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菖蒲塘村: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的样本
2019年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精准扶贫驻地拍摄专题:
湘西菖蒲塘村
秋高气爽的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公路两边是连绵的柚子、猕猴桃基地,防旱的蓄水池星罗棋布的点缀在果园之间。猕猴桃一串串挂在叶子的下面,果农正在采摘,多么热闹的丰收景象。
▲凤凰之窗内的周生堂公司的导购打起苗鼓迎接游客。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视察,提出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为全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信心。
▲菖蒲塘村党委扩大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村干部把工作分工细化,抓落实,出实效。
▲公开公示:菖蒲塘村委会在村部门口及时公布相关政策、精准扶贫进度、项目资金管理。
六个年头过去了,这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已经是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副书记王保忠喜滋滋地说,今年的猕猴桃一亩能收2500公斤,一公斤三元,红心猕猴桃每公斤20元。这些年,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菖蒲塘村果业合作社,下设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和金香柚子专业合作社,以党员示范带动村民种植蜜柚、猕猴桃等水果,农业生产总值4200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12900元以上。
▲产业领头人:王安全(左1),1999年当过村长,率先引进椪柑,米良一号猕猴桃,带动了一批村民走向果业发展致富之路。
精准扶贫的春风让菖蒲塘村建档立卡户132户,427人受益,截至目前已脱贫119户399人。当地党委政府在产业与技术引导方向做足了文章,让贫困户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如今,菖蒲塘村90%的果农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9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98%的农户实现了电气化,自来水和水泥路入户率均达100%,
▲土专家:丁青青,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发展思路。2000年丁青青被评为湖南省劳模。
▲丁青青在他的猕猴桃实验园内观察无籽猕猴桃的生长情况。
菖蒲塘村人有两大特点:村里的人很勤奋,人人都是起早贪黑的劳作,看不到村里打麻将的人。第二,菖蒲塘村人肯动脑筋,不随大流,敢创新,土专家丁青青针对猕猴桃溃疡病,培育了抗病毒9801苗木,同时也培育出无籽猕猴桃。
▲丁青青研发出的无籽猕猴桃(左)。
▲丁青青把草本猕猴桃苗嫁接到木本的野生木本的水阳桃枮木上,提高了猕猴桃的抗病毒性,基本解决了猕猴桃溃疡病。
村民服务中心里,村干部值班室、会议室、电商供销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站一应俱全,以村级文化广场为阵地,通过组织健身队、文艺队,开展文艺晚会等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周边旅游景点、土家文化和特色水果种植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旅文相结合的体验式的综合模式,先后建好菖蒲塘村-飞水谷大道、产业观光带、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
▲农旅结合:菖蒲塘村精品果园与村境内的飞水谷建立了一条旅游观光道,2017年,飞水谷景区接待游客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为村民解决18个就业岗位,提供摊位56个,村集体收入5万元。
▲菖蒲塘长坳组王会琳在飞水谷景区内出售小吃与酒水,她老公田茂民在家酿酒。
菖蒲塘原来只是菖蒲疯长的小水塘,如今菖蒲塘村打造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走上了一条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之路。
▲台账管理: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与巡查日志把每一件事、每一个村民的情况都要记录清楚。
▲田儒兵是菖蒲塘村三组人,原来与三兄弟住在石头房子里面,后来分家后,分得了两亩地,居无定所,到上海打工,每月400块,1997年结婚,2007年打工回来修屋,欠了一屁股债。(资料图片)
▲技术脱贫:村里的干部请技术人员给他扶贫帮困、辅导技术,如今他靠着育苗技术,收入能达到八万元,田儒兵一家在2016年成功脱贫。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菖蒲塘马王塘村的老百姓种植扫帚草,由于此草适应性强,不生虫害,一亩也能收入一万多块。
▲女子嫁接队: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对苗木进行专业嫁接,人数有时达到100多人,足迹已到贵州、重庆、湖北、陕西等地,一年创收200多万元。雷志平是嫁接队的领军人物(右一)(资料图片)
▲电商转型促销售:田香群,以前坐在马路边卖猕猴桃,如今一个微信就搞定!手机微信提示语音不停。她说,近期平均每天有100多箱猕猴桃发售全国各地。现在她家已修建了4栋新屋了。国庆前她已把自己家的猕猴桃销售一空了,现在她在给其它农户帮忙销售了。
