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家】田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对
话
名
家
刘世树: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
田 成:青年书法家
刘世树与田成在泸溪县涉江楼对话
刘世树:田成你好,据我了解,前段时间你刚参加了州里举办的一个书法创作高研班,有什么收获?
田 成:就在十月下旬,州书法家协会开了一个大湘西国展冲刺班,请来了陈曦明、罗红胜、张志等省内书法名家前来授课,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可惜由于工作较忙,我只挤出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听了罗红胜老师的一堂理论课,参加了张志老师的一堂现场指导课。
草书条幅《惧谋录》节选
刘世树:这样的培训非常好,我们湘西,是相对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的交流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自己要走出去,外面的名家我们也要请进来。这样,艺术才能成为一潭活水。
田 成:特别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书法爱好者,这样的培训交流意义更大。参加这次培训活动,虽然只听了两堂课,却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比如说,罗红胜老师在讲中国书法史的时候,列举了黄庭坚、文征明、王铎等书法家在行草书创作过程中对于字的重心、轴线的不同处理方式,使我对行草书节奏和章法的理解得到进一步增强。在上现场指导课的时候,我的一幅小楷作品有幸得到了张志老师的亲自点评。他指出我小楷作品可以考虑将一些篆隶及异体字的字法运用到小楷创作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书法的古意。这些书法创作中的关窍,平时自己虽然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但显得零散浅显,经老师们这样一点拨,瞬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行草斗方 陆游诗二首
刘世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书法艺术的?
田 成:我从小就对美术、雕塑、书法等静态类的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或许跟自己的性格禀赋有关。不过,最开始,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雕刻,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对雕刻十分着迷,经常将钢锯条折断,磨制成雕刻刀,在木头、树根以及水库边捡来的松软石块上雕一些动物、人体之类的东西。
刘世树:人就是这么奇妙,与生俱来会对某些东西产生兴趣,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你,然后,改变你的一生。
田 成:可惜,初中毕业后,就放弃了雕刻。
田成作品
刘世树:为什么要放弃?
田 成:初中毕业后,我来到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就读,学校没有专门教雕刻的老师,您知道,对于一名学艺者来说,没有任何指导,没有学习环境,纯粹靠自学是很难走远的,也正因为这些因素,到吉大师院后不久,我就慢慢放弃了学雕刻。
刘世树:雕刻,要用刀去雕,去刻,去塑,讲究“刀法”、“刀功”,这和书法中的“笔法”其实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学雕刻肯定对你后来学书法很有帮助。
田 成:的确,学雕刻为我的书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记得进吉大师院之初的某天晚上,上晚自习,我正在练字本上写毛笔字,我们的班主任路过我的课桌,看了我的字之后,很高兴地对我说,“一来学校就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基础不错,笔性也好,加油!”就这样一句话,树立了我对书法的信心。又过了几个月,班上举办了一次书法比赛,我“当仁不让”地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进一步坚定了自己要把字写好的决心,毕竟年轻气盛,谁也不希望全班书法第一人的称号旁落他人。
田成作品
刘世树:年轻人这种冲劲非常重要。当然,吉大师院的艺术氛围非常好,也有利于你们的成长。早在明朝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吴鹤就在此创办“潕溪书院”,开经设坛,吸纳八方学子。这样的学术氛围一直延续下来,培养了不少和你一样的文艺人才,这也成为我们湘西的一个文化现象,非常不错。
田 成:我们师院十分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对美术、音乐、三笔字、简笔画等艺术门类都非常重视,学生大都有“一技之长”。
刘世树:从吉大师院毕业后一直搞书法创作?
田 成:中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一毕业,最先被分配到了古丈县罗依溪镇中心完小当小学教师。那段时间,生活非常清苦,记得当时我被安排担任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班上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大多是隔代教育,强烈的师德责任感迫使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很少再抽出时间来搞书法创作,只能偶尔利用闲暇之余,拿钢笔在纸上聊以遣兴。
一直到2006年,我来到团州委工作,工作压力相对减轻,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我才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那年,我还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位叫“静池”的好友。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这位省城长沙的兄长与我在网上一聊如故,也正是在他的建议之下,我开始比较系统地临习小楷和小行草。最近这几年,我更是有幸得到了州内黄叶、杨刚、黄峥嵘、曾令刚等诸多前辈的悉心指点,书法艺术也渐渐见长。
田成作品
刘世树:看你的书法作品,你在行、草、楷等字体上多有涉猎,特别在小楷上用功最多,你的小楷作品在州内书法界获得不少前辈的高度赞许,为什么会选择小楷作为你的主攻方向?
