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名家】这位爱“碰瓷”的书法家,“玩”出了大名堂!

2016-08-23 湘西网 湘西头条


导语

  从“玩”书法到“玩”画画,从“玩”集邮到“碰瓷”……他说他一直以一种“玩”的心态在“玩”,而且“乐”在其中!本期“对话名家”带你走进著名书法家杨刚的艺术世界~~



  



人物简介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杨 刚:著名书法家




刘世树与杨刚对话




刘世树:杨刚先生,你好,很高兴来到你的工作室一起交流。很有意思啊,你这里不仅有许多书法作品,还有不少精美的瓷器,早就听说这几年你“碰瓷”了。



杨 刚:哈哈,是的,我5年前就开始“碰瓷”了。瓷艺作品融书法、绘画、篆刻和诗文于一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载体。大家都知道我搞书法,其实,我开始是学画,而且,学了多年,在绘画上,我主要从事国画创作,以兼工带写为主。多年的国画功底,加之我一直从事书法、篆刻创作,这三者结合,在瓷器上找到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杨刚作品



刘世树: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独创成果。它也是一门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你在这几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所以,看你的瓷艺作品,能感受到诗、书、画、印浑然一体的运用,意韵无穷。



杨 刚:近年,我主要创作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也不断地尝试把水墨画的韵味和工笔画的局部刻画运用于瓷艺创作当中来,同时,在器型上兼顾欣赏与实用的属性。瓷艺,更多是我在艺术上的一种尝试,我非常喜爱瓷艺,它将我掌握的多门手艺融于一器,艺术就这样奇妙。可以说,我一直乐在其中。



杨刚作品



刘世树:艺术就是要乐在其中。据我了解,作为我州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你玩瓷艺,玩画画,还玩集邮,玩收藏,你一直以一种“玩”的心态,“乐”在其中,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杨 刚:我对书画创作和艺术收藏真是抱着一种“玩”的心态。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集邮,现在已经有近40年的邮龄了。我曾用整整10年的时间从大型邮品拍卖会、全国各地邮社和清代邮票收藏家那里收集邮品,制作了专题邮集《龙》,《龙》两次在全省集邮展中获得金奖,在全国展中获得过镀银奖,这大概是目前州内获奖等级最高的一部邮集。此外,我利用拜师会友、书画交流的有利条件收藏当代名家字画也有二十多年了,还建立了近四百位当代书画名家艺术档案。我常常调侃自己是个“玩家”,说的是一种心态和心境。其实,要真正做个玩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刘世树:“收”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藏”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学习。这么多年来,你集邮,搞艺术收藏,看似在“玩”,其实,更多是一种兼收并蓄的“吸纳”,就如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易经杂说》中讲的:“玩索而有得”。



杨 刚:我一直认为“玩”,一则要玩出点情趣,才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二则要玩出点名堂,玩中知不足,玩后有所得;三则要玩出点心境和心智,淡然神闲,玩有所悟。这样,渐渐就会玩出与日俱增的钟爱,这样,自然便多了一处精神的“驿站”和家园——我很享受拥有这样的精神家园。



杨刚作品



刘世树:今天才知道,你最开始学习的是绘画,刚刚也欣赏了你的一些国画作品,兼工带写,很有功力。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书画同源,请你介绍一下你学书法学画画的大致过程。



杨 刚:我最初梦想当一位画家,也学了多年。我的童年时光是在泸溪浦市古镇度过的。小时候,父母在县城工作,是祖母带着我长大,进入学龄后虽然在县城读书,但寒暑假期也都是在浦市。浦市是湘西“四大古镇”之一,被誉为“小南京”,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记得小时候,浦市有很多石板长街、深巷子、大院子、木刻石雕、大码头、老茶馆,这些都是我儿时最深刻、最美好的记忆。我自幼生活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对大院宅上面的人物故事、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很感兴趣,常常是趴在大青石板上用小石子用心地描摹,以至忘记回家。后来学幼教专业的母亲发现我对画画有浓厚兴趣,非常呵护我的这一爱好。再后来到小学、中学,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跟美术老师学画画,那时,我经常为学校出黑板报、墙报,成了少有的几个“专业户”。



 杨刚隶书作品



刘世树:不过,书法还是你的最爱,也成就最高,特别是你的隶书,巧拙相寓,收放相济,开合相应,在变化中展现和谐之美,很有自己的风格。



杨 刚:虽然爱好较多,但书法还是我的本行。屈指算来,接触并爱上书法有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到书法研究和创作当中。我于楷、行、草、隶、篆五体都有所涉猎,也做了一些必修的功课,但对隶书尤为钟爱,这是因为:隶书的朴素、率真、高古、厚重和凝练的风格特点更适合我的审美情趣和性格特质。书法艺术古往今来,风格多样,而内在的变化是书法艺术的核心。从创作风格上来说,我更看重在表象的平静中追求内在的变化和涌动。



刘世树:在书法学习过程当中,哪些前辈对你影响较大?



