越这拥挤的市场


2015年11月,Sun完成对眼科品牌药公司InSite Vision的收购,获得了其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的两个产品、多个处于临床末期的眼科品牌药以及眼科品牌药研发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其品牌药产品线。

发展战略


  • 通过自身强大的专利诉讼能力对高利润产品进行专利挑战,从而获得仿制药首仿上市机会,以期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


  • 通过其覆盖多种技术的研发平台加速开发存在壁垒的高门槛复杂产品,提高其差异化程度,最大限度的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


  • 通过积极地联合开发、授权引进与策略性收购,不断丰富附加值更高的专科品牌药产品线,补强关键性缺口,打造出更多的优势领域与新的业务增长点。

  • 通过全球范围的合理布局及强大产能最大程度减少投入成本,加大对差异化产品等重点领域的持续资金投入,提高品牌药和复杂产品的贡献率。

未来展望


作为美国市场上印度诸强的领军人物,Sun在研发、生产、专利诉讼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实力不容置疑,近年来通过自身发展与策略性并购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客观上说与前面三巨头还有不小的差距,一骑绝尘的大哥Teva背影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二哥Sandoz在未来收纳了小弟Amneal后势必更加渐行渐远,不甘寂寞的三哥Mylan即便暂时沉寂、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有大的动作。


对于Sun而言,短期内赶超大哥们的目标并不现实,当下最重要的应该是在解决掉质量隐患问题后、脚踏实地的按照现有战略循序渐进的前进,内部加强复杂仿制药与创新药研发、外部拓展品牌药的引进与联合开发,再辅以目标定位准确的针对性收购,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打造更多的业务增长点,以期实现稳定的盈利与增长。


在美国的仿制药市场上,印度是一个符号、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力量,相信天赋异禀的印度军团在未来一定会缔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神奇,身为旗帜的王者Sun也一定会让更加璀璨的光芒照耀在这边美丽的日不落大地上。


声明

  1. 本文相关图表、数据主要引自Sun官网、年报、季度报、Newport及IMS Midas数据库,其中引自IMS Midas数据库中的销售数据未将美国药品流通环节中的折扣因素考虑在内,高于实际净销售收入。

  2.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药魔方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医药魔方

微信号:iyiyaomofang

找数据  找信息

找职位   找项目

www.pharmcub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