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3岁离职,56岁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他实力证明最好的漆器在中国!

2017-06-14 匠匠 古玩元素网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中国(China)瓷

日本(Japan)漆器

漆器,起源中国

却兴盛于日本


殷商彩漆髹物珍

金银片镶器斑斓



层层髹漆嵌灵魂

张驰间成器


漆器之美,厚重显珍贵

脱胎化羽方成蝶




北京故宫博物馆

文物总数达到

1807558件


其中珍贵文物

1684490件

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4件现代工艺品中


甘而可的“菠萝漆”

漆器圆盒就是其中之一



面对这份金闪闪的荣耀

他总说

“我不做第一

就做徽州老‘漆’”


可他却把徽州漆器

做到了极致巅峰


都说出名要趁早

1955年出生的甘而可

直到33岁才开始青春期的叛逆

丢下工艺研究所的铁饭碗

决定下海经商




33岁开始

存满4万8千块我就退休

接下来的时间我就可以去玩了呀


离职的原因似乎过于太单纯

但这个冒险的决定和妻子商量过后

他立马在屯溪老街上开了文房四宝店

同时也卖漆器


在此期间

他从来没有用

传统的、最精细的手法

做过一件完整的漆器


直到1999年

甘而可关掉了收入颇丰的店面

做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尝试去钻研和恢复传统的漆器工艺


人生的追求总不能

只是赚一点钱过好一点的日子吧

我还能做什么呢

想来想去

做漆器最适合我


相较第一次冒险

这一次可能意味着放弃富足的生活

开始尝试一门赔本的生意





徽州

汤显祖眼中的

“一生痴绝处”


胡适笔下

山水氤氲的人间仙境



也是李安电影

《卧虎藏龙》里的粉墙黛瓦


 这座黑与白的水墨之城 

却因漆器增添了一抹中国红



自古以来

徽州是中国漆器主要产地之一


中国唯一一本全面介绍

漆器工艺的著作

《髹饰录》是由明代徽州的漆工黄成所著

当时的工艺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在中国众多的漆器品类当中

犀皮漆器是存世量最少的一种漆器

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

也曾令当代文物专家疑惑不解




犀皮漆器既不画也不刻 

讲究的是肌理之美 

将不同层次的漆层堆叠再磨平

露出断面作为漆器表层

制作人要考虑到每块的造型

对审美品位要求很高





我看过日本的漆器

还有日本收藏的我国古代的漆器作品


我就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跟以前比

跟日本比呢?


我想把漆器做成最好的东西

可以和其他传统的好东西相比

占有一席之地

甘而可把这个念头放在了心里



从零开始做漆器并不容易

犀皮漆是徽州当地最具特色的漆器

但这项工艺几乎失传了


我没有走那种热门

没有追逐大家都很感兴趣的东西

反而去走一种很少人触及

也没有人在做



没有样本参考

只有少得可怜的文字记载

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

这条路能否能走通


但甘而可相信

选择很重要

一路走下去

绝对不回头



一旦下了决定

甘而可开始买漆,榨漆,过滤漆

连着一个星期都在和漆打交道

原本还庆幸自己没有因漆过敏

是一块天生做漆的料


可好景不长,过了半个月

甘而可身上到处

长满了生漆疮


他用韭菜榨汁

抹在漆疮过敏处

女儿甘菲看到以后就笑

还用照相机给父亲照了几张怪照片




尽管吃尽了大漆的苦头

但这种罪,甘尔可甘之如饴



成名之后

甘而可回忆了一次参展经历


某次国际漆艺展

他的漆器跟日本的漆器一起展出

日本漆艺家总认为他们的东西好

于是询问甘而可的作品摆在哪里


甘而可的漆器放在大厅

日本同行走过去

先是背着手看

然后把手摆前面看

再蹲在地上看

最后出来和甘而可握手

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甘而可说,当时心里很自豪

感觉这么多年的辛苦没白费

倒不是说因为有了他人的认可

而是自己真正对得起良心



但在最初隐居钻研的10年里

甘而可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干活

甚至一墙之隔的邻居

也不知他在干什么


漫长研究的枯燥

技法突破的困难

都在甘而可乐观的心境前

不值一提




甘而可的女儿甘菲说

“我记得16岁那年

同学到家里来玩

父亲端着一块漆沙砚

当时我的朋友惊呆了说

哇,甘爸爸你做的这么好呀  


我爸爸听到后很得意

把所有人都叫过来看 

每个人都来夸他一下 

他就高兴了”