▲政府救助残疾人:周立军,在一次施工中,不幸被高压电击伤致残,双脚双手截肢。两个孩子,大的15岁,高一了,小的10岁,4年级了,小孩高中教育补贴3000元/年,小学教育补贴1500元/年,通过互助五兴,邻居田茂燕帮助他家两亩地种上了猕猴桃,年收入1.8万元,实现了脱贫。(右一)
▲化解矛盾,治理有效:菖蒲塘村两个村民因为垃圾处理的事发生了点纠纷,村里副书记王邦忠与村会计田顺心通过调解,化解了矛盾。
▲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返乡创业人周祖辉,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生堂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承诺“让更多儿童不再留守,让更多老人不再空巢。”2018年12月为建档立卡户分红165000元,通过分红的模式带领750人脱贫致富;直接解决就业14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困难人员60多人。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湖南青年五四奖章,公司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
▲周祖辉创办了周生堂,把柚子皮卖出了蜂蜜的价格。猕猴桃种植基地的一产业,有八条生产线的二产业,有几十个店面的三产业,已初步完成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晶莹剔透的柚子蜂蜜茶深受游客的欢迎。
▲菖蒲塘村的王群在周生堂当导购,一个月也能收入4000元左右,下班后就能回村与家人在一起。
▲姚六菊与她的蜡的世界:通过定期培训,让一批农村妇女有个打工的渠道,菖蒲塘村的杨吹、唐香葵、田花香、付平娥在车间用蜡刀绘制图案。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总书记的关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菖蒲塘村视察,抱起了3岁小朋友王子尧,习大大旁边背着背笼的是他奶奶滕建玉,如今王子尧的父亲在凤凰古城开了一家重庆老码头火锅店,生意蛮好,9岁的王子尧现在在凤凰箭道坪小学读三年级了,一家人在凤凰购置了商品房。
▲菖蒲塘村3035 人,外出打工只有120人,村民龙家声在吉首开烧烤店已有20多年了,在吉首购买两套房子了,问他一年有好多收入,两口子笑而不言。
▲老有所乐:菖蒲塘樱桃坳村村民的小广场上跳起健身舞,这个村子民风纯朴,讲究礼仪,没人打麻将。
▲勤劳致富的见证:菖蒲塘樱桃坳村有几栋不同时期的房子,土房、石头房、现在的小洋房。他们舍不得拆除这栋老房子,樱桃坳几十年的飞速变化,这栋老房子是最好的对比与见证。
▲一个都不能少:菖蒲塘村的杨丽群每天早上带着她和女儿田心羽(右二)去廖家桥镇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孩子在一场重感冒发烧抽筋,留下了智障后遗症。这些孩子的家长在学校陪读,防止孩子们发生意外。
▲老有所养:菖蒲塘村紧靠廖家桥镇,镇上的养老院集中供养了18名五保户。菖蒲塘村78岁的老人龙关秀在此养老,老人们一人一间房,安度晚年。
▲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凤凰县经开区滕鹏(担任第一书记)、张腾、邹品真是菖蒲塘村的驻村扶贫队员。每天都要慰问贫困户、开会、整理资料。
▲有时工作忙完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就躺在床上玩玩手机,邹品真(左1)是古丈人,他的女儿才四岁,一个月很少回家,有时与女儿微信视频聊天,聊着聊着,声音就哽咽了,眼睛也湿了。
▲精准扶贫,服务到户:有时工作任务紧张,扶贫工作队3人每月走访132户。村干部与驻村扶贫队员夜晚走访贫困户,核实相关数据。
▲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菖蒲塘村马王塘村俨然是一幅世外桃源之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菖蒲塘果园与新建的旅游公路。
▲菖蒲塘村委会评选最美家庭,工作人员在粘贴奖品。
▲塘坳村村干部一边乘凉,一边讨论村里事情。
▲一辆辽宁牌照的大货车停放在菖蒲塘长坳村猕猴桃基地边上,果农正用箩筐把猕猴桃从果园中挑出过称后送上货车,辽宁司机王勇军说,36个小时后,沈阳的市民就可以采购品尝到凤凰的猕猴桃鲜果了。
▲如今的菖蒲塘村就如城里的小区一样,洋气得很!
▲建设一新的菖蒲塘村旅游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与村部。
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自2012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让“神秘湘西”撩开面纱,逐渐为世人了解,发挥着推介湘西、宣传湘西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成为中国摄影界重要学术品牌和“湖湘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成为摄影人关注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
为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常态化,展现精准扶贫工程的成果,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心连心的可喜局面,继续巩固和扩大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汇聚国内外的优秀民俗摄影作品和理论研究成果,展现一个伟大国家的美好形象。2019第四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将于2019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再次亮相凤凰古城,大型展览、系列讲座、学术研讨、纪录片展映、采风拍摄等活动精彩纷呈。
来源|湘西网
作者|张瑾
编辑|杨世芳
监制|龙尧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