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信?这些文物是他们修的!

有态度的中铁青年 中国中铁青年 2021-12-29




文以载史,物以铭志

修复历经沧桑的物件

慧眼巧手

文物便“再生”了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

“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


修缮的

是普通人最珍视的过去

修缮的

是平凡人最难割舍的回忆

中铁青年

穿越古今与文物对话

为大家揭开文物修复神秘面纱

展现匠心传承的别样中铁范儿





古寺何年踞上游,

飞鸿天外构层楼。

两轮日月摩峰顶,

四季烟云罩佛头。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修缮项目

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

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项目




乐山大佛发髻、脸部及胸腹部位存在区域性的开裂及残损,主要表现为片状及块状剥落、修补材料开裂及空鼓,这些开裂破损部位处于临界失稳状态,局部区域已经出现了失稳剥落,严重威胁到大佛下方构件及游客的安全。

2018年,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察设计项目正式启动,中标后中铁科研院项目组迅速组织技术人员对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展开详细勘察,运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无损检测、工程物探等技术手段查明开裂残损区病害特征,编制《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险加固方案设计》并提交国家文物局审批。2019年2月,排险加固工程启动,历时31天完成所有抢险工程措施。

▼ 脚手架搭设


为了给乐山大佛保护工作提供更深入的科学依据,近三年来,中铁科研院对大佛本体砂岩及修复材料进行了系统采样与分析,利用工程物探与地球化学对大佛渗水病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大佛及周边设置多处监测设备,对位移、温度、湿度、渗压、降水量、气压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起了乐山大佛保护监测系统

▼ 现场勘察


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2021年7月,项目组完成“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项目”勘察设计方案编制工作,并提交文物主管部门审批。


▼ 现场实验

▼ 施工过程

▼ 施工后全景照片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城遗址包括楼兰城区、东郊墓地、周围寺院居民遗址、楼兰贵族墓等,标志建筑有楼兰佛塔和三间房,出土了楼兰美女(干尸)、汉锦、晋代手抄《战国策》、佉卢文木牍等文物,对西域早期文明史、中国史、欧亚内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修缮项目

楼兰古城三间房和佛塔遗址

抢险加固工程




楼兰古城区域环境极为恶劣,年均8级大风天数高达80天,浮尘天气115~193天,7~8月地表温度可达65℃。古城主要遗址区“三间房遗址”所赋存的台地发生危及本体安全的坍塌,中铁科研院西北院文保中心受自治区和当地文物主管部门的委托对古城病害严重的区域进行抢险加固设计和施工保护。

▼ 楼兰无人区里的项目部

▼ 楼兰环境 沙尘暴袭来


这次楼兰古城抢险加固项目使文物保护工作者第一次有机会能在无人区连续工作7个月,科研院青年们除了对楼兰古城进行了常规的抢险加固外,更是利用了这次宝贵机会,积极对楼兰古城进行了预防性保护工作和展示利用的尝试

▼ 车队在楼兰无人区雅丹地貌中穿行


一方面对楼兰古城核心遗址区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建立了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在遗址区安装的能不间断地收集气象数据的小型气象站,可为后期研究遗址被风砂侵蚀速度、尺寸量测、形制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利用无人机摄影和全景相机建立了楼兰古城及周边环境的真实场景漫游信息,可以让社会公众在家即可身临其境地感受楼兰古城的神秘魅力。

▼ 对佛塔遗址进行三维激光扫描

▼ 对楼兰古城中佛塔遗址进行加固处理







一眼阅千年,一馆览万象。








徐州城下城遗址,将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走过的时光年轮,层层揭开,把“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古城遗脉,同框定格。明代的道路、院落、灶台、瓦砾,唐宋时期的盘、碗、盏,汉代的水井……将一一展现。



修缮项目

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

保护与展示项目




中铁十局承建的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商圈核心区徐州彭城广场地下交通连接项目内。遗址展厅基地西部已开挖出汉代陶井、明代民居原址等历史遗存,中部及东部须在建设完成后继续发掘。该项目是展现徐州市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是贯穿城市南北文化轴的重要节点,项目建设对于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古墙保护


该项目设计用地范围为 4600 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约 3700 平方米,盖体跨度 34~37 米。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结构形式为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为3734.92平方米,盖体跨度34-37米,净空为2.7-7.8米。本项目施工内容包括遗址展厅、并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电、消防及辅助用房等工程。

▼ 建成效果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西安站始建于1934年。国风十足的站房,成为最早的西安印象