田 成:选择小楷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小楷和硬笔路子近,转化更快。因为毕业后的那几年,拿毛笔写字的时间不多,练习硬笔倒是经常,以小楷作为主攻方向,可以将过来的硬笔学习成果就近就快转化,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另外一个原因是经济和创作条件所限,我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参加工作之后收入也勉强够生活,没有多少节余,家里房子也小,没有多宽的地方可供挥毫,也没有那么多笔墨纸砚可供消耗,写小楷最经济实惠,练习成本最低,且方便快捷,轻松自在。
刘世树:你的小楷作品结体精密,清丽遒劲,有较深功力,从书写风格上看,很“文征明”。
田 成: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虽不像唐伯虎、祝枝山那样性格鲜明、光彩照人,但他敦厚严谨,温润如玉,不论是生活中,还是艺术上,都有着超强的进取精神和自律能力。我第一次看到文征明的小楷《落花诗册》时,就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憾了,随着对其作品和人品的不断深入理解,我彻底被其折服,并将他引为一生为艺为人的模范。
田成作品
刘世树:文征明的小楷有非常多的可学之处,但也存在“笔气生尖,殊乏蕴致”的缺点。书法界有一句名言叫“取法乎上”,认为学小楷应从魏晋入手方是正途,你为何选择文征明,而且,如此偏爱于他?
田 成:书法学习要“取法乎上”,没错。不过,我觉得书法更要“取法乎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最喜欢的帖子入手,与之恋爱,长相厮守,才能心摹手追,终成正果。
刘世树:你的“取法乎爱”也非常有道理,但“爱”应该是“博爱”,而不是“偏爱”,过于“偏爱”,容易“狭隘”,艺术还是要兼收并蓄,融合众长。
田 成:是的。其实,除了文征明这个“最爱”之外,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品《洛神赋十三行》我也十分喜爱,此帖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神采飞扬,我经常拿它来与文征明小楷交叉练习,相互借鉴融合。钟繇是楷书之祖,他的小楷质朴厚重,古意盎然,我对他的《宣示表》《墓田丙舍》二帖尤为喜爱,用功亦多。
小揩条幅 宋词二首
刘世树:在临帖的过程中,书家们一般都是有“目的”的,他们往往会通过临摹学习不同名家的作品“取其所长”,来达到“补己之短”的目的。
田 成:这其实是书法练习者的一种艺术“自觉”,有了这样的“自觉”后,他的书法技艺会更为突飞猛进,我对此深有感触。我学文征明的小楷,主要学其深厚的功力。像《落花诗册》《离骚经》《南华经》等作品,用笔精到、结构精巧,个个字都堪称字范。我临王献之的小楷,更多学其天真烂漫的意趣与韵味。学钟繇书,我更为侧重取其厚重空灵的气韵。总而言之,我个人对小楷作品的审美追求就是:以文氏为根基,借鉴钟繇、王献之等魏晋小楷的点画和偏旁部首处理方法,增强作品的趣味和空灵感。
刘世树:感觉你有很高的艺术“自觉”,不过,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你平时一定非常忙碌,你是如何处理工作和书法创作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的?
田 成:我是从事机关办公室工作的,平时的工作也算比较忙碌,上班时间基本上没有时间练字。我一般只在晚上抽几个小时来写写。这两年,随着孩子的出生,晚上一般等孩子睡着之后,从九、十点开始写到十二点左右,周末有时候稍微控制不住写到一两点。
田成作品
刘世树:你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勤奋非常难得。其实,再忙,时间,挤挤总会有的,特别对于你们这些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不怕没时间,只怕不热爱。在书法这条道路上,今后有什么想法?
田 成:对于今后的打算,我自己也觉得比较矛盾。就自己的内心而言,我有志于做一名跻身全国书法强手之列的书法家,与古人对话,这是我的理想和愿望。然而要实现这一个愿望,就不是一天一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和训练量所能达得到的,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学习和临帖实践,而我现在的工作岗位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如果有一天,一年365天,每天都能拥有8小时的时间来一心一意地读书写字做学问,那一定是件幸福无比的事情。
刘世树:聊了这么多,了解你从农村出来,一步步拼事业的同时,还钟情书法,不断攀登,很不容易,古人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相信年轻的你能秉持初心,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有所大成。
名家简介
青年书法家田成
田成:1983年出生古丈县,现就职于团州委,青年书法家,州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培训部部长,书法创作以小楷、行草为主攻方向,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州书法作品展。
作品赏析
作者/田 成
春华秋实
滕王阁序
本期编辑:杨世芳
内容来源:团结报(文/刘世树 欧阳文章 图/田宏贵)
猜你还喜欢:
推广:
·END·
好看·好用·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