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浦市,他们竟这样说~~~

湘西网 湘西头条 2017-02-24


  今天下午,在沅水河畔涉江楼里,“浦韵古今,市通天下”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坛大咖云集,省、州专家学者围绕浦市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开展深度对话,为这座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千年古镇华丽转身提供智力引擎……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在生活”。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的、永恒的课题。保护文化遗产,终极目的是要让文化遗产在推进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文化遗产必须鲜活起来,不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图书馆和数据库里,必须与时代、与实践、与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今天,在泸溪浦市举行系列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在涉江楼举办“浦韵古今、市通天下”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目的就是要研究文化遗产融入现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模式与机制。


+



  主持人 高振翼:作为湘西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首的浦市,既拥有厚重的物质文化遗产,又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曾一度十分繁荣与发达,有“小南京”之美誉。但随着历史上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浦市慢慢寂落下来了,昔日的喧嚣与繁华已成了辉煌的历史和美好的记忆。近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为了重振浦市之雄风,再现浦市之繁华,正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浦市古镇面貌正在恢复,浦市雄镇气派正在回归。要实现浦市今日之理想,重现浦市昔日之辉煌,我们既要借资借力,又要借智借慧,既要实干,还要巧干。因此,浦市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的耐心指导和悉心指点,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论坛的主要目的之一。



论坛专家


  孙文辉:湖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剧

  谭必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龙京沙:湘西州文物局原副局长、副研究馆员

  吕华明: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田茂军:吉首大学教授、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张景龙:吉首大学学报原社长、作家

  胡炳章: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主持:湘西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振翼


 

精彩论点


胡炳章:了解湘西必需了解浦市


  浦市是湘西的眼睛,有了浦市才看到了后来的新的先进的文化。里耶看到了秦文化,有了浦市就看到了汉文化。它与里耶一样,一只是左眼一只是右眼。


  浦市是湘西新文化的传播者。浦市离水近,有发达的水系,浦市先得到了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全国各地商品在浦市汇集,再分成小船逆流而上,进入到湘西腹地。这其中也包含了文化。传播了新的先进的汉文化。不仅传进湘西,也将湘西文化传到世界。湘西的丹砂、楠木等运输出去,文化也随之传出去了。


  浦市是了解湘西新文化的解要。湘西文化是多元的文化,要了解湘西的当代、现代中外来文化更多,新文化的发源地、传递者、集散地。



龙京沙:保护浦市有限文物资源极其重要


  根据目前考古资料,在浦市和江东寺,我们发现大量战国汉墓,数量与规模也不亚于以上城址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说,浦市应该有一座相应时期的城址,究竟是何性质的城,有待往后的工作。


  历史以来,浦市水域码头、古道驿站、商贾会馆、字号店铺、深宅大院由古镇街巷辐射周边,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商阜文化枢纽。


  据统计,浦市古镇有“城中有城、外城中有内城”的独特城市格局。古民居建筑结构不拘一格,有合院式、庭院式、但前店后院是浦市民居集团型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商贸经济遍及民间意思的一种特质表现。堪称湘西传统民居的艺术品。


  浦市考古起步较早,考古学文化内涵较丰富。然而,浦市考古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间断的,大量私人建房破坏地下文物的现象不容小视,如浦市吉家头遗址,下湾遗址,桐木垄墓地等,均因不同类型的建设遭受破坏。文物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性,保护浦市有限文物资源,是浦市古镇本身的需要,也是古镇旅游发展的需要。



谭必友:浦市应有更高的定位


  浦市不仅仅是湘西的浦市,更是中国的浦市。盛世浦市是中国的“右大腿”,“左大腿”就是苏杭。浦市文化旅游发展应站上更高的定位。一、要进一步提升历史定位。二、要进一步发掘商业文化内涵与价值。三、非遗保护要创新保护方法,探索整体保护方法。 四、重建“辛女国”的设想。



田茂军:浦市龙舟传天下 开发引导促旅游


  龙舟节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最佳平台,也是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典范。

  浦市发展旅游建议:依托端午节,打造龙舟赛。一有优势,有参与的群众基础;二是有根据,有实施的法律条文;三是有市场,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浦市如何打造龙舟赛?几点思路供参考: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注意引导、疏导,切不可因噎废食。

