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磅:“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火爆来沪,第101件展品你猜到了吗?

2017-06-29 雅昌艺术网 古玩元素网


关注"古玩元素网"-微信号:shgudong带你进入古玩行!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上海博物馆火爆揭幕

2017年6月28日下午,“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作为大英博物馆世界巡展的第9站,此次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展期将从6月29日持续至10月8日。


第101件展品终于揭晓



为了体现以文物沟通全世界以及共享的原则,大英博物馆的每一次巡展都会邀请当地临展博物馆自行挑选第101件展品,作为汇入“由文物讲述世界历史”大家庭的新成员。

开幕日,属于中国上海的第101件展品也终于揭开神秘面纱。

二维码(快速反应矩阵码)

材质:油墨、布 2017 中国

从今年3月开始,上海博物馆通过公开征集,最终选择了“二维码”作为续写上海展的第101件展品。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条形码)存储数据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二维码。如今,二维码应用在中国极其普遍,它可以存在于人类生活所见的任何地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二维码不同于以往人类创造的其他有形物品,这些小小的方块可以说是当下信息化时代的结晶。

在这个你可能出行、外出吃饭、去便利店、甚至连去菜市场买菜都可以使用二维码的今天,可以说,二维码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展览选择以二维码作为第101件展品,正是串联起了现在与未来,贴近了本次展览的主题。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二维码是深深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与交往的方式,也是对前100件展品的回应,与总体的策展方向上是一脉相随,它向着未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而仔细观察,上海博物馆的这方二维码也蕴藏了无尽的信息。事实上,它是由此次展示的100组展品图像组成的。


九大部分串联一部浓缩世界史



本次展览按照时间线索,从人类文明初开的时期,直到我们创造的当今世界,通过来自大英博物馆100件(组)难得一见的藏品,向人们讲述一部悠久而丰富的浓缩世界史。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中英交流历史的一次大事件,也是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的第八次合作,双方携手打造了一个美仑美奂的世界,这个尤为难得。同时,展厅全部采用白色基调,力图以简洁明快的基调色彩传递给观众。

“首先是展览的整体性,它着眼于人类历史:涉及的范围、时间与空间非常宽广,几乎涵盖了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文明与遗迹与遗物;其次它聚焦于人类在经过交流交往之后互相影响与融合的结果,这是学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三者集合的一次展览”杨志刚表示。

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任Jane Portal女士表示,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在800万件藏品中选出100组文物,用实物来讲述200万年的浩瀚人类历史——这个创意源自BBC(英国广播公司)一档系列广播节目。

2010年,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瑞格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用100件文物讲述跨越200万年的世界历史,并且尽可能地涵盖地球上所有地区出现过的文明。

此后,大英博物馆又历时四年,将这100件物品编撰成同名书籍,并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推出了世界巡展,先后到达阿联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上一站是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到之处均引起当地热烈反响。

从阿布扎比到澳大利亚,展览的参现人次已经达到130万人次,本次展览是两馆长期合作关系的一次良好延续。

大英博物馆策展人Belinda Crerar女士透露说,本次展览的展品有8件来自中国,展览中非中国物品也受到中国不小的影响:“整个展览都和人类创造的物品有关,我们依赖着这些物品,这些物品既代表着人类创造力的产物,同时也是与其它文化之间的关联。”

序厅:古埃及木乃伊

古埃及木乃伊是大英博物馆最具分量的藏品之一。作为本次展览的序章,在“大英百物展”的序厅,来自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内棺”静静安放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内,无声诉说着距今2600多年前关于生命的许多秘密。

这是一件能诉说多种故事的特殊展品,考古人员通过最新技术扫描显示,棺中安放的木乃伊并不是女贵族佘盆梅海特,而是一个25-40岁的成年男子,个中缘由仍是未解之谜。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上海博物馆展览现场

除序厅外,100件(组)文物被分成了八个部分布展,主题分别为:开端、最初的城市、权力与哲学、仪式与信仰、贸易与侵略、适应与创新、邂逅与联结和我们制造的世界。各种展品既按时间顺序摆放,又以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为引导,体现了一种宏大的整体史观。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这些物品涉及200万年以来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段、各个地区、各种材质,共同诠释了人类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类的漫长历程。


1

开端(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


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早在公元前2500年之前就已成形。本单元的展品代表了人类迈向现代生活进程中的起步阶段,包括农业起源与早期艺术。这个故事开始于250万年前,当时在非洲的人类先祖第一次开始制造工具……

奥杜威手斧  材质:石

120—140万年前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根据考古记录,大约在160万年前出现了一种新的工具——手斧。虽然是用石头打制的,但因为做工精良,它们看起来与自然状态下的石头完全不一样。手斧制造者用石锤敲打石块,从其两面以及边缘处剥离石片,最终打出上薄下厚的形状。这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需要把握相当高超的施力技巧。  

