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3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收藏名家】海岩:“高富帅”曾为黄花梨穷困潦倒

2014-05-13 古玩元素网


海岩,原名佀海岩。1954年11月7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应征入伍,成为海军航空兵二十八团战士,海军航空兵地勤,做歼击机6型的电器员。著名红色女特工廖菱航之孙,著名剧作家、导演佀朋(《纪念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之歌》、《窦娥冤》、《白毛女》)之子。

  海岩说自己是“一脚踏在文化里面,一脚踏在文化外面”。


  在文化外面,他是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锦江国际集团北方公司董事长、著名室内设计师。在文化里面,他著有《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等大受国人热捧的小说和电视剧。作家这顶大大的帽子把‘收藏家海岩’深深的藏在了阴影下。直到他出了一本名叫《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古今谈》的书,这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和黄花梨的缘分还要从10年前说起。当时室内装修正掀起“混搭风”,西式沙发配一个圈椅或木箱颇为流行。一天,海岩的几位同事提议去买点中式家具,几个人便坐一辆面包车去了香河,因为那便宜。在那里海岩看中一个官帽椅,从1500元砍到1000元,这成了他购买的第一件中式家具。后来,又有人说河北大城的家具更便宜,海岩和同事们又去那里买。回来的路上,经过燕莎的一家家具店。朋友郑重其事地告诉海岩:“这个不能看,那里卖的是黄花梨,看了就拔不出来了。”就这样,海岩就再也没从黄花梨中拔出来过。

  而真正把海岩领入门的正是大家所熟知的大收藏家马未都。在海岩收藏初期他听取了马未都的建议:把收藏范围尽量缩小,以家具为主,家具以收藏明清家具为主。海岩说:“起步晚,财力小。我只收一样东西,那么在这个领域中,我可能有一定的发言权。如果什么都收,那我的收藏反而什么都不是了。”


  在马未都的帮助下,海岩花了20万元购置了他第一件黄花梨木家具——“明式黄花梨独板平头案”。 


  海岩说,黄花梨木会让人上瘾。那种瘾,像裹足诱饵的鱼钩,只要你走近绛紫色的宝椅、翘头案、罗汉床,不消片刻,黄花梨木的隐隐降香,就会牢牢钩住心思。如果再逢了高人指点,于迷津中隐约有一丝光亮带路,那瘾,将一发不可收拾,会日日思想,夜夜辗转,从此放她不下。


  至今在黄花梨收藏中共投入多少,海岩自己也不清楚:“总之这几年的绝大部分业余时间,绝大部分收入,都给黄花梨了。 ”甚至一度为它‘穷困潦倒’,带家人出去吃饭超过200元钱就会觉得太贵了,心疼的很。

  收藏是一种瘾,让人快乐并痛着。其中,最大的遗憾是错过。因为黄花梨诱惑太大,海岩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去看黄花梨不带钱包,只带来回打车的钱。这样,看到中意的黄花梨家具,虽然心痒,但只能忍下。隔一周再去看,如果仍然爱不释手,回来后一心惦记,那么第三周就带上钱包:“但有很多次,第二周去看时,黄花梨就已经被人买走了……”


  当然,收藏中也有意外的“捡漏”。一次,拍卖行公开拍卖黄花梨家具,引来不少实力雄厚的买家。海岩本不抱什么希望,只是让进场的朋友帮忙看时机举牌,不用强求。果然,开拍后竞争激烈,海岩这方正准备放弃,没想到竞价对手被一个电话影响了注意力。拍卖槌落下,海岩获得了一份意外之喜。

  对海岩来说,收藏黄花梨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黄花梨的纹路行云流水,华美而且绚烂;空灵飘逸,与中国水墨彩墨异曲同工。景自天成,与各种自然现象息息相关——千百年的风雨铅华,日晖月映,在她的光泽及木质之中留下鬼斧神工——台风扭曲树干形成的错节纹,枝杈疤结形成的鬼脸纹,还有麦穗纹、蟹爪纹、山纹、流水纹等等,古人运用各种仿生的想象将这些纹路比拟出来,足以让心领神会的美妙意境沟通古今。 ”


  海岩一直有一个愿望:建一个红木家具的博物馆。在明清样式的建筑里,按照古人的生活常态来陈设家具。这样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家具之美,也能感受到古人晨昏起居、日常生活的一个完整画面,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品位和古代人的情趣。

  现在它成为了现实,它就是——北京榈园黄花梨艺术馆。博物馆中收了大概八九百件家具和工艺品,其中包括500件黄花梨、100多件紫檀家具,以及部分红木家具和字画。这些都是他多年收藏的心血。为何要建博物馆,这个想法是已经去世的收藏家、文物鉴定家王世襄生前一直没能实现的。王世襄于2009年去世,留下这个遗愿,于是,王世襄的好友海岩就按照他的构想,在一个生活常态的展陈环境中陈列这些藏品,海岩说,他的展陈方式,让大家可以直接接触到展品,并且还可以使用。


  真实生活中的海岩跟他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并不一样,他评价自己:四流作家、四流企业家、四流设计师、九流收藏家、一流收藏爱好者。喜欢设计、喜欢写文章、喜欢小动物。每天上班、回家、睡觉,跟狗说说话,看看收藏或者搞笑的电视节目换会儿台就睡觉。

  如今已经两次申请退休未遂的海岩说自己现在“见人就烦,谁敲我办公室都烦,我就公开宣布,我更年期。反正我就绷着脸。有人堵在职工食堂拿着文件让我签,我特别生气,一律不批。上厕所的时候,有人给我打电话,我就非常生气。上厕所就是完全要放松嘛,打个电话说事儿,心里特别不舒服”。一说退休,上级挽留,他再也不好“狗坐轿子不识抬举”,只好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对于要不要吃这口鱼都要推理做好分析的海岩来说,退休前自己一定会分析好“我失去什么,我得到什么,我怎么生活,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能否适应,我得到的快乐多还是损失多。加减乘除都算完了,辞职”。忙碌如海岩,他的孤独感从不产生在一个人的时候,“我顾不上孤独,我的孤独可能来源于现实中很多现象,我没有共鸣或不太喜爱,感觉生不得时,很多知识分子都会有这种孤独。为什么历代很多文人最后都走向隐居的生活状态?他要和现实生活剥离,和朝廷剥离,和官场剥离,和利益剥离。我这些年大隐于古,就是要找到一个爱好,比如说收藏,我去研究明清家具,这里面有艺术造诣,有知识让你去吸取,产生兴趣以后,平衡了内心。当你和这个社会有一点格格不入时,你不是无所事事的,你做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事,而不参与一些纠纷和争斗,比他们做的那些风口浪尖的、台面上的事更有意义。大隐隐于古,把你隐在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当中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