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强国有我|余小龙:“百合王子”闯出新路子
开栏的话: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普通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工作总会遇到各种困难,人生之路充满着各种艰辛。在湘西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甘于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热情去拥抱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近期,湘西州残联、团结报社湘西网联袂推出《身残志坚 强国有我》系列报道,团结报•湘西网全媒体记者走近这些身残志坚的人们,采访拍摄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敬请关注。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著名的“百合之乡”龙山县,迎来了百合采挖的高峰期。
9月14日,在湘西州龙山县洗洛镇欧溪村的一座仓库里,记者一行见到了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小龙,他留着一把大胡子,戴着个黑框眼镜,头发梳得齐整,看起来颇有几分艺术家的气质。
“现在每天要采挖近2万公斤百合,主要是用作百合种质业务。”余小龙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仓库里各式百合球茎的用途及种类。
“百合王子”是余小龙的微信名。从事百合种植12年来,他从最初的1亩地,发展到现在拥有1500多亩百合种植基地。收集和种植国内外百合种质资源595个,建立了世界百合博物馆,百合品种数量在湖南省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前三。他创办的公司成为了湖南省唯一的百合种质公司,2020年实现年产值达1600万元。
1989年出生的余小龙患有先天性血管瘤,虽然父母不惜代价治好了他的病,但他的右手也因此落下了残疾。
2008年,余小龙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来到昆明一家百合花种球供应公司打工,从事仓储管理工作。在这里他了解到百合的品种及产地,同时也发现部分出口的百合种球是从自己的老家龙山县进购的,价格十分不错,便产生了回家发展百合种植的想法。
2009年,余小龙带着不多的打工积蓄回到家乡,在自家的1亩地里开始试种百合。为了尽快地掌握百合种植技术,开垦、购种、栽植、施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更是为此跑遍了当地百合种植大户的家里拜师学艺。在他的辛勤付出下,第一年便实现了丰收,也由此看到了希望。
在随后的几年里,在家人的支持下,余小龙流转土地、雇人干活,百合种植面积逐渐扩大,至2012年,他已累积获利100多万元。
2014年,锐意进取的余小龙把所赚的钱全部投入到扩大百合种植上。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由于当地百合在市场上供大于求,价格行情急转直下,这让他损失惨重。
余小龙痛定思痛,他回想起以前在昆明打工的经历,在作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后,开始谋划转型做百合花和百合种质,避免同质化竞争。
为了学习百合花及种质培育技术,余小龙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职业农民培训,向农技专家请教。自己更是跑遍了国内所有的百合种植基地,四处拜师学艺。有时候,他甚至跑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荷兰等国家学习和收集百合花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在余小龙的努力下,他所培育的百合花开始走向市场,并广受欢迎。
近几年来,余小龙积极参加各种推介会,把百合花、百合加工产品、百合种球卖往了世界各地,发展起了百合花观光旅游,闯出了一条百合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现在公司的收入均衡地分为三个板块,百合种球、百合花及百合加工产品,既拓展了百合产业链的延伸,又增强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余小龙说。
近些年来,随着百合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当地老百姓跟着余小龙一起干。在他创办的公司里,登记在册的本地员工有457人,其中有171人是残疾人,工资日结,从不拖欠。“我自己也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找工作十分不易,能帮点就尽量帮点吧。”余小龙说。
龙山县百合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了这座县城的一张靓丽名片。在龙山北站,余小龙建立了一座百合博览园,此时园内花开正艳。园外是龙山县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余小龙在这里宣传百合产业文化的同时,亦帮助当地残疾人朋友销售产品。
谈及12年来的创业经验,余小龙说:“如果要做成一件事的话,首先是一定要专注,第二是要寻找这件事的突破口,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事物,打破常规。”
余小龙表示,将会继续在百合一二三产业的农旅融合上面发展,继续挖掘百合深加工及百合文化,发挥更大的价值。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湘西网
作者|文/张衡 图/杨贤清 视频/李明潇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