澳洲原住民的篮子

这种样式的篮子在澳洲已经使用了至少2万年。篮子对于澳大利亚土著来说一直至关重要,它们不但具有实用性,还被用做仪式,土著们认为篮子与祖先及祖先的力量有关。

鸟形杵

埃及化妆品调色板


2



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前700年)

继进入定居农耕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生的一个最重大的变化便是大型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发展新的管理形式和增强对人口的控制,于是就出现了国王和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并伴随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

王后的里拉琴

印度河流域印章  材质:石

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巴基斯坦 旁遮普省 哈拉帕

印度河文明在巅峰时期涵盖了超过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邻近的地区。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走向了尾声,此后被遗忘了3500年。直到19世纪时,包括这件展品在内的一批印章被送到大英博物馆,印度河流域的遗址发掘也随即展开。

奥尔梅克面具   材质:绿玉

公元前900—前400年  墨西哥

这件面具尺寸太小,不能戴在脸上,可能是首饰或头饰的一部分。面具出自奥尔梅克人之手,与古埃及人一样,奥尔梅克人也建造金字塔,将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因为对这一地区有着上千年的影响,奥尔梅克文化被称为中美洲的“母文化”。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材质:花岗岩

约公元前1280年

埃及 埃勒分蒂尼岛 库努姆神殿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王朝统治。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的法老王,于公元前1279至前1213年间在位。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统治者,埃及在他的统治下迎来了国力昌盛、君临天下的黄金时代。他在北方建立新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称为派拉姆西城(Pi-Ramesses),意即“拉美西斯二世之家”。他的这尊雕像手持弯钩和连枷权杖,头戴双王冠,表明他统治着一个包括上埃及与下埃及的大一统国家。


3



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公元100年)

依靠领导威权和军事力量,城市和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逐渐膨胀成帝国。这是一个帝国林立的时代,帝国统治者需要运筹帷幄,通过军事力量及有效的自我宣传稳固江山。亚述王辛那赫里布和亚历山大大帝都建立了疆域广大的帝国。而在同一时期,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思考社会的本质,宗教信仰与政治也缔结起强大的纽带……

亚述浮雕  材质:石膏

公元前700—前695年

伊拉克 库云吉克(尼尼微)

这块浮雕曾经是亚述王西拿基立位于尼尼微的一处皇宫中的装饰。军队中的士兵和护卫队成员来自帝国的各个地方。从着装上判断,浮雕中的男子可能是护卫队成员。左边的弓箭手可能是阿拉姆人(今属叙利亚),而长矛兵则来自黎凡特。

琐罗亚斯德教徒像

奥古斯都头像

武士头盔


4



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纵观历史,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教都借助物品使人们更接近他们的神。本单元中的展品均与信仰,尤其是宗教仪式和社会仪式有关。其中许多物品是其所有者的随葬品,它们可以让我们直接了解当时社会的信仰和渴望…… 

六博俑

北美水獭形烟斗  材质:石

公元前200–公元400年  美国俄亥俄州

这件形如水獭的烟斗是从一个叫“芒德城”(Mound City)的地方出土的,这是一个由24座坟冢组成的墓葬群。这些烟斗上的动物可能是当时人心目中的“灵魂引导者”。使用这个烟斗抽烟的人会发现,他们正好与水獭四目相对。

密特拉屠牛像  材质:大理石

公元100—200年  意大利 罗马

这座雕像表现了密特拉神身着东方式样的裙子,正在刺穿一头公牛的喉咙,一只狗和一条蛇舔舐着公牛流淌的血液。

阿拉伯铜手

公元100—300年  也门

这件青铜手是献给神灵塔拉布·里阳(Ta’lab Riyam)的供品。里阳是也门的一个山丘城镇,塔拉布是当地人民的守护神。一些不同寻常的细节——比如内凹的指甲和骨折过的小指,显示这只铜手可能是由真人的手翻模浇铸制成的。手上的铭文记录了一位名字也叫塔拉布的信徒向神献上这份供品,祈求好运。

鸠摩罗笈多一世金币

度母像


5


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新的帝国势力出现,导致世界范围内陆路和海路贸易激增。像丝绸之路这样的贸易网络将中国和地中海连接起来,使商人得以将香料、丝绸等奢侈品运到遥远的地方。当时,中国的唐朝和中东的阿拔斯王朝控制着这条商路上利润丰厚的贸易。庞大的国际贸易网络促进着人员、思想以及货物的流通……

唐代墓葬俑

莫切武士造型壶  材质:陶

公元100—700年  秘鲁

南美洲第一个国家组织很可能是由莫切人建立的。大约公元100到700年间,莫切人生活在如今秘鲁境内。这个陶壶的造型是一个年轻的男性武士,他手持盾牌和棍棒,可能是上层社会的一员,因为莫切人十分尊崇武士阶层。莫切贵族的坟墓中出土了大量此类容器。