  2、建立运作机制,如成立龙舟协会、浦市旅游公司等,企业化运作。



张景龙:古镇文化叙事与旅游品牌铸塑


  加强文化叙事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内涵。一个旅游之地或旅游产品,仅有风光看点而无文化内涵肯定是一种缺憾,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往往是体现在文化叙事当中。比如导游对文化景点的解说,就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文化叙事。


  名人对于一个文化旅游古镇,特别是对于一个拥有“中国文化名镇”称号的古镇来说至关重要。浦市有没有堪称浦市之魂的历史文化名人?比如说浦市的廖名缙,道光年间两次西征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最后为国捐躯的清军悍将李奎亭,抗战期间的抗战名将“铁头将军”李奇亨,国民党五虎上将之首刘峙将军……这些都是从这座美丽小镇走出去,后来成为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人都是浦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有可能的话,应该深入挖掘整理。



吕华明:辰河高腔剧本“祖本”幸存


  辰河戏发源于湘西泸溪县浦市镇。形成于清乾隆朝之前,鼎盛于清道光至咸丰年间。上世纪20年代,完整辰河戏演出基本从舞台消失。上世纪40年代,辰河戏戏班散失殆尽。辰河戏走向衰落。


  新中国建立之后,辰河戏恢复了生机。1957年辰河戏代表湖南省地方戏剧进京献艺。它以优美的曲调,浓烈的地方特色,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 贺龙以及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的称赞。时任中国戏剧协会主席田汉观看演出后赞叹道:“辰河高腔不愧是祖国的一种妙调。”1998年辰河戏应法国巴黎国际秋季艺术节和西班牙巴塞罗那木偶戏剧艺术节的邀请,出国演出。演出轰动欧洲,被欧洲戏曲艺术家誉为“东方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辰河高腔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63年由张民享、李怀荪、吴宗泽等人组成“辰河戏艺术遗产挖掘工作组”,召集了13个民间艺人征集辰河戏剧本。前后九个多月,共征集得抄本、口述记录、单本、残本三百多个。手抄剧本有道光本、咸丰本、同治本、光绪本,民国本和口述笔录本。由张民享编号,每个剧本都注明提供者,地点,列入馆藏。1992年,艺术馆改建,这批资料被当做废纸卖掉了。我的一位朋友看见了这些资料,把它们从纸浆机下抢救买了回来。可惜有三十多本已经被打成了纸浆,只剩下270来本。目前,这批资料在我们手中,我们用它申报了国家课题:“六三辰河高腔未刊剧本整理与研究”。


  我们收藏的“六三辰河高腔未刊剧本”中有三个清道光刻本:古2号本,古124号上本,古124号下本。这些古刻本目前为辰河戏最早的孤本清道光家传刻本剧本,是辰河戏各种抄本的祖本。六三辰河高腔未刊剧本许多抄本,都是在这些祖本和祖残本基础上发展演化的。我们认为这些古刻本在六三辰河高腔未刊剧本中具有着源头校注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孙文辉:中元祈福节的再思考






 

涉江楼


  为弘扬屈原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打造泸溪历史文化名片,决定在屈原游历沅江时驻足笔耕过的屈望村附近江岸边修建一座以屈原名著《涉江》命名的标志性建筑——涉江楼。


  涉江楼景观莅临沅水之畔,廊腰缦回,梁栿纵横,歇山重檐,俯峙山川。《涉江楼》主楼层高有五(高31.88m),左布瞻亭,右置水榭,远观飞檐凌空,巍峨耸立,遏云蔽月。项目占地13800㎡,其中《涉江楼》建筑面积3786㎡。


  涉江楼是泸溪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宣扬泸溪神奇、盘瓠辛女爱情传说、屈原与枉渚情结等三千年人文文化和彰显泸溪人文魅力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泸溪县省级风景名胜区——沅水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观光、休闲场所和文化旅游景点。涉江楼的建成和开放,将成为宣传泸溪人文化的窗口,进一步凸显出泸溪文化的神奇、盘瓠辛女爱情传说的美丽、屈原与泸溪情结的深厚、沈从文笔下箱子岩的神秘。


泸溪县城


+





本期编辑:孔黎明

内容来源:湘西网记者 黄谆 龙尧 李文胜




推广:




·END·


湘西头条

好看·好用·好玩

微信号:xxnet2013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