1986年,被亲切称为“面皮”的西安站成为西北最重要铁路枢纽。

西安站作为国内七大铁路枢纽之一,位于八纵八横版图中心地带,是陇海、西包、西康等5条铁路交汇点,伴随城市发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



修缮项目

  西安站改项目  






2020年5月,中铁建工集团北京分公司承建西安站改扩建工程,36028㎡ 的美好蜕变在这里发生,改造后的西安站将成为集交通、商业、展厅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历史与未来在这里碰撞。


此次改造工程,项目部以精益工艺保留翻新了饱含几代人记忆的原状吊顶和吊灯,在中庭空间檐口采用传统梁坊提炼而成的木构体系与中式柱础的柱子打通双层空间,让大厅更加恢弘大气。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候车厅,用自带的时光滤镜摇身变成最具“回忆杀”的打卡点,将火车站原有壁画复制在中庭栏板一圈,最大限度延续西安火车站的文脉,保留城市记忆。



条条大路通西安,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新亚欧大陆桥,交通成就着西安的世代繁华。我们,始终守护那份信念,用精益品质,筑造见证盛世的精品站房;用匠心传承,打造更有温度的幸福空间。





千年土司城堡,

几度风雨征程。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城区近郊,始建于唐朝,扩建于南宋及明朝,之后焚毁于明朝,是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也是贵州境内目前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土司城堡遗址。2001年7月16日,海龙屯遗址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4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飞龙关、飞凤关属于海龙屯遗址中的9关之一,是扼守海龙屯的门户,是海龙屯遗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修缮项目

海龙屯遗址

飞龙关、飞凤关保护工程



随着环境的变迁,海龙屯飞龙关、飞凤关,在自然和人为不利因素的不断影响下,存在着关体坍塌、结构失稳、裂隙发育、墙体鼓胀、渗水、边坡失稳、基础下沉等多种病害,这些都严重威胁到两个关体的长久保存。因此,针对飞龙关、飞凤关进行抢救性加固保护工程,延长珍贵历史文物的保存期,已经刻不容缓。

▼ 飞龙关正面图


2017年8月18日,中铁科研院组织人员进场。经过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保护加固工程于2017年11月27日开工。主要解决关体坍塌、结构失稳、裂隙发育、墙体鼓胀、渗水、边坡失稳、基础下沉等问题。

▼ 飞龙关背面图

▼ 飞龙关修复现场


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克服各种不利条件,以优质工程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在工程进行中现场施工人员对水泥砂浆(水泥浆)按施工台班和工程量进行了相应量的取样和试验,有效保证工程质量。2019年6月,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合同要求的全部施工内容。2019年12月,“海龙屯遗址飞龙关、飞凤关保护工程”通过项目初步验收。

▼ 飞龙关、飞凤关航拍




文明连亘新窗口,成竹在胸圆桌谋。

演绎绸茶寰宇赞,传奇海陆论坛遒。

中西合璧功无量,协议生辉志必酬。

丝路精神薪火旺,未来世界竞风流。







花剌子模州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上通往伊朗沙漠的最后一个驿站,见证了东西方交流与融合盛景,其内城伊钦·卡拉城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伊斯兰古城的典范。2014年4月,中乌双方共同决定在希瓦古城开展保护修复合作。项目内容包括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本体保护工程及环境整治工程



修缮项目

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

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



援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文化遗迹修复项目是中铁文保首次承担的援外文物保护工程,中铁科研院利用三十多年积淀的岩土工程和文物保护工程综合技术优势,为中亚文物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着重解决了文物建筑渗水不均匀沉降和薄顶大跨穹屋顶开裂的问题

▼ 岗前动员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中铁科研院青年们积极履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共同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文物保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并着力对当地工人进行技能培训与聘用,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遗产保护人员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学习,主动发挥了文物保护作为文化基础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举措。

▼ 宣礼塔钢柱临时支撑

▼ 参建人员合影


没想到吧

原来中国中铁青年

还有修复文物这一项技能

再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

中铁还有很多很多宝藏青年

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

凭借妙思巧手

将大国工匠精神

淋漓尽致体现在工作中

沉潜于心,不功名、不功利

散发着光芒,执着而宁静



校审丨支莞盈编辑丨孔含秀(中铁二局)孙昱彤(中铁十局)焦明明(中铁六局)制图丨郑睿(中铁上海局)阮佳颖(中铁五局)来源丨中铁科研院、中铁十局、中铁建工

扫码关注,星标团团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