6



创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

中世纪是一个在艺术和技术方面成就斐然的时代。从经济学到天文学等诸多领域的进步催生了世界各地复杂、精美的人工制品。中世纪的器物往往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新颖造型和制作工艺。这个单元的许多展品如今被视为能够代表其生产地的文化符号,标志着一种后世难以企及的卓越成就……

印加金羊驼

公元1400—1550年  秘鲁

在公元1500年左右,印加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统治着安第斯山脉周围近5000公里土地上超过1200万的人口。在收获和播种时节的献祭仪式上,这样的羊驼模型经常同活的羊驼一起被敬献给神。它们还随贵族的孩子一起被埋于山坡,以取悦山神。

泰诺仪式用椅

刘易斯棋子  材质:海象牙

约公元1150—1175年

发现于刘易斯岛,可能制于挪威

这些棋子是在苏格兰的刘易斯岛发现的,一共有78颗。象棋源自印度,后来经过中东传入欧洲。随着象棋的传播,棋子也发生了变化。印度象棋有“战象”,欧洲棋盘上则出现了王后和主教这样的新棋子。刘易斯象棋中的王后代表了当时欧洲统治者妻子们所扮演的重要的公共角色——她们常常为国王出谋划策,所以刘易斯岛棋子中的王后是若有所思的谏官形象. 

元青花盘

希伯来星盘  材质:黄铜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制于西班牙

这件科学仪器叫做星盘,可用于航海、天文学、占星术,还可用于计时。星盘源于古希腊,并由中世纪西班牙的伊斯兰和犹太学者做了改进。星盘上用希伯来字母刻写了西班牙和阿拉伯语的铭文,表明星盘当时可能为一位犹太学者所拥有。

丢勒《犀牛》  材质:木版画

公元1515年  德国 纽伦堡

阿尔布雷特•丢勒生活在德国城市纽伦堡。当丢勒在公元1515年制作这幅绘犀牛版画的时候,他已是当时的版画大师了。印刷术改变了文字和图像的传播方式——这张版画在丢勒在世时就已经售出四到五千份。事实上,丢勒从未见过真正的犀牛,这幅画是他根据对犀牛的描述和国外发来的速写完成的。


7



邂逅与联结(公元1500—1800年)

欧洲探险家成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标志着真正意义上全球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欧洲帝国扩张、殖民扩张、贸易扩张的开始。这种新的帝国主义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为奴隶制和剥削推波助澜,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世界各地的国家都在适应这些对其文化身份认同造成冲击的变化和联系……

爪哇皮影戏偶

材质:彩绘皮革和牛角

约公元1800年  印度尼西亚 爪哇岛

这个角色叫舍罗婆(Sarabha),是《罗摩衍那》里神猴军队中的一名将士,他协助罗摩王子将其被罗波那魔王拐走的妻子悉多给解救出来。《罗摩衍那》探讨了混沌与和谐之间的平衡,这个故事在南亚和东南亚依然盛行。


8



我们制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

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和大规模生产,这种全球化的变革一直延续到今天。20世纪是一个充斥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社会变革的时代,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不断扩大。如今,我们正在生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物品,它们表达了我们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焦虑,也显示出我们正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大卫·霍克尼《两名年轻男子》

信用卡

山寨足球球衣

太阳能灯和充电器

材质:塑料、硅、玻璃

公元2010年 中国

这盏灯和电话充电器由一块小型的太阳能板供电。它的各个部分都是近年科技发展的结晶,包括塑料的和蓄电池的应用,以及用于电脑和移动电话的硅芯片技术。这套设备虽小,生产成本也很低,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是人类勇于挑战贫困和气候变化等困难的证明。


尾厅




101.二维码(快速反应矩阵码)

上海博物馆选择二维码作为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

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一维条码(条形码)存储数据的局限性,人类发明了二维码。目前世界上有几百种二维码,我们最常见的一种是“快速反应矩阵码”(QR Code),它是1994年一家日本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发明的。

不同于以往人类创造的有形物品,显示二维码的一方纸片或者屏幕是它唯一的物质形态。这些小小的方块包含无尽的信息,可以说是当下信息化时代的结晶。

本次展览实行免费开放。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和暑期档的大客流,上博将采取限流措施,每天最多接待8000人次,并增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及时为观众提供服务。为了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上博将在每周五晚上18:00-21:00增设夜场,同时开放“大英百物展”和“茜茜公主与匈牙利”两个特展展厅,市民可通过微信平台预约,选择相应时段,扫码分批入场。

除了让观众近距离看展,上博组织专业团队重新编译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图录,对文物背后的故事作了图文并茂的解读。为了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需求,上博出品的三本教育读物《文明对比手册》、《文明的亚洲》和原创绘本《手绘文物世界史》也将于暑期问世。

此外,上博近期还将推出11场精彩纷呈的主题讲座,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讲述玛雅文化中的“科潘传奇和新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解读“阿姆河宝藏——古波斯帝国对丝绸之路的贡献”等。

作者:谢媛

编辑:张丽敏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鉴定等服务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广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关注订阅古玩元素网,扫一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