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

有一个像甘而可那样子的

温情、体贴、有责任心的父亲 

生活中又不乏味

的确是很宝贵的




将漆灰一层层刷在石膏胎上

叫做批灰


由苎麻织成的夏布极具韧性

将其压实在胎骨上,就是裱布

一件胎骨的完成

需要反复进行“批灰裱布”


每批灰一次,就要等待胎体阴干

再重复进行这道工序

除了专注

甘而可付出最多的就是时间


等漆器的胎骨成型

用工具蘸着调好的色漆

在胎骨上制作出的凹凸纹理

叫做“埝”


打埝,是制作犀皮漆的关键

“埝”的形状、高低、走势

决定了最后的花纹



这是犀皮漆不刻、不画、不描

却能形成美妙纹理的奥秘所在

这一步动作,看似轻松

却将许多学习犀皮漆的人拒之门外


“我在打埝的形状上

做了很多次改革

用竹子做一个打埝的工具  

但是都很呆板

曾经也用笔试过,都不行”



“我就想丝瓜瓤可以打埝

打埝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流动感

漆沿着经络就慢慢流

就像毛笔的感觉一样”


打埝的空间

这个埝会形成纹理

埝和埝之间的空隙

还是会形成纹理的


如果对材料很了解的话

手法熟悉的话心情很好的时候

打埝会很灵动



打好的埝完全干透

就要刷上不同颜色的色漆

前后刷15遍

漆层才有1毫米厚


传统的犀皮漆,多用黄、赤、黑三色

制作出的漆器颜色沉闷

甘而可直接使用最明亮的金箔

代替黄色色漆

自创出流金溢彩的金斑犀皮漆



这个漆器是简洁的

刷的这个漆层最多在

三十多遍四十遍左右

每刷一遍就要阴干一次


“我愿意把所有的时间去做他  

达到尽善精美




四层漆加起来只有一张纸的厚度

在打磨的最后阶段

甘而可就是在这毫厘之间

反复摩挲


打磨是最摄人心魄的

打磨的时候,你磨过了

犀皮漆的纹理就没有了

原来做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就是个废品

重来


犀皮漆的美就是那种磨到恰到好处

微妙的

所以磨到最后

越磨心里越怕,多磨两下

越磨越差,少磨两下,它还没出来



抛光的最后一步

甘而可坚持用手来做

他追求漆面光可鉴人

不允许有任何划痕

这种光亮感

过去的漆器从未出现过


我也认一个死理  

我认为这个事情可以做成的

别人认为不可能 

 我觉得只要方法对就是可能的

曾经一个顾客到我工作室来看作品说

哇!里面盛盘这么漂亮

他说以为里面是水  

没有任何的波纹

 照脸就跟镜子一样



从反复尝试

到恢复犀皮漆工艺

做出第一件满意的作品

甘而可用了10年

2011年,他制作的犀皮漆器作品

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对于甘而可来说

外界的肯定只是浮云

重要的是

他要做出自己内心认可的东西




做漆器的日子里

陪伴甘而可的,是夫人


“她把时间都花到我身上去了

我才知道漆器  

是我的家人跟我一起做的”




1985年

甘而可与夫人旅游结婚

经过上海的和平饭店时

他意气风发地对夫人承诺

将来日子好了一定带她来和平饭店


今年1月,两鬓微霜的他

实现了这个约定



他的妻子说

“之前没有想过要住和平饭店

我那一下子就想到

他还记得年轻时说过的话

对我的承诺

我一下子非常的激动

我都流泪了”



回想起那天

甘而可和妻子都不自觉扬起嘴角

在那里甘而可用酒店的信纸

和当年一样给妻子写下一封情书

“你是上天赐给我的宝物

定当珍惜,一生呵护”




年少时,对夫人青涩的承诺

甘而可已经实现了

对自己的承诺

他也从未忘记过

为认定的人与物,倾注一生

甘尔可用时间和行动

践行着一位匠人心中最浪漫的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 了不起的匠人 独家授权古玩元素网发布,作者:匠匠,版权属于作者,同行公众平台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古玩古董社区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广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关注订阅古玩元素网,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