杨 刚:我一直深深地怀念我的两位美术老师,一位是小学的王国兵老师,一位是初、高中时候的朱祖锡老师,两位前辈不仅是的我绘画良师,也是我的慈祥父辈。走向社会后,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我非常感恩林时九、王超尘和冯志福三位老师在我不同的阶段给我的谆谆教诲和悉心的指导。林时九先生教导我书、画、印要兼修,要培养、提升在文学、诗词、格律等方面的涵养;王超尘先生教导我书法艺术取法要高古,要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冯志福先生教导我一方面要回归传统、崇尚经典,同时要张扬自我、突破自我。他们是我书法艺术上的导师,他们的教导让我受益终身。



杨刚作品 



刘世树:你连自己小学时候的老师还记得,非常不错,非常感恩,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成就的人都懂得感恩。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做人的问题,记得宋代郭若虚曾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矣。”我也认为,以一流之人品,方能有一流之艺术。我们都知道,你曾获得过我州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为大家谈谈你对艺术创作和个人品格的关系。



杨 刚:为人品格和艺术当然息息相关,艺术到一定的层面不仅仅是比拼技艺,更多是比拼艺术家的人品和胸怀,这些方面,我其实做得还很不够。政府给予我们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荣誉,更多是对我们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倡议和鼓励,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多年来,我深有感触的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品德和能力、修养和技艺都应兼修。从更深层面来讲,“德”更体现为一种社会价值观,作为一位艺术家,应该有一种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精神追求和责任担当。



杨刚作品:篆刻《神游物外》



刘世树:我很赞同你这个观点,“德”不仅仅在于个人为人处世有“德行”,个人修养好,更多还表现在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甚至,要有对全人类的终极关怀,这才是“大德”。再交流最后一个话题,你作为我州书法家协会主席,请你谈谈如何促进我州书法艺术未来的发展。



杨 刚:州书法家协会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团队,是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谋发展。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把林时九、黄叶两任主席和团队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扬好,发展好。书协从会员的构成来看是一个大家庭,从目前的创作态势来看发展很快,来势喜人。今后,我们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好协会的职能作用,抓好书法艺术普及。其次,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加大书法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提升我州书法艺术创作水平,提升冲击省展、国展的实力,为湘西州文艺繁荣做出更大的努力。




名家简介



著名书法家杨刚

  杨刚,字承汉,号苦墨斋主、五畦堂主人,1965年5月出生于湘西泸溪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收藏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地税系统书画摄影协会副主席、湘西自治州书法家协会主席、吉首大学客座教授。



艺术简历


  ● 作品先后入选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选提名)、中部六省书法展和中央三十部委第二届书法联合大展 、全国千禧书法展 、世界书法文化艺术展 、中国湖南·新加坡书法交流展、湖南省第六届书法展、第八届湖湘书法月·湖湘地税七子书法展等。2006年,作品赴新加坡展出。2007年,作品赴韩国展出。出版有《杨刚书法篆刻集》、《杨刚书法篆刻作品集》等。曾荣获湖南省少数民族书画展书法一等奖、湘西州第二届文学艺术奖一等奖、湘西州第二届“宣传文化大奖”一等奖。被授予湘西州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作品赏析

    作者/杨 刚    









扇面书法作品




隶书四条屏《茶赋》




篆刻《绿叶萍踪》




小楷作品




隶书横幅




章草册页




本期编辑:杨世芳

内容来源:团结报(文字/刘世树  欧阳文章  图片/田宏贵) 



猜你还喜欢:

湘西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742人!附最全名单

好开森!再忍一忍,马上就要降温咯~~~

湘西的小伙伴都是这样被骗大的……

永顺万民岗自然保护区发现野生中华短尾猕猴!

推广:



·END·

湘西头条

好看·好用·好玩

微信号:xxnet20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