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运用大数据 打好防控主动仗


摘要: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情况,建议充分运用大数据做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运用大数据精准排查潜在感染人群;二是运用大数据合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三是运用大数据科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四是着眼长远建设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五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截至2月16日16时,全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68589例,累计死亡病例1666例,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社会与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家高度重视此次防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李克强总理亲自任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央政府建立起来的疫情防控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体现了中国面临巨大公共卫生灾难的应对能力和责任担当。但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全国人员流动加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仍然繁重。

面对巨大疫情,刻不容缓的是调动一切力量尽早打赢这场战“疫”,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疫情也倒逼我们深刻反思,有没有可能防患于未然?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肺炎,我国的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尤其是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虽有进步,但与人民群众的需要还存在巨大差距。在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更好的手段防范、抗击疫情。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在打好当前疫情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我们要痛定思痛,立足长远,加速建设智慧城市,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一


运用大数据精准排查潜在感染人群


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希望获得有关疫情的全面信息,尤其是如何精准排查感染人群。相比2003年的非典,互联网尤其是大数据的作用,在本次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尤为明显。1月28日,李兰娟院士接受央视《新闻1+1》专访时指出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应对无症状感染者和无意识的密集接触者。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多家互联网公司通过自己的数据和技术能力,给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撑,为传染源(人员)的筛查、追踪、控制和隔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在采集疫情相关数据方面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式的人海战术,比如,通过打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填报数据并逐级上报。这使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打架”,跨地区、跨层级和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也难以实现。
为适应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工作特点,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近日联合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快速开发出“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公众版)并已上线供公众公开查询。该平台具有数据权威、模型可信、准确查询等三大特征,只要进入该平台,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触者。类似这样的平台和软件还有很多,不仅避免了多部门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多次返工,大大提高了防疫效率,也减轻了疫情防控一线基层干部的负担。



第二


运用大数据合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疫情科学防控、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策部署,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对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做出安排部署。
目前,推动复工复产还面临着返工人员不足、口罩等防疫物资短缺、产业链上下游不配套、交通物流不畅等问题。整个经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能某一个链条卡住,经济的运行就会出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整合产业链,加速复工复产进程。比如,当前口罩成了最紧缺的物资,大家都在找我们现有的口罩生产企业在哪?哪些企业可以通过应急改造生产口罩?生产口罩需要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工人在哪?口罩产出后如何迅速运输、分配?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很强,但现阶段中国的口罩生产能力还没有用足。我们需要全国统筹的大数据调控,通过大数据打通口罩产业链,使物资供应、原材料运输、口罩生产、物流配送形成一个系统,从而真正提高生产效率



运用大数据科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人们都在问拐点何时来临、疫情何时结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核心是预测病情的蔓延趋势。以传统的统计报告方式,大约需要两周时间才能确认一种传染性疾病。这对于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疾病而言,信息滞后两周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能否提前或者同时对疫情进行预测呢?

大数据最核心的应用就是它的预测功能,它能将困难的预测问题转化为一个相对简单的描述问题,而这是传统小数据集根本无法企及的。2009年全球首次出现甲型H1N1流感,而在此次流感爆发的几周前,谷歌的工程师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通过谷歌累计的海量数据,可以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谷歌用几十亿条检索记录,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构造出一个流感预测指数。结果证明,这个预测指数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但是比官方的播报可以提前两周。谷歌并不懂医学,也不知道流感传播的原理,但是以事物相关性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样本,其预测精准性与传统方式不相上下,而其超前性是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大数据在疫情态势研判、传播路径分析等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各地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人员流动信息的分析和疫情发展趋势的预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如四川省于1月22日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手段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路径、危险期、致死性以及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导。随后,由四川大学牵头,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利用现有数据存储平台、运算平台,结合历史上国内外所有重大流行病和重大灾害的数据和规律,判断未来新型冠状病毒的趋势。



第四


着眼长远建设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


本次疫情暴露出我们的社会治理水平还较低,治理能力还较弱。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路径,是增强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全国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加速推进本地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本次战“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一些网上政务系统崩溃停摆;部分社区防控依然依靠人工处理;公共交通出行信息登记仍采取纸笔方式,尤其是某些地区红十字会对紧迫物资的统计、收发、分配仍是传统的人工操作,导致一边大量救援物资积压在仓库,另一边一线医院物资紧缺、医护人员无法得到有效防护、病人不能及时收治。

本应该在战“疫”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智慧城市,怎么就掉了链子、拖了后腿?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统筹协调作用。智慧城市如同一个人,物联网是感官、移动互联网是神经、云计算是体魄、大数据是大脑。智慧城市,如果离开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运用,就是空谈。现有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数据来自政府内部机构,例如统计局的普查和抽样数据,以及各个部门和企业的上报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但是遇到全国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这些数据由于时效性,很难发挥作用。战“疫”中要实时掌握人口流动状况和空间位置,如果按照传统的数据采集渠道,需要再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成本巨大,而且信息准确性也存在问题。当我们构建起以大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城市,建好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应急指挥调度等子系统,就能在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2月10日,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新一轮智慧城市示范引领,更高效率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上海在本次防疫中的表现全国瞩目,其智慧城市发挥了巨大作用,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第五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次疫情给餐饮、旅游、娱乐、房产中介等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加工制造业造成了较大损失,但电商、短视频、游戏、知识付费、线上教育等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火热。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而行,我们应该支持、引导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信部于2月9日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平台服务,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以网络化协作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实现企业以及产业层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让企业紧跟互联网时代大势,不断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打造智能化的生产线和车间,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在产业集群内互联互享和数据开放共享,借助工业互联网打造同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云平台,把企业间的生产、仓储、产品、供应商、客户等信息紧密连接起来,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利用网络化协作优势提升单个企业生产的效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将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极大提升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综上可见,大数据应用广泛而深远,包括精准排查、复工复产、科学预测,以及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多个领域,且它们之间并非彼此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均可整合到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进而上升为政府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科学完善、自上而下的政府大数据平台,具有高权威、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既适合平时管理,又适应战时指挥,能够切实提高政府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进而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张亚超  朱玉


推荐阅读

► 战“疫”期间 “青少年生涯教育公益线上活动”需要专业的你助一臂之力

► 共同抗疫 |关于征集妇幼保健工作领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信息化应用方案和经验的通知

点亮在看团结一心  共克时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